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股市蒸發近15萬億美元 原油價格下跌或是主因
鉅亨網新聞中心
有數據顯示,自去年5月以來,全球股市蒸發近15萬億美元。進入2016年之后,這種“蒸發”行情依然持續,開年不到一個月時間里,全球主要股票市場市值縮水已超5萬億美元。令市場更加恐慌的是,此輪危機因何而起,目前還沒有任何定論和共識。
跟諸多數據和邏輯推演,目前正在進行和深化的這輪危機,最直接的導火索,是國際原油價格的斷崖式暴跌。
原油價格下跌為什么能引起如此巨大的反應?實際上近十年來,由於原油價格持續在高位運行,石油輸出國獲得了比印鈔機還快的財政收入,這些資金不僅締造了“迪拜”這樣的沙漠奇跡,也使得石油輸出國所組成的主權財富基金橫掃全球,其資金量占全球整個主權基金的近80%,整個歐美市場股市和債券領域超過10%的部分被這類主權財富基金持有,亞洲市場日本、韓國、香港等市場也布滿了這類基金的影子。
但自2014年下半年開始,隨著原油價格的斷崖式下跌,產油國財政收入開始下滑,財政赤字不斷飆升,高達5萬多億的石油輸國主權財富基金不得不醞釀撤退,以填補國內財政危機。
進入2016年,油價下跌速度加劇,隨著沙特、挪威、阿聯酋、科威特、卡塔爾、哈薩克斯坦等國財政收入的大幅減少,高達數萬億美元的主權財富基金開始從美國、歐洲、香港,及日韓等資本市場撤退,尤其是美國股票、債券等市場,作為沙特等主權財富基金的“集散地”,面臨新一輪拋售風險。
僅沙特主權財富基金,自2014年三季度至去年,所持有的海外債券就下降了近800億美元,合計拋售海外資產超過1000億美元。如果按照目前油價的水平,當下正是挪威、阿聯酋等主權財富基金開始大撤資的時候,這就是為什么近期隨著國際油價大跌,全球股票和貨幣市場大幅動盪的直接原因。
據韓國金融監督院披露的數據,僅去年9月和10月間,沙特成了韓國股市最大的拋售方,來自沙特國有的投資基金連續6個月拋售韓國股票,總額約3.6萬億韓圓(合31億美元)。導致韓國投資者信心受到打擊。
沙特已連續兩年出現財政赤字,而且財政支出在進一步上升,預計今年的赤字會超過2000億美元。沙特等主權財富基金的撤離,幾乎都是以百億美元級別計,市場短時間內沒有更大的資金規模能夠填補這種空白,逼空行情明顯。近日香港恒生指數市凈率已跌破1,比1998年還慘,明明進入了價值投資區間,但大跌依然沒有觸動足夠的資金抄底,這比1998年更加罕見。
事實上石油輸出國主權財富基金的大撤退,遠比1998年對沖基金主導的做空要嚴重得多,其對全球股票、債券等市場的摧毀力將是驚人的,它所帶來的沖擊,不亞於任何一場危機,給全球帶來的流動性匱乏問題,將是巨大而深遠的。
更加需要得警惕的是,這類主權財富基金幾乎不會披露其具體規模(只能知道大概),更不會透露其所持有的資產或者投資規則等資訊。對此,imf相關人士曾說,這對全球金融市場來說,就像個黑匣子,由於沒人知道資產出售的規模或時間,人們擔心這類主權財富基金在市場波動劇烈時出售資產。
隨著產油國主權財富基金的大撤退,引發的股市和債券市場劇烈波動,對外匯市場的影響加劇,其連鎖反應是,全球數千億美元的對沖基金開始興奮,索羅斯等對沖基金巨頭嗅到了危機帶來的機會,開始大放煙霧彈、快速跟進,而中國經濟增速放緩、人民幣貶值、美聯儲加息等,僅僅成了掩護各類對沖基金在主權貨幣、股指、大宗商品等市場進攻和撤退的輿論障眼法。
如果國際原油價格維持在30美元/桶更長時間,石油輸出國財政狀況將進一步惡化,個人預計今年上半年,石油輸出國為了滿足日益吃緊的財政需求,從歐美,以及新興市場撤離的資金將超過5000億美元。另外,目前伊朗已加入到石油出口市場,美國、中國等石油消耗大國原油儲備量創新高,尤其是美國,剛剛公布的數據是,api原油庫存飆升1137萬桶,創20年來最大單周增幅。
全球原油供給、儲備的增大,勢必給未來供給市場形成更大的壓力,原油價格就算出現低位反彈的走勢,也難改更長時間的弱勢行情。
- 美股多頭!現金流布局關鍵在?聽蕭碧燕說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