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總經

“1號文件”全面“治水” 水利建設資金基本無憂

鉅亨網新聞中心


“從2004年以來的中央‘1號文件’都提到水利建設,今年作為專門內容重點列出尚屬首次,但可以看出從去年加大統籌城鄉發展力度、夯實農業農村發展基礎,到今年的加快水利改革發展,連續幾年的中央‘1號文件’都側重于解決一個具體的問題。”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如是說。

據金融時報2月2日報道,作為今年將著重解決的具體問題——水利,首次明確了新的戰略定位,即“加快水利改革發展,不僅關系到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糧食安全,而且關系到經濟安全、生態安全、國家安全”。正如水利部部長陳雷所說的“這樣的定位是對我國基本國情和基本水情的準確把握”,而這樣一份占據綱領性地位的“1號文件”又傳遞出哪些具有“含金量”的信息呢?就此,記者采訪了部分專家學者。

“生產1斤小麥,需要耗水1000斤。在我國三大作物中,即使是小麥這樣耗水較少的品種,從播種到收割至少也要灌水4次,每次每畝約需水100立方米,而其平均畝產只有400公斤。”這是農業專家算的一筆賬。“水利欠賬太多,要出大問題。”這是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陳錫文反復強調的觀點。所以說,要確保糧食安全,加強農田水利建設、為農業生產提供足夠的水源至關重要。

陳錫文表示,“農田水利設施明顯不能適應農業穩定發展、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需要,所以黨中央、國務院把今年‘1號文件’的主題定為加快水利改革發展”。2010年我國糧食產量達到10982億斤,實現了糧食產量七連增。在此背景下,今年我國糧食生產能否繼續保持增產勢頭成為廣受關注的問題,尤其是在通脹預期不斷增強的背景下,糧食生產更具有全局意義。


今年“1號文件”明確提出,“要大興農田水利建設,力爭通過5年至10年的努力,從根本上扭轉水利建設明顯滯后的局面”。長期關注“三農”問題的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鄭風田教授告訴記者,“將水利建設置于今年‘1號文件’的重要內容,既反映了新形勢下水利建設的戰略地位,也是水利建設明顯滯后的必然要求。”他認為,近年來大范圍的干旱洪澇暴露出我國農田水利已到了必須大力改善的時刻,必須下大工夫來解決。

按照陳雷的說法,土地出讓收益10%用于農田水利建設是今年“1號文件”含金量最大的一項政策。據初步測算,如果該政策能落實,按上一年土地出讓收益的總額,可落實600億元至800億元的資金用于農田水利建設。此外,“1號文件”還提出,力爭今后10年全社會水利年平均投入比2010年高出一倍。也就是說,未來10年的水利投資將達到4萬億元。

李國祥認為,由于存在資金回收方面的困難,社會資金和銀行信貸均不愿涉足此領域。從土地出讓金中提取10%用于農田水利建設,是一筆不小的數目,但是具體實施中,還需將中央政府的導向性和地方政府的責任感相結合,地方政府需轉變認識,將水利建設作為造福子孫后代的大事來對待,真正成為水利建設的有力推動者。

鄭風田也認為,農田水利建設具有很強的公益性質,私人投入激勵不足,市場機制無法發揮其有效配置資源的作用,彌補我國水利建設長期以來形成的歷史欠賬還需解決水利投入穩定增長的機制問題,同時還關系到“水利能否更好更快地發展”的水利投融資體制改革的逐步推進。

不難看出,未來要加大水利建設投入,建立以財政資金作為主導、充分調動廣大農民積極性和社會投入的新機制,水利建設資金基本無憂。事實上,對于大興水利建設最大的問題——“誰出錢、出多少”的問題,多數專家和機構對此表示樂觀。國信證券分析師告訴記者,此次由中央主導的水利建設資金完全能夠落實,首先,政府非常重視此次水利建設投資的力度,水利建設資金來源除中央投入外,“土地出讓收益10%用于農田水利建設”也為地方配套資金來源明確了方向,此前三部委聯合出臺《水利建設基金籌集和使用管理辦法》進一步細化了中央和地方水利建設基金的來源和使用,都將成為水利建設資金的保證。

(馮巖 編輯)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世華財訊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若資料與原文有異,概以原文為準。
世華財訊資訊中心:editor@shihua.com.cn 電話:010-58022299轉235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