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總經

貨幣合作殷鑑...亞洲汲取歐洲教訓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2-10-03 06:35


導讀:MarketWatch專欄作家馬什(David Marsh)撰文指出,在歐元危機之後,亞洲各央行已經放棄了亞洲單一貨幣的想法,但是為了謀求儲備的多元化和其他好處,亞洲經濟和貨幣的整合卻是大勢所趨。

以下即馬什的評論文章全文:


無論想到歐元還是美元,亞洲各國的央行銀行家們都不能不倍感緊張。

十四年前,歐洲單一貨幣創建之初,不僅僅是中國,許多其他亞洲國家央行也都認為,他們在經濟和貨幣領域多了一個新的選擇,因而遭受損失的風險也大大降低了。

一直以來,國際儲備的保存者和其他機構資的管理者都不得不高度依賴美元,哪怕後者有這樣那樣很多的問題。這下好了,國際資管理業界獲得了一種替代品,一種吸引力、可靠性和價值都能夠與美元競爭的貨幣。

然而,大家漸漸發現,認為逐漸興起的歐元將制衡美元,為全球經濟均衡帶來積極的結果,這樣的想法未免有點過於樂觀了。因此,亞洲現在已經轉換了思路,試圖自行尋找長期經濟及貨幣政策方面的新選擇,減少對世界兩大主要儲備貨幣的依賴。

尋求亞洲團結合作的運動早就不是什麼新鮮事物了。多年以來,在金融市場整合、銀行業監管、共同信貸機制和互惠額度等方面,亞洲各國都在愈來愈多地達成共識。歐洲經濟與貨幣聯盟的內部矛盾逐漸深重的同時,亞洲的合作腳步還進一步加快了。

亞洲是個高度多元化的地區,在他們眼中,美國是一個整體,雖然採用的是聯邦制,而且各州間也偶有齟齬,但是整體而言,一切都是在共同的大架構下進行的。歐洲則不同,1950年代開始,亞洲就將歐洲當作了一個一體化的模板:若幹關係千絲萬縷的獨立國家,彼此曾經多次交戰,現在正在努力甩掉歷史包袱,以共同行動來解決本地區的問題。可是,現在亞洲人卻已經不那麼肯定了。2012年2月,希臘面臨國家破的困局,讓亞洲大為震驚。捲入希臘危機的債務總規模超過3500億美元,而之前最重大的主權債務違約先例,2003年12月的阿根廷,也不過只有810億美元債務捲入,還不到希臘的四分之一。

事情的後續發展更是讓人愈來愈不愉快。亞洲某國一位資深央行官員的看法可以說是很有代表性的:“我們一直都以為歐洲的系統更科學,歐洲人的素質更高,現在我們卻不能不質疑事實是否真的如此了。”

[NT:PAGE=$]

泰國央行行長張旭州(Prasarn Trairatvorakul)幾周前在倫敦對問題作出過一次總結。1997年至1998年的亞洲金融危機之後,東南亞國家的復甦相對迅速,通過貨幣貶值和機動靈活的宏觀經濟政策,很快重新獲得了競爭力。“然而,由於歐元區是單一貨幣的設定,而且由此又造成了政治上若干錯綜複雜的問題,就使得他們不可能實施機動靈活的策略。”

亞洲央行們不能不認真考慮問題,因為他們的儲備已經因此受到了重大損失——後1998復甦以來,亞洲各央行已經成為了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儲備擁有者。

這些央行通常會投資於以美元或歐元定價的低利息的政府債券,而這兩大貨幣對亞洲當地貨幣的匯率,其下跌的大趨勢是非常明顯的。這些國家自己的債務則是由各國自己的貨幣來定價的,而相應的利率要高得多。這種貨幣和利率的極端不匹配是非常刺眼的,因此一些重量級的亞洲國家央行也就面臨壓力,不得不要求大規模的政府注資,來彌補資負債表上的損失,而這樣的要求往往會造成巨大的政治壓力。

長期角度說來,要走出這樣的困局,只有兩種方法。

要麼,他們就大幅度減持自己的外匯儲備,但是這必須是在世界經濟更加均衡之後才可能採取的行動,而且要達到目標,還需要很多年的時間。

要麼,他們就轉向替代性的資,首先就是購買亞洲其他國家的貨幣。中國、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韓國和泰國現在已經在手實行以他們自己各自貨幣建立共同儲備的計劃了。盡管這裏的市場相對較小,流動性相對較差,但是這趨勢卻將持續下去,一點點一點點地強化。

汲取了歐洲的教訓,亞洲決定不引入自己的單一貨幣。可是,一個更加一體化的亞洲經濟及貨幣區的輪廓,卻在逐漸變得清晰起來。(子衿)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