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國際股

【熱點專題】10月股災會否重現?

鉅亨網新聞中心


/ 記者張國棟報道

每年10月,投資者對股票市場都會有一些戒心,尤其是近20多年來,發生的股災多在此月份出現,尤其港股在8、9月跌勢急速,10月會持續下滑機會很大,甚至出現另一次股災,部分證券界人士認為,當大多數人認為10月股災會重現的時候,股災反而不會出現,不過10月份仍有不少利淡因素影響港股,投資者仍需步步為營,因為大市下跌的機會仍較上升的機會為高,不宜撈底。

10月是傳統的股災月,過去25年,港股3次股災都是發生在10月,加上美國第2輪量化寬松(QE2)措施在今年6月底完結後,一直未推出QE3,以及歐債危機愈演愈烈,加上投資銀行在港大量發行衍生工具,令到市場原以為8、9月份港股轉趨穩定的期望落空,恒生指數由8月份的22,440點,下跌至17,952,累計下跌4,482點,跌幅達20%,港股正式步入熊市。

市場普遍對10月港股表現不樂觀,上周五(9月30日)港股沽空金額達到128億元,是99年以來最高水平、10月期指及國指未平倉合約超過20萬張,而投資銀行仍不斷發行累計股票期權(Accumulator)及股票掛勾票據(ELN),據聞匯豐控股(0005-HK)ELN接貨價已低至47元,衍生工具勢將加速大市波動,投資者擔心10月股災會重臨。


事實上,在第3季,美國沒有推出QE3,已令市場失望,聯邦儲備局反而推4,000億美元「扭曲操作」(Operation Twist),買入長債令長債息率下跌,以穩定樓市及鼓勵企業作更多長線投資,但同時令短債息率及美元匯價上升,導致環球股市及商品價格急劇波動,到目前為止,美國仍未表明會否轉行強美元政策,美國總統奧巴馬的4,500億美元刺激就業方案尚待通過,都成為10月困擾港股因素,因此,即使有內地「十一」長假期,當旺的零售及消費股亦要捱沽。

此外,市場又擔心強美元及歐債危機影響,會引發新一輪亞洲金融風暴,其中南韓已有多家銀行被勒令暫停營業,以及當地樓市低迷,導致債務信貸違約掉期(CDS)利率大幅上升,加上當地股市及韓圜匯價下跌,連同亞洲區部分國家及部分新興市場國家貨幣下跌,如新加坡元、印度盧比、巴西雷亞爾、南菲蘭特,甚至連人民幣等,都出現一定跌幅。

近日,外資大炒人民幣貶值,又唱衰中國經硬著陸,加上近日爆出溫州資金鏈斷裂,以民間借貸資金及地方債來說,合計便高達10多萬億人民幣,據瑞信發表報告指出,現時內地非常規貸款料高達4萬億元人民幣,市場擔心一旦民間借貸市場爆煲,將增加內銀股壞帳,同時,內地房產泡沫亦隨即爆破的可能,更加令市場憂慮。

至於近年令環球股市大幅波動的歐債危機,似乎已暫時穩住,歐洲央行聯同美國聯儲局、英倫銀行、瑞士及日本央行,聯合向歐洲資銀行提供3個月期的美元流動資金,紓緩了歐債危機的爆發,而德國國會亦已經通過擴大歐洲金融穩定機制(EFSF),現在市場最關注10月6日歐洲央行議息,會否如市場傳聞,有機會減息、希臘新一批貸款會否如期批出,以及10月14至15日舉行的20國財長會議,和10月17至18日的歐盟峰會結果。

時富證券聯席董事鄧建初指出,其實股災早已來臨,恒指由去年11月高位24,998下跌至今,已有30%跌幅,已經屬於於股災,只是市場已習慣大市隨時有數個百分點跌幅,而不察覺股災的出現,部分股票價格下跌50%至60%,比股災跌幅更高,港股已正式步入熊市,至於後市走勢仍然不明朗,踏入10月,投資者更要步步為營,因為有多個不利因素存在,預計港股表現很大機會差過9月,但相信10月未必會發生所謂的股災,越多人預期,市場越有防范,便有機會不會出現。

他說,香港屬開放型經濟,10月市場仍然困擾於歐債危機、美國經濟放緩,及內地資金鏈斷裂等問題上,其中,歐洲債務問題由於并非一個國家及一個地區事務般簡單,一旦爆破,環球銀行持有這些債券便血本無歸,港股可以在一日間下跌30%,事實上,市場已預期希臘有機會局部違約,幸好環球5大央行聯手,暫時穩定歐洲銀行對美元需求,而德國亦支持擴大EFSF,歐債危機在10月不會爆破。

至於美國經濟轉差,市場擔心美國會出現雙底衰退,鄧建初認為,美國到11月才有新一輪議息,預期10月不會推出QE3,并繼續在市場推行扭曲操作,相信美國早已計算扭曲操作的所有後遺癥,可留意美國在10月的經濟數據表現。

鄧建初指出,希臘能否獲利貸款、內地民間資金鏈斷裂及多家投行發行Accumulator及ELN,會繼續令大市出波動表現,加上特首快將發表施政報告,可能會復建居屋,對股市亦有輕微影響,10月份很難估計恒指波幅,投資者亦不宜心急撈底,看清形勢,才部署入市也未遲。

FINT[PFSTBMX,MRKT,MRKT,FTRE]

X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