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國際股

李亦非:做空機制保護投資人

鉅亨網新聞中心


必須逐漸開放市場 多元化金融產品

主持人:亦菲姐,首先恭喜你加入了英仕曼集團,有了新的工作平台,首先能不能給我們介紹一下,是什麼樣的契機讓你離開了陽獅,選擇了麗施曼?


李亦非:我覺得中國現在金融市場,說句實話,我們是過去三十年改革開放,二十年前是剛剛開始我們証券交易市場,對于跟西方國家比,確實還是一個很年輕的,茁壯成長的年輕人,所以我覺得未來發展潛力是非常大的,他們也是這樣想。我覺得我們之間一拍即合,對未來市場一種樂觀的精神和看好的發展契機。

主持人:主要做什麼業務,未來在中國?

李亦非:他會有很多種業務,應該說我們這種資產管理公司跟一般的所謂股權投資資產管理公司是不太一樣的,他有多種,既有私募也有公募,公布的意思是二級市場,有點像我們叫的對衝基金。這個公司旗下管理資產大概在700億美金左右,其中有200億美金是傳統投資公司,有點像我們共同養老基金。另外200億是專門做大型交易,數據模型的,我們叫做數據模型類,非常機械性的交易。另外一種是純對衝基金,200多億,這樣專門在市場上尋找各種各樣的機會。 主持人:這一塊相應的中國目前進入市場,尤其是資本市場、証券市場有相應的機制,給這樣的基金展開的空間嗎?

李亦非:有啊,像ETF,ETF是指數基金,他現在允許\我們進行做多和做空。同時還有我們的股票,原來只有幾十支,現在變成280多支,這些其實是幫助我們不斷的擴充產品。我們中國股票大概有1900多支,這樣起碼有15%以上的股票可以進行融資融券,這樣都給我們投資人提供了非常非常好的機會。

主持人:其實在這一輪金融危機之後,大家對于金融衍生品,包括對衝基金有一個比較恐懼,或者比較排斥的心理,覺得你看美國這一輪這麼大危機和泡沫,都是由于對衝基金衝起來的。帶著這樣的理念回到國內,在開展業務傳播這種觀念的時候,你有沒有遇到過這樣的事情?

李亦非:其實這個我覺得完全把對衝基金行業妖魔化了,其實真正整個美國2008年房貸,還有所謂CDS這些問題,更多的問題實際上是銀行,不是基金。銀行在發起這些產品,對衝基金只是進行交易,我用這個工具來交易你這個產品,所以這是來個完全不同的性別。現在包括英國也好,歐洲和美國都對對衝基金進行了更多的限制,其實並不是說對衝基金是壞的東西,而是因為他可能有時候確實是,如果我們當時雷曼兄弟被大家賣空的時候,確實是誰都知道,雷曼兄弟當時沒有什麼可抵押的東西,可是他卻在整個美國CDS和很多衍生產品方面,他可能是巨大的交易商。因此他的風險敞口非常大,在這種情況下,很多公司看到了他的問題,因此才去出售他的股價,使得他最後走向了滅亡。他是一個銀行,所以在投資銀行也好,或者他的交易銀行也好,他們在這方面如果他自己風險控制能力不夠強的時候,對衝基金看到了機會,他為了投資人的利益他一定要這樣做。確實我們現在跟西方要想真正金融高邊疆,在金融上真正能夠交手,我們必須逐漸開放我們的市場。第二,我們不斷多元化我們的產品,這樣我們真正才能高手過招。否則你永遠帶著一個封閉的市場,對方永遠是一個開放的市場,你最後一旦開放,肯定是巨人和小孩,之間會被一拳打倒。

主持人:所以大家也在討論,中國金融界到底現在應該繼續創新,還是看到別人的問題,自己要更加保守?我聽到業內比較主流的聲音說,其實中國現在的問題是創新不夠的問題,而美國是創新過度的問題,你怎麼理解中國現在市場上處的階段?

