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罕見債務狂潮滔天 危機拯救如飲鴆止渴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01-29 11:26
和訊網訊息 “2016將是艱難的一年,中國經濟進入真正出清的時刻,這是觸底的開始,至於這個l型的宏觀底部到底持續多長時間,凜冬才剛開始”。
均衡博弈公共研究院推出八篇系列報告,並委派和訊網一一發布,本期推出的第三期主題為“債務 —— 爆發、異化與系統信用風險”。
作為2016年的宏觀預測報告,均衡博弈公共研究院放棄了那些耳熟能詳、慣常成熟的套路格式,因為那些歷年常規的預測范式,可能無法涵蓋、承載2016這個特殊時點所面臨的變化與沖擊。在這個特殊的時刻,應對劇變與沖擊的規則選擇,也許將會是歷史的折點,無論對於個人還是國家,亦或向好或是變壞。
在忽略全球宏觀經濟背景的情況下,展開對當下中國債務問題的研究,顯然是不恰當、不客觀甚至是偏頗的。全球債務之間已經形成了密不可分的債務鏈、債務流和債務潮,這種債務不僅伴隨經濟發展的周期在時間上轉移,更通過貨幣市場、資本市場、商品市場、國際貿易等各種渠道在全球的空間范圍內流動著,誰都沒有辦法將債務的洪流擋在門外,同樣誰也沒有辦法將債務關在墻內。
因此,均衡博弈公共研究院認為,這是一個債務掩蓋債務、泡沫推升泡沫的時代。但是,出來混總是要還的;面對債務,我們總是希望讓別人來還,要么國家間的轉移,抑或轉嫁給我們的子孫。著名經濟學家凱恩斯曾說過:“從長期看,我們都將死去”。
上一輪債務危機根本沒有結束,無非是用更大的債務、更多的貨幣進行了危機的延時,而這種延時的根本機制是將私人、企業和金融部門的債務轉移成了具有更高信用的公共部門和主權債務,將當期債務轉嫁成了子孫后代的久期債務,將債務規模膨脹成了貨幣規模,從局部責任擴大成了全民分攤。
均衡博弈公共研究院表示,為08年債務發源地的美國,火在向全球燒了一圈之后又傳了回來,美房、美股、美債儼然重回了08年的險境;中國已然到了危險的時刻,匯市、股市、債市系統共振,房市也在去庫存的艱難階段。因為這七年我們從來就沒有在根源上擺脫過危機——我們無非從當初要拯救的滔天債務變成了如今要維持的債務滔天。
08年經濟危機以來的信用和債務擴張顯然已經超出了以上機制自我調節的范疇,全球債務的天量擴張對經濟增長的實際拉動能力已然失效,全球正在落入一個長債務周期的陷阱。
近期全球經濟的巨幅震盪顯示,復甦並未按照政策制定者的既定戰略如期而至,反而市場內外噩夢重演的氣息在彌漫。均衡博弈公共研究院表示,回顧此輪債務危機的拯救行動,我們看到的除了政策制定者們不斷自我強化的“信心”,更是被貨幣、財政與市場放大的債務狂潮,“飲鴆止渴”的畫面在我們腦海揮之不去。
對比危機以來全球債務的前后演化,整體債務風險非但沒有減緩,反而呈現規模放大、風險累積的趨勢。
實際上,僅從從總規模來看,全球債務總規模從危機前2007年的142萬億美元增長至2014年的199萬億美元,增長了40%,而同期gdp(不變價)僅增長了7.25萬億美元,gdp有效增量僅為債務增量的12.7%,如果把債務看做一種投資,這種投資在目前看來甚至已經沒有了翻本的機會。
另外,從地域上看,次貸危機發源地美國總債務增長超過30%,政府債務上限一再被突破,主權債務占gdp的比重超過100%,美聯儲資產負債表擴張5倍,天量美元在全球漫游。但是經濟復甦的步伐依然蹣跚,債務推高的股市、房市與債市近期再次面臨被債務打爆的風險。
從歐元區來看,金融危機期間用於救助和疏困的貨幣救助還未來得及收尾,主權債務危機已經上演,歐洲以qe保全了歐盟的完整,通過央行的負債挽救了“歐豬們”的國家破產,面對成員國財政修復的緩慢進程,持續qe的輸血向各國造血功能的轉換之路遙無期。
日本寬鬆20年只求走出通縮,08年經濟危機的爆發對於衰退長期抗爭的日本無疑是雪上加霜,擁有全球最高債務杠桿率的國家不得不啟動了新一輪的qe與國家負債擴張。一如既往的是本輪的負債增長依然無法將日本拉出泥潭。
值得注意的是,債務的轉移除了在時間上延期之外,還可以在空間上進行國家間的轉嫁。在全球的債務史上一直在重復著國別間的“剪羊毛”故事。與國際資本在新興市場國家的出入相伴相生的是,幾乎所有資源型國家都出現了匯率大幅波動、經濟增速下滑、資產價格巨震、漲縮快速切換、外匯儲備流失等現象,金磚五國倒下過半、成色銳減,僅剩中印兩個人口大國。
再來看中國,08年美國債務危機襲來,中國當時遭到的最大沖擊就是外需市場的瞬間冰凍,對於當時以出口經濟為核心的全球第一產能國來說,當期沖擊是巨大的。由此,中國的金融與資產市場也面臨了一輪巨大的回撤;而出口企業的倒閉與工人失業沖擊著管理層脆弱的心,恰恰沒有看到這是中國經濟一次必須的結構性調整。
均衡博弈公共研究院表示,時至今日,那場4萬億給我們留下的是:徹底泡在水里的如山債務,還有不知道用多少時間才能徹底消化完的過剩產能。同時,央行資產負債表快速擴表、國內社融規模迅速擴張,形成了以人民幣貸款規模放量支撐社會融資總額,並促使企業及政府部門加杠桿的傳導機制,最終導致了國內債務規模直線攀升。
經過七年對全球債務與危機演變的跟蹤,均衡博弈初步形成了對此輪債務危機的3個基本觀察,以期獲得相對客觀的經濟理論解釋:
第一,全球潛在增長率周期的見頂下行是引發本輪全球性超級債務周期的主要內生動因。習慣了增長的人們總是無法忍受債務收縮帶來的痛苦,本應作為潤滑周期的財政部門和實施監管的主權政府卻恰恰成了維護、擴大甚至扭曲債務規模與周期的主要推手。
第二,全球“選票政治”的許諾競爭,以及各國政治任期與經濟周期的延時錯配,導致了累積債務向公共部門轉移的“當期優化”。
第三,全球以美元為核心的信用貨幣體系失衡以及各國央行的周期干預與匯率競爭,構成了以集體貨幣超發、共同支撐債務的現代常態危機模式。
而至於這場人類歷史罕見的債務狂潮如何收場,所有的市場主體依然在跟蹤觀察。
《2016年度宏觀預測系列報告(三)債務——爆發、異化與系統信用風險 上篇:全球債潮》
http://news.hexun.com/upload/20150129.pdf
- 供應風險與需求疲軟拉鋸 油價短線震盪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