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科技

王安:新7萬億也沒那么罪大惡極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5-01-15 08:21


王安:新7萬億也沒那么罪大惡極
王安:新7萬億也沒那么罪大惡極

多大點事,值得官員如此大動干戈?


1月8日,國家發改委就投資項目核准制度改革的有關問題舉行發布會。會上,國家發改委投資司副司長羅國三表示,總投資數字根本無法統計,因為有的項目已開工,有的項目正在開展前期工作,不同地方、不同地形條件建設成本不同,在沒有完全分解到具體項目的情況下,這個總投資是計算不出來的。

羅國三表示,講總投資沒有意義,而且它跟2008年的4萬億有本質上的差異。關鍵一點,這不是新增的、大量的財政投入來強刺激,而是引導社會資本積極參與投資,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政策取向。

此前,有媒體報導稱,在經濟增速放緩、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速可能跌破7%的情形下,中國將在今年加快推進總投資額超過7萬億元的300個基礎設施投資項目。

投資這事,既不關政治正確,也不關官員個人得失,確不必高大上。但從官員的辯解中至少可以琢磨出兩點:其一,總投資數量搞不清。這不僅是開工進度等技術性因素,更多的是投資體制決定的。2008年急忙實施4萬億,不僅項目的審查難以細化,官員個人的喜好,領導的插手,以及地方官員的蜂擁迎合,都增加了投資總額的模糊。據估計,那撥全國行政性投資至少是20萬億。想想吧,殺人償命欠債還錢,多大的事,但地方債都搞不清,花錢這樣沒有約束的遊戲,如何能絲絲精確?

其二,暗損4萬億。也就是說,行政性的4萬億投資是不好的,如今政策已更加傾向市場化,以引導市場資本為主。

對於這第二點中國經濟的市場化增長模式,已多有正方聲音。如中歐陸家嘴國際金融研究院執行副院長劉勝軍曾多次撰文認為,解決問題的唯一出路是提升消費,過度依賴投資,不僅導致了產能過剩的危機,也是導致收入分配失衡、環境污染、腐敗和尋租的重要原因。經濟學家吳敬璉此前也曾表示,宏觀經濟每次出現問題,慣常的辦法是采用所謂中國模式,也就是政府動員資源海量投入救市,這是飲鴆止渴的辦法。

而現實中,中國經濟多是行政主導推動的。比如南京前后倒臺的市長季建業和書記楊衛澤,兩人互相拆臺,坊間盛傳季建業在南京留有三大劣跡:雨污分流工程、拆毀城西干道、大肆砍伐梧桐樹。楊衛澤斥責雨污分流工程是“表面文章”,但三大劣跡中的耗資23.5億元的城西干道改造工程卻是由楊衛澤推動實施的,而楊衛澤主導的耗資70億的科舉博物館項目,也受到強力質疑和抵抗。

在一座城市里,書記一把項目,市長一撥人馬,或合作,或拆臺,大家都以多做事、做大事為己任。用南京工業大學一位博士的話說,就是政府想又多又快地把錢花出去——這是中國改革開放30年快速發展的秘訣和原動力嗎?這些很拼的官員應當受到表揚嗎?

此前,楊衛澤在無錫任上,曾雄心勃勃提出過引進海外領軍創業人才的530計劃,“5年內引進30名海外領軍型創業人才”,對無錫尚德施正榮鼎力支援。據報導,當尚德陷入危機,楊親自出馬,幫尚德貸到30億。但這不管用,2013年3月18日,曾向施正榮大開綠燈的9家債權銀行聯合遞交了破產重整申請。至2月底,債權銀行對無錫尚德的本外幣授信余額,折合人民幣71億元。

對尚德,無錫有個說法叫“官辦pe”。玩風投,政府會比投資家更洞察市場嗎?而如果沒有政府的助長,施正榮會如此膨脹嗎?充血時極度膨大,熱情退去便癱軟萎縮。有政府支援,有國有銀行托底,無所畏懼,豪賭市場,賺了是我和你的,輸了是政府和國家的。楊衛澤綁架了尚德,希望這個“無錫的名片”做大做強。但是,誰又能說施正榮沒想反過來綁架政府呢?楊衛澤憑什么動用公權力玩“官辦pe”?