李亦非:我覺得你問的非常好,你的問題其實是給出了答案,就是我們創新不夠。我們也不是創新不夠,我們業界的精英們,金融界的精英們他們已經了解了這些產品,但可能是我們現在政策上我們監管部門還是要逐漸開放,我覺得這是對的。如果一下子把閘門打開,可能也會有很多的問題,一些產品和基金進來,可能會一下子衝擊我們的市場,我們從人才到技術等各方面,甚至背後的後端的機制還沒有設立起來,包括結算,他那種高速交易等等,這些東西可能都需要一些逐漸的時間過度。

主持人:所以其實在中國市場上,您也需要做很多,跟很多業內同仁做很多推動這個政策幹預的工作。

李亦非:我覺得互相學習和交流非常重要,像在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原來可能在杠桿方面可以使用,甚至像雷曼兄弟當時使用了300倍。現在英國規定只能是2.5倍,所以你杠桿使用率降低了很多,你的風險系數就降低了很多。這些東西其實各個國家都在不斷的摸索,監管機構也在不斷的嘗試,怎麼樣能夠做到市場性,一定要有市場機制的機制。同時保証不要再出現以前大的金融危機,像雷曼兄弟倒閉的情況。

解說:

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選擇在海外上市融資的中國企業日漸增多,並且受到國際投資者的廣泛關注。然而2011年以來, 在海外上市的中國概念股幾乎是在一夜之間突然面臨著巨大的信任危機,這些上市之初備受追捧的中國企業,股票的價格是連續地下跌,而在這背後,國外公司針對中國概念股進行的做空,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做空機制是保護投資人的有效工具

主持人:中國概念股在納斯達克上市,包括在紐交所、美國上市的股票,前一段時間都遭到了做空的機制。你覺得這背後的原因何在?

李亦非:我覺得其實從投資人的角度來說,如果這個市場上有做多和做空機制,或者有多種複雜的投資杠桿和投資工具,作為我們普通投資人來說是應該非常放心的,他越複雜你越放心。因為他實際上通過基金公司在幫你進行篩選和淘汰。如果你這個公司真的有問題,例如你有造假的問題,你說你是一個普通買股票的人,這個公司管理層造假,你覺得誰能保護你?怎麼保護你?他如果有做空機制,他就能夠保護你。我老說,做空機制是保護投資人一個非常有效的工具,如果你的公司都是有問題,都是做假報告,他做空你的時候,他只能証明他是非常負責任的投資公司。最近我們看到下市的公司,東南融通公司就是這個問題,最後連他的大老板都跑掉了,他們中間做了一些假賬的問題都受到了調查。對普通投資人沒有保護,而對一些內幕交易者有效的公司,你必須要對他進行懲罰,他是不負責任的公司。但如果你是一個好公司,例如騰訊、百度,這樣做事情非常穩健的公司,如果沒有這些所謂的醜聞,這樣好的公司誰會做空他呢?大家只會想投入他,買漲和做多他。

主持人:前兩天剛剛履新的証監會主席郭樹清,他談到內幕交易的時候談到了,要對內幕交易零容忍,您怎麼看待目前國內資本市場監管的環境?

李亦非:我覺得首先郭樹清主席說的這番話,某些人會害怕,但是大部分投資人,我們普通投資人是非常歡迎和非常好的,正面的,積極的信息。確實,任何市場都有一個發展的過程,這種信息的不對稱總是會帶來一些套利的機會。因此,我覺得從監管機構來說,這種監管可能開始的時候需要更多的監管,但最後當市場不斷的成熟,投資人不斷的變的更複雜,或者更能夠市場化的理解和投資的經驗越來越豐富的時候,其實他們可以逐漸放開,或者讓市場本身進行自我調整。尤其是這種做空機制,和多元化的投資機制,進入的越多,其實監管部門可以越逐漸向後放松監管。但是在沒有各種各樣複雜市場本身的,互相我們叫做平衡機制出現的時候,確實會引發我們政府先要作為保護投資人的角度,可能要硬性進行一些規定。

未來三五年是內容公司的崛起

主持人:無論在MTV還是在楊施,您都是媒體行業一個深度的參與者和觀察者,包括在您的微博上,也看到過類似的討論。我們首先來一個比較概括的論述,您怎麼看待今天中國當下的媒體環境?

