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國際股

一個貧困縣的發展之道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2-02-01 01:52


麻城,震驚全國的黃麻起義在這里爆發,是有名的紅色老區。1986年,我國第一次確定國定貧困縣標準,麻城因集老區、山區、庫區、貧困地區于一體的落后地區身份,被戴上了“國家級貧困縣”的帽子。

起初,當地人認為被扣上一頂貧困帽子實在是件丟面子的事,但事實并非如此。

武漢一所高校大二學生王自新來自麻城,他向《第一財經日報》透露,在申請助學貸款時,自己就因來自國家級貧困縣的特殊身份而優先通過審批,一位貴陽籍室友則落選,“得實惠還是比護面子更實在”。

“實惠”并不止于此。在麻城被確定為國家重點扶持貧困縣之后,各項扶貧資金和優惠政策便源源而至。麻城扶貧辦主任張紹文昨日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便透露,去年該市獲得的直接扶貧財政資金僅2000多萬元,“更多的資金來自各類轉移支付”,僅中央彩票公益金項目就獲資2125萬元,這些資金對于改善麻城基礎設施建設(農村鄉村公路、農村飲水工程、農村基地建設等)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據《2011年麻城扶貧開發工作總結》,2011年,麻城對14個重點貧困村啟動整村推進行動,首次村平投入財政扶貧資金100萬元,目前已完成投資8000萬元,占總投資82.4%,共建成村道公路115公里(其中硬化路90.9公里),水塔一座,特色產業基地3320畝,標準化養殖示范小區8個,菊花加工廠2個,幫扶貧困戶280戶,修復水毀河堤5處1500米,架設中低壓線路3000米,開展農村實用技術培訓8萬人次。

然而,在上述光鮮成績單的背后,張紹文也向本報道出了扶貧工作過程中的一些苦惱與困惑。據介紹,麻城市(縣級市)情與我國國情類似,盡管該市去年地區生產總值已超145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45億元,全口徑財政收入亦達16億元,但是城鄉建設差距卻在拉大,主城區已經脫貧,“建得像歐洲”,但到了老區、庫區則“像到了非洲”;人民貧富差距亦在拉大,“去年人均純收入4000多元,其中打工經濟占去了大半壁江山,而直接從農業生產而來的農民純收入則遠低于4000元。”

尤其是與同為國定貧困縣、“中國第一將軍縣”紅安相比,麻城共有715個行政村,農業人口91.2萬,相當于兩個紅安縣的人口,但兩者所獲的財政扶貧資金卻基本持平。

湖北省于2008年出臺財政扶貧資金管理辦法,對財政扶貧資金主要采取“因素法”進行分配,依據因素包括農村貧困人口、農民人均純收入、人均地方財力、人均生產總值,所占權重依次為5∶3∶1∶1。

張紹文認為,按照現行財政扶貧資金分配方案,貧富差距不是縮小了,而是增大了,“麻城每一個人的扶貧資金還不夠喝一瓶啤酒”。

與此同時,扶貧手段存在“花樣翻新但效率低下”等問題。張紹文舉例稱,由于商業銀行在放貸前都會考察貸款申請人的信用等級以降低壞賬,貧困戶由于難以提供充分的資產證明,因而較難獲得銀行授信,以至于“扶貧貼息”這項扶貧政策大多數時候成為空談;此外每戶僅8000元的扶貧搬遷資金難以讓困難戶喬遷的夢想照進現實,每人1000元的貧困人口勞動力轉移培訓基金恐怕也難以幫助他們脫貧致富。

對此,麻城市委書記楊遙昨日在接受本報記者電話采訪時坦言,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麻城正在探索一條“產業扶貧”的新路。

“我們準備利用建立農業專業合作社的方式,引導農民拿出閑置農田向種田大戶靠攏,形成規模化種植與經營,從而提高單位農田的產值和農產品的附加值。”楊遙透露。據介紹,去年,麻城就在14個重點貧困村新建了10個標準化養殖小區,新發展蔬菜、油茶等特色產業基地3320畝,為當地貧困農民找到一條增收新路徑。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