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立信的平衡術:加減乘除重新定義增長路徑
鉅亨網新聞中心
新浪科技訊 2月29日早間消息,在2012世界移動通信大會(MWC)上,愛立信CEO衛翰思及幾大業務部門負責人齊聚MWC2012,是為分享愛立信的新戰略,是在尋找愛立信的新增長。
衛翰思說,“我們希望做到三個第一,現在我們已經是移動寬帶的第一,電信服務的第一,希望未來成為運營支持系統/業務支持系統(OSS/BSS)的第一。”
三個第一,一句話定調愛立信的新增長路徑。
這幾年,由于中國廠商諸如華為、中興通訊在通信領域的高歌猛進,人們對于愛立信是否能繼續保持高速增長保持懷疑。華為是否會超越愛立信?超越後愛立信會怎樣?這些問題都是衛翰思等愛立信高管面對媒體的必答題。
是做加法還是做減法?
今年2月,愛立信以10.5億歐元向索尼出售合資公司索尼愛立信中所持有50%股份,交易完成後,索尼愛立信成為索尼全資子公司,而愛立信也自此退出移動終端市場。
與愛立信退出終端市場相比,華為和中興通訊的自有終端業務正如火如荼。在今年的MWC上,他們都推出了各自的四核手機。
衛翰思說,“10年前我們認為,無論是對索尼還是愛立信,合資公司能夠得益,而現在反思,我們認為應該更多地側重網絡。”
設備商到底是應該做加法還是做減法?
從這十幾年通信業發展來看,最初無論是諾基亞、愛立信、摩托羅拉還是西門子等廠商,都是先做終端,然後做網絡、做系統,發展到什麼業務都做。隨後又經歷了終端和系統剝離的過程,後來就有了諾基亞和西門子合資成立諾基亞西門子通信,摩托羅拉也分拆為移動終端和系統兩大部分。
有業內人士分析,之所以出現這樣的發展軌跡,是因為什麼業務都做,特別是業務做大了之後,會有資源協調和優先的問題,這樣的結果是有些業務會做的不好,最終還是要放棄。
愛立信首席戰略官Douglas Gilstrap這樣解讀愛立信的戰略:“我們的戰略確實發生了改變和調整,我們更加注重客戶的關系,而不僅僅是側重于B2B市場。作出這個決定並不是輕而易舉的,沒有了終端業務,我們也希望索尼未來好運。”
是乘法還是除法?
從目前愛立信的業務架構上來看,移動寬帶、專業服務和運營支撐和業務支撐業務(OSS/BSS)是愛立信發展的三駕馬車。三者貌似獨立,又互相支持,從愛立信的戰略看來,如果整合的好,這便是做乘法,如果有瘸腿的業務,一方業務受到其他業務制約,很可能就變成了除法。
自然,移動寬帶業務是愛立信的強項業務。去年一年,愛立信在移動寬帶市場上的份額從32%增長到38%。
以LTE為例,整個LTE網絡大約覆蓋\3億用戶,而愛立信覆蓋\了其中2.15億的人口,目前來說,愛立信占有最大的市場份額。
另一塊不可小覷的是愛立信的專業服務。
愛立信高級副總裁兼全球電信專業服務業務部主管Magnus Mandersson透露,愛立信已經在全球100多個國家簽訂了200個合同,僅去年一年簽了70個合同,其中32個是新合同,38個是續簽的合同,愛立信的專業服務份額已經達到38%。”
截止到目前,愛立信公司在全球已經擁有了四個全球運營中心,分別位于印度、羅馬尼亞、中國和墨西哥。
另一方面,由于越來越多的設備連接、服務移動化和新的移動寬帶業務發展,運營及業務支撐系統的重要性在持續提高。
去年6月,愛立信宣布將斥資11.5億美元收購OSS/BSS供應商Telcordia技術公司。此舉可視為愛立信發力OSS/BSS的重要組成部分。不久前,愛立信把原來的多媒體業務部改為支撐解決方案業務部,為OSS/BSS“正名”。
所有這些,Douglas Gilstrap解釋說,“在愛立信現有基礎上,通過並購,我們希望實現成長。通過用戶體驗的價值創造解決方案、內容管理和移動支付等,我們能夠幫助用戶推動有效增長。”
顧眼前還是著眼未來?
很多業內人士認為,因著北歐企業的風格,愛立信並不是一家最有效率的公司。因為效率的問題,愛立信的增勢在放緩,通信設備頭把交椅正岌岌可危。
不過,作為通信行業的領導者,與其他設備商開疆擴土爭相拿訂單合同相比,愛立信除了要取得合同,還要“畫餅”,向用戶描繪願景。
這可以視為愛立信技術領導力、思想領導力和服務領導力“三力”中思想領導力的部分。
從去年的MWC大會上提出“網絡社會”,今年將這一主題延續,並要“塑造網絡社會”。
本屆MWC的主題是重新定義移動通信,愛立信CTO艾華信透露,愛立信最近也啟動一個名為“重新審視移動寬帶”的市場活動。希望將數據業務的通信可能性徹底開放給社會、開放給行業,重新定義運營商在其中的角色。
愛立信希望把眼光放得更長遠一些。
“運營商改變他在社會上扮演的角色時,愛立信也會改變,整個社會也會隨之改變,這就是我們所說的網絡社會,這也是我們能夠建設一個可持續未來的方式。”艾華信說。
盛世華年,危機猶在。衛翰思認為,要想繼續保持優勢,就要精力集中在核心戰略上。
“我們已在技術上投資大約50億美元,這點可以體現在我們有三萬多的專利產品上。我們可以看到市場份額在增長,所以我們要集中強項來提供客戶更好的服務。競爭永遠存在,所以我們的注意力就放在推動業務增長,使它更有效地增長。”衛翰思說。(秀倩)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