李亦非:我覺得中國當下的媒體環境,應該叫做群雄並起的時候,實際上已經逐漸走向成熟的一個方向,尤其是在內容方面。媒體行業基本上我們分為大類,如果你縱觀的話,一類是內容提供商,一類是發行商,還有一類是LP投資人,還有一大批私募股權基金都投入媒體行業。最後還有一個終端行業,包括從手機到平板到電視到電腦,這些都是消費內容的終端。

從內容提供商來說,曾經內容提供商是一個非常慘淡的行業,就是說賣不出錢來。我記得當時我在MTV時候,一集少兒頻道的節目,大概35萬美金,在中國我們跟中央台談了一年下來,最後是2000美金一集。對于內容的價格,這當時是七八年前還是非常便宜的,現在你知道《宮2》,這個電視劇已經賣到的7000萬,平均下來你可以想象,他大概30多集,現在我們一個電視劇,而且是視頻網站願意出這樣的錢,30萬到50萬,甚至100萬一集電視劇,說明內容產業終于得到了認可。未來三年到五年是內容公司崛起。原來搞內容的人可能內容是最低的,終端公司是最高的,中間商還是比較不錯的。未來正好掉一個兒,做內容的人,內容還是會稱王,做內容的人工資可能是最高的,你要花很高的價錢請真正好的內容提供商,包括編劇、導演、演員等等,包括音樂人、制片人,音樂人里寫歌的人。終端那一塊兒可能價格越來越低,像PC、iPad越賣越便宜,他上面賣的最後都是他的內容,都是他的應用。中間這一塊兒還是不錯的,總體是穩定和逐漸向上的產業。

對于投資商的角度,我覺得現在確實應該趁著內容便宜的時候,要趕緊抓住內容里面的根。什麼樣是內容的根?例如我們談到音樂產業,現在我們放眼望去,應該說幾乎整個中國音樂市場上就是那些人,可能過去三五年沒有什麼新人出現了,因為沒有人花錢投資他的根,就是說音樂人從10歲、13歲開始要教他唱歌、跳舞、培訓,像當年TVB培訓方式,藝術班一樣,可能這樣培養一批,這些人你培養他的時候,現在價格不貴。但是在五年以後,他可能會給你帶來豐厚的回報。從電影學院這樣的學校,如果民間允許\進行投資,應該大量的投資,演藝人才和編劇。失戀33天的編劇,她才25歲,電影學院學編導系的,她就是人才,因為她做出了非常好的內容。她確實帶來了極高的回報率,投資可能一兩千萬,但是她賣出了三個多億的票房。說明了什麼?說明不是艷羨的功\勞,這說明是好劇本的功\勞,和老演員的功\勞,好導演的功\勞,所以整個天平會朝內容行業傾斜。

文化產業發展最重要的是保護知識產權

主持人:這樣一個趨勢我們大家都看到了,但是在演進的過程中還是存在著一些,很多做內容的人覺得很難跨越的障礙。比如在版權的問題上,在很多文學作品版權上,我們先一段時間百度的訴訟一直沒有停止。包括在很多音樂的方面,大家都覺得做音樂現在慢慢變成一個不太賺錢的事。雖然你剛才說多未來的前景我們看到是光明的,但是當下的狀況,是不是還是並不太樂觀?

李亦非:對,是的,這有一個低迷期,尤其在音樂方面,可能在電視劇方面就好一些,在電影方面現在我們也每年幾乎60%到80%的成長。

主持人:在文字和音樂方面。

李亦非:對,任何一個國家發展,不光是中國,包括美國,他在版權保護上也經歷了非常煎熬的十年到二十年半環保護期。美國現在很多電影也被FaceBooK等免費非法下載,這個不是只對中國唯一的問題。中國畢竟互聯網和新媒體都是很新的東西,所以他一定需要一個時間,這個時間可能是五年、八年、或者三年。政府老在提文化產業的發展,我認為政府在文化產業發展需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不是資金,而是知識產權保護。如果我們政府把所有的力量都放在執行,在保護知識產權時候真正做到了大量執行,這個產業翻五倍是非常非常容易的。而且這個資金,資本在外面是覬覦著產業,他們猶豫都在于知識產權保護,而政府最應該做的事情就應該是保護知識產權。資本是大量的進入,政府根本不需要花錢,政府也不需要在這方面投入,因為只要你知識產選得到的保護,社會上的資本,市場上的資本自動就會大量的流入,就會幫助這個行業。老說好萊塢是一個大的文化產業,說美國GDP10%是來自于好萊塢。我們中國老想大力發展文化產業,怎麼發展?就是一條,我們政府下大力氣保護知識產權。

主持人:你覺得現在做的之所以還不太夠,原因何在?

