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漏油不是企業“私事”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1-07-04 10:32
中海油集體失聲海上原油滲漏事件。媒體分析稱,公眾對這次的漏油事故有充分的知情權,海上漏油不是企業“私事”。
據長江日報7月4日報道,中海油海上原油滲漏事件已經過去將近半個月。之所以說“將近半個月”,是因為現在公眾不清楚這次原油滲漏事件具體是什么時候發生的,也不清楚情況到底有多嚴重。即使是在“被逼”回應后,也依舊是疑團重重。
集體失聲,已經不是中海油的第一次了。去年5月13日,南海一號鉆井平臺曾發生過一起溢油事故,中海油一直沒對外公布過事故詳情。而這次回應,不僅刪除網上信息,還輕描淡寫地一句話帶過:6月上、中旬發生滲漏,附近海面出現油膜,目前滲漏點已經得到控制。連事故時間都不明,讓誰能相信“滲漏點已得到控制”的結果。
中海油的漏油事件,不單單是事關企業利益的私事,更是事關公眾安全的大事。面對這類和公共利益相關的事件,信息公開是企業和相關部門必須做的第一步。因為這已屬于“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切身利益”、“需要社會公眾廣泛知曉或者參與”的重要信息,不僅企業本身需要主動公開,當地政府相關部門也應主動介入,主動發布。
處理海上漏油并不是個簡單的技術活。之前的墨西哥灣和大連漏油事故,讓我們有理由相信,這種處理需要很高的技術含量,而且對海洋和居民都有重要影響。然而用“附近海面出現油膜、目前滲漏點已經得到控制”這類語焉不詳的句子,就如同西方人面對中式菜譜學做菜一樣,“少許鹽、油”,完全讓人摸不著頭腦。精確,是信息公開的重要方面,是信息價值的保證,否則這與PS出的領導懸浮照有什么區別,都是將公開視為了一種不得不完成的任務,而不是自己應主動承擔的責任。
中海油之前遲遲不對外公布消息和后來的模糊回應,這里頭恐怕有顧及企業顏面的考慮,也有穩定人心的考慮。但無數次的公共安全事件已經說明,在這類事件上任何隱瞞都只會導致謠言的泛濫,以致引起更大的恐慌,最終給企業聲譽和政府部門公信力造成無可挽回的損失。
不論是從國企的性質,還是從公共安全事件的處理程序上說,公眾都對這次的漏油事故有充分的知情權。這至少需要中海油和相關部門做到如下幾個程序:領導、公司重視;信息及時公布,定期更新相關數據;追責到底;科學告知。至今為止,這些程序一個都沒完成。這樣的事故發布心態,又靠什么來重建人們對安全的信心?
(陳巍 實習編輯)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世華財訊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若資料與原文有異,概以原文為準。
世華財訊資訊中心:editor@shihua.com.cn 電話:010-58022299轉235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