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期貨

吉林長春以南玉米產區減產成定局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財匯資訊,摘自:證券時報)


吉林是我國第一大玉米主產省,產量佔全國總產量近14%。但自6月份以來,東北地區出現了乾旱天氣,其中又以吉林和遼西地區的旱情嚴重,預期這將對正進入收穫期的玉米產生很大影響。近日,記者隨大連商品交易所和數家期貨公司調研小組一行,來到吉林玉米主產區實地摸底。

第一天,小組從長春出發,沿102國道向南行駛,途徑公主嶺、梨樹,前往四平。梨樹和公主嶺隸屬於四平市,整個四平玉米產量佔到吉林23%左右。

小組首先來到距長春市區20公里的范家屯村,進入田間採樣。記者注意到,由於近期人工降雨的原因,地表土壤未發現明顯裂痕,但玉米生長情況並不理想。根據現場測量數據,該田塊壟距為70cm,1平米有8-9株植,株高225cm左右,玉米棒長約20cm,「瞎尖」情況較為嚴重(玉米棒頂部顆粒乾癟),約占玉米棒長三分之一左右,且顆粒飽滿度不夠,預計減產約4成。

隨後,小組乘車向南,來到梨樹雙馬架村。田間採樣數據與前者較為接近,但走訪農戶瞭解到的情況似乎更為嚴重。據當地農民反映,今年從7月19日開始至8月18日的三伏天,一月時間基本上沒有下雨。而玉米的灌漿期集中在農曆6月中旬到7月初,正好對應於7月底到8月中旬。嚴重乾旱導致灌漿不充分,是造成今年減產的主要原因。並且,這次減產還可能是歷年之最。當地玉米產量從去年每垧地2萬多斤左右(折合為畝產1333斤,15畝為1垧),減少到每垧地8千多斤左右(折合為畝產533斤),減產幅度達到5-6成。


第三站進入梨樹郭家店。測量植株高約220cm,玉米帶殼長20cm,剝開後發現「瞎尖」情況明顯,甚至低於前幾個考察點。同行考察的期貨公司專家估計,越向長春以南,旱情越嚴重,減產數量會越大。在田間小道上,小組碰到一背新玉米桿的農民。他說,今年他家玉米可能只能收4成,很多長勢情況不好的玉米,他乾脆不等收穫,提前砍了餵羊。

當日最後一站在四平郊區,記者看到,由於地處窪地及種植條件較好的原因,該地塊玉米生產情況與之前看到差異很大。玉米植株高265cm,顆粒數比較飽滿,沒有「瞎尖」現象。

當天考察結束後,考察小組一行返回長春。根據對第一天走訪地區農民調查表匯總,玉米成本方面,忽略人工和機械費用,每畝地大約投入600元,每斤玉米的種植成本估算為0.60元;單產預期為500-700斤/畝,較去年普遍800-900斤/畝水平明顯下降;減產幅度,樂觀認為可能在30%,悲觀認為將超過60%;價格方面,雖然看好行情,但是由於12月底將歸還貸款,不得不出售大部分玉米,希望售價能維持在每斤0.85元以上。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