李亦非:一個我不知道是不是我們政府意識不夠。再一個就是博弈,政府在進行知識產權保護的時候,以及在我們商家在進行非知識產權使用時候的博弈。肯定作為我的企業來說,我任何一個做內容產業的企業,我能夠不付版權就免費的發,我通過廣告點擊率,以及通過節目發行和銷售我就能夠獲得錢,那是白來的午餐\,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都希望這樣做。但是對于政府來說,他肯定是要想發展這個行業,他希望能夠保護,所以這之間是一個博弈,這個博弈是需要一段時間。現在可能這個力量80%是在企業上,他們游刃的能力,他們畢竟是市場的經營者,他們的反應速度,以及他們對市場的嗅覺,而且他追逐利益的本性要求他這樣。對于政府來說,可能他現在的能力控制只在20%,我們希望看到是倒過來的20%,最後政府在執法上,尤其在法律保護上,要起到80%的作用。還可能有20%是非法的,盜版的,必定那個市場增加了,你力量增加了四倍,你控制得到了四倍,實際上你真正回報率將會是5倍,10倍,甚至20倍、30倍。

主持人:再來聊聊媒體行業里比較細分的新聞這個領域,其實無論在楊施還是在MTV,尤其在楊施可能跟公關新聞有更多的深度參與。你怎麼看待中國新聞目前現狀,包括未來的趨勢?

李亦非:我覺得這是一個挺敏感的話題。第二,新聞本身其實是非常重要的內容,大眾對新聞消費的需求肯定是有的。但確實新聞現在逐漸慢慢被新媒體代替了,我覺得80%是這個方向。傳統媒體變成深度報道的方式,尤其現在微博的崛起,那簡直是最快的一種新聞來源。你想13億人,現在3億人是微博用戶,這3億人再乘6,每個人有6個朋友,那已經是18億人在幫助你促進一個新聞,你想一想它的影響力。我們叫水波,一層一層的打開,第一,比較難控制。第二,同時它的速度,它的影響力都是以前不可想象的。如果作為新聞業的人還不知道微博,還不使用微博,你可能真的落伍了。

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產生媒體,像紙煤,他也確實需要深度報道。我看了新聞的微博我很快看鏈接,看完鏈接以後我覺得還不夠,我還要讀一下財經雜志,我或者再讀一下21世紀,深度的報告我再認真的讀一下。紙煤要逐漸走向專業化,你可能在某一個方面特別的聚焦,你就是財經,可能你就是對衝基金,可能你就是專門談視頻網站,你越來越要細分和專業化的運作,這樣新聞本身的消費才能保証兩種媒體,新媒體和傳統媒體之間能夠有一個互補。

社會發展必須遵循公平的契約精神

主持人:過去這兩年我們發現一個非常顯著的現象,大量的所謂有錢人開始選擇移民到海外生活,也有很多企業家覺得沒有安全感。您怎麼看待這樣的現象?

李亦非:我覺得這個不一定是一個特別普遍的現象,可能有一些人,但我相信,真正到了海外住下來就不回來的人還是少數,因為中國的GDP必定以9%的速度成長,美國是2%,歐洲平均是1%點幾。包括意大利這樣的國家都是負的,在這種國家你確實很舒服,你度度假很舒服,但是真讓你住下來的時候你會覺得挺悶的。其實真正發展機會在這里的時候,你總是要有一種方式尋找投資的機會。資本首先永遠尋找升值,投資也是在中國投資機會遠遠大于美國或者其他的國家。我們舉個例子,例如養老行業,中國未來人口老齡化的趨勢實際上是很明顯的,可是我們中國養老行業真的不發達的地區,所以這方面有巨大的投資機會。這時候你是到美國投資還是在中國投資?你肯定在中國投資。資本是很聰明的,他是自動跟著利益走的,我認為這種投資現象人們老說,實際上可能是短暫的換個移民卡又回來,可能更多是這種情況。

主持人:未來做事情的機會還是在中國。

李亦非:還是在中國。

主持人:沒有安全感,有些企業家會有這種感覺,您怎麼看待這個現象?