但對於市場化增長模式也有反方聲音。1月7日,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榮譽院長林毅夫在美國紐約表示,未來中國經濟要保持平穩增長,仍需主要依靠投資驅動,中國擁有足夠資源支援投資進一步增長,這恰恰是許多其他發展中國家不具備的。

此處所說的投資,主要指政府行政性投資。回顧過去的一年,政府投資正是一出從藏頭藏尾到大搖大擺的喜劇。

2014年開年,面對經濟下行,政府高層多次表示,我們不會為經濟一時波動而采取短期的強刺激政策,而是更加注重中長期的健康發展,把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

與“新常態”共生的一個新名詞是“微刺激”,這是穩增長的沖鋒號。當時是三大抓手,鐵路、棚改、減稅。比如鐵路, 2014年初,全國鐵路固定資產投資計劃原本是7000億元,實際上,全年國務院批復的投資總額達1.11萬億元。11月7日,發改委又一口氣批復了22個城市的地鐵建設規劃,總投資8820億元。

微妙在於,一邊刺激,一邊又想讓市場感覺不到刺激。

6月份,金融機構外匯占款結束連續10個月的增長態勢,為負882.8億元,市場流動性壓力加大,當月央行暫停正回購,化解市場對流動性吃緊擔憂的預期。7月,m2貨幣供應量同比增長13.5%,低於市場預測的14.4%,央行第一時間站出來解釋,為市場護盤。9月,央行向五大商業銀行每家做1000億的slf(常備借貸便利),相當於全面降準0.5個百分點。

輿論有點含糊了。9月17日新華社稱,期待降息是對改革的不信任,9月18日人民網(603000,股吧)卻刊登評論稱,降息不是改革的對立面。央行不管這些,11月21日突然動手。私下里,各大證券媒體被授意唱多。

此輪滬市牛波,被稱為“新四萬億”,這有別於2008年以政府投資為主導,大干快上鐵公機的四萬億刺激動作。“新四萬億”的描述是:“以股價上漲為手段,帶動居民財產性收入增加,增強中小民企的投融資能力,實現經濟結構轉型、拉動消費的目的。”萬博經濟研究院測算后認為,如果上證綜指從2000點上漲到4000點,a股的流動市值將增加20萬億元,由此帶來的新增民營企業投資能力和居民消費潛力在4萬億元以上。

政府對經濟增速的護盤是必須的。光是地方債和房地產,就令人頭疼。

在12月8日“穆迪2015年信用研討會”,國際評級機構穆迪預計,2015年中國將有約2.8萬億地方政府債務到期。另據估算,2014年債務利息支出已超過新增社會融資的一半。現實中,土地出讓金約占地方政府財政收入的一半,前期房價飆升時,大量土地作為抵押物進入了信用市場,而接下來若房價大跌,會要地方財政的命。

顯然,“微刺激”已經不夠用了,政府必須加大力度。低估行政的力量是天真的。在2012年第八屆中國證券市場年會上,第三屆證監會主席周正慶抱怨,股市低迷的原因很多,但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領導機構和主管部門對資本市場的重視程度還有待進一步提高,當前重視不夠。好嘛,那就重視一下,眼下不就牛波了嘛。看股市太燥,上頭稍稍發句話,聖誕節前股市就又顫巍巍地下竄。盡在掌握中。

中國的特色是央行放水較輕松,印鈔機很快捷。2014年上半年人民幣貸款增加5.74萬億元,同比多增6590億元。至6月末,廣義貨幣(m2)余額120.1萬億元,同比增長14.7%。按這個速度,全年的新增貨幣量可能超過10萬億元。

還有更大的盤子: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規劃,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和絲路基金。據計算,僅鐵路建設金額就將達3000億元到5000億元美元,由此帶動的亞太區域未來10年間的基礎設施投資需求,將達8萬億美元。

這意味著什么?相信行政之慣力吧,老辦法還要用下去,市場魔力歇歇吧,新的“泡沫周期”已悄然到來。

(本新聞來源:和訊網)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