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六萬林場:林產發展不能僅靠砍樹
鉅亨網新聞中心
山上是一片片郁郁蔥蔥的速豐林和珍貴樹種林;林下開滿花卉;八角林下放養著肉質細膩的八角土雞;風景秀麗的蓮花山也將被開發成森林公園。廣西六萬林場的林業資源完全實現了“物盡其用”。
作為一個國有林場,六萬林場“十一五”末實現了“超跨越”發展:2010年生產總值達2.49億元,占年度指標任務11600萬元的214.8%,同比增長136.6%,是“十五”期末生產總值0.15億元的16.6倍。經營收入達到1.19億元,是“十五”期末經營收入0.15億元的8倍。
廣西壯族自治區國營六萬林場場長樊吉尤告訴本報記者,六萬林場的發展之道在于遵循綠色經濟的原則,積極探索二、三產業的深度拓展,“在廣西,發展林業很有優勢,但不能只停留在依靠砍樹的層面。”
林產化工將成林業二產“潛力股”
林場經營模式一般以一產作為出發點,通過造林取材及林下經濟獲益,進而在一產的基礎上發展二產。在廣西,林業二產被提出“林板一體化”及“林漿紙一體化”的發展思路,但樊吉尤則認為,無論是“林板一體化”還是“林漿紙一體化”,都還是以“砍樹”為基礎的二產,林產化工應該是比“林板一體化”和“林漿紙一體化”更有潛力的發展方向。
“林業二產做到一定程度,必須思考十五年、二十年,甚至更長遠的發展方式”,樊吉尤介紹,以松香為例,歐美國家的需求量一直很大,國內的需求量也不斷增加。國內雖然做松香的企業很多,但大部分都止步于簡單的采集、蒸餾等工藝,真正能出深加工產品的不多。
林產化工除了市場廣闊,其自然效益也更為突出。“香料作物的生長周期很長,短期內無需重新種植,而且采集的時候也不會破壞生長的植物,能夠保證青山常在、綠水常流”,樊吉尤說,六萬林場正建設的2500畝林產工業園區,將重點實施香料深加工等林化項目,“十二五”期末實現年產食品級松香甘油酯3200噸、食品級氫化松香甘油酯350噸、茴香腦150噸、茴香醛2800噸、八角油樹脂800噸。
林產空間不止在“林”
2010年,六萬林場完成造林指標任務4.7萬畝,目前全場經營林地面積已達36.76萬畝,活立木蓄積量達129.1萬立方米。樊吉尤介紹,造林除了能提供最基礎的板材,林下空間也成為了林農增收的最有效途徑,六萬林場的職工在八角林下種植的珍優花木和中草藥、放養的土雞,在2010年創造了1548萬元經濟產值。
造林形成的林場景觀資源優勢也被六萬林場用來發展第三產業。根據六萬林場的“十二五”規劃,將引資建設面積為6619萬畝的廣西蓮花山自治區級森林公園,公園將被打造成集度假、河谷漂流、生態觀光、農家休閑娛樂為一體的著名風景區。此外,六萬林場將借助國有林場的信譽優勢,將蓮花山純凈優質的礦泉水打出品牌,建設年產5萬噸天然泉水項目。
樊吉尤認為,造林是國有林場基礎的保證,符合林場的基礎定位,除了林下經濟與第三產業,林業資源利用還能拓展到金融領域。“林木能作為抵押物變為流動的錢,為二、三產提供更多的資金支持。”
相比農業,林業擁有更多能夠抵押的資源,樊吉尤現在的想法已經不僅限于利用抵押物為六萬林場爭取更多的發展資金,而是為林農找錢。他說,“現在正在規劃做一個林場自己的小額信貸公司,這樣就能為林農提供擔保服務,林農就可以向銀行借到更多的錢,在林場與林農合作造林項目上有充足的資金,調動林農的積極性,也讓六萬林場發展得越來越大。”
據統計,2010年該場職工自營經濟產值7479萬元,職工人均年可支配收入也由2005年的1.2萬元增長到3.7萬元。“我們六萬林場的一些職工,身上的衣服都比我的時尚,腳上的皮鞋也比我的高檔。”樊吉尤自豪地告訴記者。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