李亦非:我覺得安全感對于我們過去這兩三年里有一種說法國進民退,國營企業的壯大,例如三大電信公司,三大石油、石化公司,還有幾大銀行類,確實整個國營的發展,他的利潤你可以看得出來真的是百億的。那些私營企業,民營企業越來越不受到保護。還有大企業和中小企業之間的不平衡,還有城鄉之間的不平衡。所有這些東西可能都會給人們帶來不安全感。還有我們談到了契約精神,在自由經濟發展過程中,這時候最重要是所謂fair play(公平競爭),其實就是一種契約精神,這種契約精神不光是政府,政府首先是必須要遵守,因為你有國營企業。對于私營企業來說你也要遵守,整個社會發展必須要遵守fair play(公平競爭)契約精神,這是社會最基本的精神。現在可能這些東西很多時候我們看到了契約精神被打破,沒有契約精神,說把你收購就把你收購了,說把你趕出這個行業就趕出這個行業,這樣會讓人們產生失望,這種失望可能導致他覺得這是一種不公平的待遇。但是這不光是在中國,在資本主義國家發達的時刻,過去60年前的時候也發生過很多這樣類似的事件,他是一個社會逐漸要演化和進化的過程,這其中是一個代價。

學習能力非常重要

主持人:很多人覺得亦菲點踩的很准,無論剛開始想當一個武俠的女俠,後來到美國留學,一步一步的職場發展,包括現在進入一個非常高端的產業鏈,作為中國區的負責人。你背後職業規劃是怎麼樣的?大家看來每一步都很好,是不是有意為之呢?

李亦非:前不久我給Cosme雜志寫了一篇文章,題目是“以萬便應萬變”,當時他也給我這個題目我就很喜歡,因為有一句話詞兒叫The only thing it doesn\ t change is change。唯一不變的是變化。我們一般人的慣性是喜歡,因為你在一件事情上做久了你總是會很舒服的,因為對我來說,做媒體行業我可以說基本上閉著眼睛,我可以在阿布扎比高峰會上信手拈來那些數字全在我腦子里,但是金融行業就不是,我需要學習,我是一個新手。這種東西給我的感覺很刺激,好像你爬山,你爬著爬著你跟你的隊友,他們還沒有跟上來的時候,你可能走到一個小徑去,曲徑通幽的地方去看一眼。在你看的時候你會發現,一大束野玫瑰花。等你回來以後,繼續登山的時候,你的心中永遠留下一大束玫瑰花的印象,但是別人是無法體會你心中這種快樂。很多時候我們人生需要多元化,很多人都聽說過這個故事,兩個人在海邊看著夕陽,在大樹底下曬太陽。一個是漁夫,他一輩子在那里每天打魚。另外一個是南非的一個鑽石礦的老板,他從開始一步步挖鑽石挖起,最後組成了世界上最大的鑽石公司,他走遍全世界,又上市,做產品等等。我記得我在十年前聽這個故事的時候,當時我們培訓師說,你們願意做誰?鑽石大老板還說,你為什麼不去把魚多打一些,然後多雇一些人,把它變成全世界的產業鏈?當時漁夫說,最後不是咱倆都在這兒看夕陽嗎?當時我們聽完了以後覺得,是啊,我就要做那個漁夫。但是在十年之後的今天,我在聽同樣的故事,我在想我一定要做那個大老板,雖然我們都躺在那里看夕陽,但我們的精神世界里,我們的心靈里面所經歷的人生是如此之不同。所以我說你的價值觀是會變的,你對人生的看法會是變化的,雖然你越來越有經驗的時候,你更希望你的生命充滿著多演化,充滿著多姿多彩,而不是一輩子重複性的幹一件事,一直幹到死,這是我的感受。

主持人:應對新的挑戰的時候,你會有焦慮或者壓力嗎?會不會有人質疑說,亦菲你也沒有做過專門的金融業,你現在做麗施曼有相關的技能嗎,你能做好嗎?

李亦非:非常好的問題,很多人會挑戰我說,為什麼是你?我也問我老板這個問題,我說為什麼是我?首先你想想,金融行業,整個金融行業最關鍵的兩個字是什麼?就是信心,英文就一個詞兒,雷曼兄弟倒閉也好,美國信貸危機也好等等,包括歐債危機,最後都是對市場的信心。信心來自于什麼?信心來自于整個這個公司經營,以及最後傳遞給消費者和傳遞給市場的概念。這些東西是來自于你對這個公司本身的一種品牌的經營。這個公司到底是一個好公司還是壞公司?哪兒來的這種感覺?就是一種認知。新浪就是一個很穩定,很成熟,逐漸又有新興市場支持的穩健發展的新媒體公司,這個認知,這個定義是怎麼來的?他就是通過很多隱形的手和隱形的概念操縱的。這個操縱一方面是操縱,一方面也是一種經營,所以他的品牌是來自于後面很多東西,因此要懂品牌的人非常重要。實際上你看到最後很多大CEO是品牌經營的大師,第一,他告訴我你懂得什麼叫perception management(感知管理),你懂得品牌。

