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行業將迎來主題性投資機會
鉅亨網新聞中心
醫藥行業在資本市場中一直以高成長性著稱,在國際、國內股票市場上都曾給投資者帶來豐厚的回報。
1989年至2011年,美國標普500醫藥指數上漲608%,將近兩倍于標普500指數364%的漲幅。1995年至2011年,日本醫藥指數上漲155%,同期日經225下跌近60%。回顧A股市場,2005年至2012年1月11日,中證醫藥生物行業指數累計收益率遠遠優于滬深300、中證500和中證800指數,而在市場快速上漲和下跌的2007年和2008年中,醫藥板塊也體現出了“漲多跌少”的優良特性。此外,醫藥板塊中也不乏“牛股”。根據申萬醫藥生物板塊分類,自998點以來(2005年6月6日上證綜指盤中最低點),板塊漲幅前十三位個股上漲幅度全部超過1000%。
受醫藥行業快速增長、上市公司日益增加、市場對醫藥板塊認可度提升等因素影響,A股醫藥生物行業的市值占比不斷提高,截至2011年底,我國醫藥生物行業的流通市值約6868億元,占A股總流通市值的4.20%,在各板塊中排名第6。
根據全球知名醫療咨詢機構IMSHealth的統計,2010年全球藥品市場規模達到了8564億美元,同比增長4.1%,其中中國藥品市場的增長貢獻最大,2010年達到322億美元,位居全球第5位,同比增長23%。
“中國醫藥(600056)行業快速發展的內在驅動因素體現在龐大的人口基數、居民收入增加、老齡化、城鎮化、社保制度完善等方面。”專家指出:截至2011年底,我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達21810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6977元,均保持穩定增長,人均GDP已達5541美元,從國際經驗來看,一旦人均GDP突破3000美元,醫藥消費將迎來拐點,實現快速增長。2011年,我國城鎮化率上升到了51.27%,城鎮人口首度超過農村人口,發改委預測2020年該數字將超過60%。中國社會老齡化趨勢也在拉動醫藥消費,發達國家經驗表明,一半以上的藥品由老齡人口消費。另外,社保新政不斷出臺,2010年政府投入占整個衛生費用的比例從2006年的18.1%上漲到了28.6%。
“十一五”末期,我國生物醫藥產業規模已實現萬億量級,復合增長率達到了20%左右。根據IMSHealth的最新預測,2013年中國醫藥市場將超越德國,排名全球第三。
工信部節前發布的《醫藥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指出,未來五年醫藥行業的工業總產值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目標分別為20%和16%;基本藥物生產前二十位企業要占到80%以上市場份額;原創藥物達到30個以上;到2015年,銷售額超500億的企業達5個以上等。專家指出,《規劃》對醫藥行業發展制定了具體目標,有利于產業優勝劣汰,促進創新,提高行業競爭力,長期來看將給醫藥行業發展帶來利好,短期內由于醫藥板塊前期調整幅度較大,政策因素可能刺激板塊反彈;雖然《規劃》的出臺可能會促成短期的主題性投資機會,推升部分中小市值公司股價,但從長期來看,考慮到未來行業集中持續提升的預期,依然建議關注各子板塊的龍頭企業,立足長遠遴選優質企業。(中華工商時報)
(衛強 編輯)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世華財訊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若資料與原文有異,概以原文為準。
世華財訊資訊中心:editor@shihua.com.cn 電話:4006744482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