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明大選 普京被指舞弊 克宮下令全國票站裝鏡監控
鉅亨網編輯查淑妝 台北綜合報導
俄羅斯明 (4) 日舉行大選,現任總理普京篤定當選總統,開展其第 3 個總統任期。面對國內質疑選舉舞弊的示威,克宮破天荒下令全國各地票站安裝網絡鏡頭,確保選舉透明公正,但未能消除疑慮。因接受美國政府財援而備受爭議的俄國「獨立」選舉監察組織 Golos ,在選前更指控,俄國政府為確保普京高票獲勝,無所不用其極,包括濫用政府資源助選,甚至脅迫他人投票支持普京。
香港《明報》報導, Golos 發表報告,指控俄政府威脅反對派人士,又逼公營事業員工如醫生和教師投票予普京,甚至利用行政資源運作普京的競選工程,例如要國營電視台不斷報導其總理政績,違反公職人員參選者不得利用政府媒體的禁令。 Golos 聲稱掌握的一段錄音更顯示,一所莫斯科市郊學校的主管,要求教師們在校內票站「造票」,以 10 張為下限,威脅拒命者飯碗不保。
Golos 聲稱大選將成鬧劇,組織成員肯內夫 (Alexander Kynev) 稱:「這不是一場選舉,而是由一位主要候選人跟整個追求公正選舉的社會對抗。」選舉當天, Golos 將派數千選舉監察員,在俄國各地票站做紀錄,它聲言會發表一份詳盡選舉監察報告,羅列政府在選舉中的違規個案。 Golos 被美國國際開發總署 (USAID) 列為「行動伙伴」。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 (Sergei Lavrov) 昨高調抨擊美國「透過向民間組織提供資金,干預俄羅斯政局和選舉」,又斥美國此舉破壞兩國互信,動搖合作基礎。
普京昨稱,對國內出現反貪腐舞弊示威感到「高興」,指政府需要主動回應國民情緒和期望,仍有信心獲國內多數人民支持。他早前已下令耗資 4.47 億美元,在全國近 9.2 萬個投票站安裝網絡鏡頭,將於周日選舉期間提供網上直播,以回應近月示威者對廉潔選舉的訴求。
不過反對派仍質疑,政府會於網絡鏡頭的盲點處暗動手腳,鏡頭反而成為政府逃避造票指控的藉口。目前 5 個聲稱無黨派的選舉監察組織共招募了約 3 萬名志願者,當中許多人都曾上街參與去年 12 月反國會選舉舞弊的示威,他們接受選舉監察的訓練,包括學習找尋票站鏡頭的盲點位置。一名資深監察員說:「沒有攝影鏡頭能保證選舉公正,只有真正的監察員在場才有成效。」反對派質疑,為確保能在首輪分勝負,政府將在票箱灌票造假。
普京 2000 年首次勝出總統選舉, 2004 年連任, 2008 年交棒親信梅德韋杰夫,自己則接受總理任命。民意調查顯示,今次普京周日可望獲 60% 選票,直接於首輪投票中獲過半選票勝出,展開第 3 個總統任期。他向《紐約時報》稱, 2018 年第 3 任期屆滿後,有可能尋求連任多 6 年,意味普京入主克宮可能長達 24 年。
美國近年常批評俄羅斯政府操控選舉,但克宮亦反斥美國藉民間 NGO (非政府組織) 干預俄國選舉。獲華府巨額資助的美國保守智庫「自由之家」副總裁沃克 (Christopher Walker) 近日甚至公開宣言,「美國有責任干預俄羅斯大選進程」,令俄美矛盾更深。俄國外長拉夫羅夫近日便斥責國內民間團體收受外國資金擾亂選舉,矛頭直指與美國政府關係密切的俄羅斯「獨立」選舉監察組織 Golos 。
Golos 於 2000 年成立,網頁中聲言以推動公正透明的選舉為目標,每逢俄國選舉,組織便會派員監察,近年多番指控克宮選舉舞弊。例如在 2008 年總統大選, Golos 便指政府偏幫執政黨候選人梅德韋杰夫,投票過程亦出現大量不恰當情。英國《每日電訊報》形容 Golos 為一個「有力蒐集和披露俄國政府選舉欺詐和恫嚇的組織」。
[NT:PAGE=$]
Golos 號稱獨立監選機構,但它和華府的曖昧關係,惹來俄當局不滿。去年國會選舉前,親克宮網站 Life News 披露 Golos 與美國官方機構 USAID 的通訊紀綠,內容包括 Golos 向 USAID 匯報組織如何運用美方提供的資金。 Life News 稱這些資料證明華府財援 Golos 去「詆譭」俄國選舉。 USAID 負責處理美國對外援助,因會按照總統和國務院的外交指引行事,獨立性被質疑。它在網頁上顯示 Golos 為其「行動伙伴」。
Golos 聲稱他們接受美國資金並非秘密,華府亦承認花費逾 900 萬美元「促進俄國國會選舉的過程自由和透明」,但堅稱只是支持「促進選舉進程」的 NGO ,並非支持任何政黨,不構成干預選舉。不過俄外長拉夫羅夫昨強調,境外政治資金干預選舉是違法的,俄國將強硬反應。
《明報》分析指出,既想走強國路,又想反貪腐。這就是今次俄國大選中,選民面對的兩難。敢於在外交上向西方說不的普京,在競選中主打「穩定」、「富民」、「強國」牌,迎合不少俄民渴望政局穩定、國家重新崛興的心理,但普京的強人政治制度,卻也令貪腐叢生。西方《經濟學人》的評論聲言,俄國中產階級冒起、渴求反貪反舞弊,是「普京走向沒落的開始」。
由 1999 年任代總統至今,普京出任總統總理已13年。他在外交上改變了葉利欽向西方「叩頭」的路線,經濟上力拓油氣資源產業,成功振興國家,內政上則繼承葉利欽集大權於一身的傾向,建立起強人政治體系,重建國家秩序,並打擊葉利欽時代猖獗的暴發財閥。問題是普京僅選擇打擊不聽話財閥,並沒改變葉利欽時代已形成的統治階層貪腐搞特權、極少數人士控制國家資源的狀。在 2004 年「別斯蘭人質慘劇」後,他更廢除地方直選,地方領導人改由總統任命,把權力收歸中央。
雖然普京的強人政治帶來貪腐獨裁的質疑,但普京打出「富國強兵」路線,單是今年,俄國就已增加軍事及國家安全支出達 33% ,普京又許下大量競選承諾,令政府開支每年增加 1600 億美元。有俄羅斯選民便稱,選普京可以促進國家穩定,在現有候選人中,沒有人具有取代普京的能力。
但隨著近年俄羅斯的社會發展,新的中產階層冒起,要求反貪反舞弊的聲音日益強烈,去年底起多次出現「反普京」示威,上月初亦有 10 萬群眾冒嚴寒抗議普京,屬近年罕見,顯示普京的權威已不及從前,《經濟學人》便聲言,普京雖定能重登總統之位,但社會上的反貪風潮標誌「普京沒落的開始」,若普京未能回應社會訴求,新任期最終只會充斥動盪不安,普京和俄國也會一同走上沒落之路。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