第二,你任何的企業,最終你都要為他賺錢,因此你要有極強的商業洞察力,而商業洞察力是一種培訓。我做的全是上市公司,過去18年以來全是上市公司中國區總裁,這18年對市場的嗅覺和商業洞察力可能是他所需要的。

第三,我現在代表著一個跨國公司,因此你的溝通能力,做橋梁的能力,和理解西方文化,西方人的思想和學習的能力,以及你對中國市場的嫁接,這個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過去在18年以來我也做了嫁接的功\能,這種工作對于一個新的,大的跨國公司進入中國來說,雙方的理解和期望值的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

第四,你必須要有極強的好奇心和學習能力。可能原來我並不知道對衝基金是什麼,但是我一個月讀了80本書,我把整個跟對衝基金相關的行業和資產關系很多行業,從宏觀經濟學讀到微觀經濟學。我可能沒有進名校上MBA,我自己認真讀,不懂就問。本身你學習能力有,很多東西不懂的東西,你不學習就很難,但你要學習了你就會發現它其實非常容易,所以學習的能力非常重要。

主持人:我最後一個問題,昨天在我准備我要問您哪些問題的時候,我看了一下過去這一年多,我們財經面對面高端訪談節目所做過的嘉賓,我驚訝的發現,在你之前我們只有兩位女嘉賓。

李亦非:是啊,我也注意到了。

主持人:這個是俏江南的張蘭、一個是SOHO的張欣,您是第三個。為什麼女嘉賓如此之少,可能也是因為在中國的商業社會還是一個男人主導的社會。所以作為一個女性中國區總裁您顯得挺特別的,我想問的是,在事業上的成功\和家庭上的平衡,在很多女性看來是很難兼顧的一件事情,這也造就了在商場上成功\的女性並不多,你怎麼看待這個現象?

李亦非:首先確實有挑戰,必定女性你要組織家庭,包括撫養後代,這些在中國社會里,大部分責任在女性身上,再一個,我覺得我們女性自身也要突破自我,要打破那層天花板,打破這個天花板有時候也需要勇氣,需要自信,需要不斷學習的精神。其實你在事業上的闖蕩上不一定是一種犧牲,有時候我們自動做了一種選擇,覺得非此即彼,其實不一定的。像我周圍,我在廣告公司就是70%都是女性的行業,金融95%都是男性的行業,所以我也願意進行這樣一個轉換,進行這樣一個挑戰,看看在男性多的行業里,你是不是可以成功\。我覺得我們女性第一要克服自身,第二,社會本身缺乏。我們這個社會本身還是需要一種氣氛和氛圍,更多的鼓勵女性成功\,不是說只要女性在事業上追逐成功\就是女強人,只要一說女強人就是壞的意思,好象不顧家了。其實這之間不是或者A或者B的選擇,很多時候是一種平衡。我們要學會這種平衡,可能這也需要打破枷鎖,我們自身本身的枷鎖。其實很多時候我們人生,我記得我在大學時代學的一篇小說《人類的枷鎖》,其實很多時候我們的枷鎖,誰也沒給你套上,是你自己套在腦袋上的一個緊箍咒,如果你能夠把這個緊箍咒拿開,說我為什麼不可以,他可以我為什麼不行?你發現你做了也沒那麼難。

主持人:但有人會說,女人的時間和經歷是有限的,每天就24個小時,怎麼分配的過來?

李亦非:我覺得在這一點上來說我有一個很大優點,我的時間管理能力特別強。第一,我很會管理時間。第二,我很會抓重點。在幾件事情放在我面前的時候,我一下子就能知道,這個禮拜可能這個是重點,就是抓重點的能力和時間管理,這個使得你的效率大大提高。這個能力是可以培訓的,很容易就可以練出來。你要不斷把自己拉回來看一下這五個選擇,你做一個選擇之後,你專注的把它做完。可能那剩下的四件事,都因為這一件事做完了以後不存在了,就沒了。很多人做了四件小事,反而最重要那件事還是沒做,所以一定要學會管理時間。

主持人:謝謝。

李亦非:謝謝你,非常好。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