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產業

「新常態」下的中國銀行業 機遇與挑戰並存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09-06 21:07


香港, 2016 年 9 月 6 日 - (亞太商訊) - 期指結算日,加上「深港通」擬在 11 月中下旬開通的消息刺激,總計八月,恒指漲 1085 點,升幅有 5%。內銀股披露上半年業績告一段落,純利輕微增長介乎 0.7% 至 2.5%。中國銀行(3988)表現最佳,半年純利增 2.5% 達 930 億元(人民幣,下同),不良貸款率 1.47%,亦為五行之中最低。不過,賺錢最多的仍是工行(1398),半年賺 1502 億元。建行(939)凈息差為 2.32%,則為五大內銀最高。農業銀行上半年股東應佔利潤 1051.48 億元,按年微升 0.8%,高於市場預期。

據中銀協之《中國銀行業發展報告(2016)》顯示,今年銀行業盈利增速預計微幅增長,業績增速放緩屬正常行業周期發展現象,市場應理性看待,不宜過度解讀。中國經濟步入「新常態」,强周期性的銀行業面臨挑戰,然機遇幷存。而銀行業盈利結構正逐步由傳統公司業務為主向零售業務、公司業務和金融市場類業務並重轉變,轉型勢在必行。

上半年商業銀行總體利潤增速放緩

早在 8 月中上旬,銀監會公布上半年商業銀行總體情况時提到,商業銀行總體利潤仍然處於下降態勢,利潤增速放緩。銀監會數據顯示,截至二季度末,商業銀行當年累計實現淨利潤 8991 億元,同比增長 3.17%。盡管銀行業仍是整個市場的佼佼者,但利潤的增速一直在趨緩。去年,包括四大行在內的多家銀行的利潤增速就已經跌至「零時代」。曾經動輒 30% 以上增長的股份制銀行,業績增幅大多跌至 10% 以內。

四大行今年上半年的不良貸款率均呈上升態勢,且未來一段時間內資產質量仍面臨一定壓力,不良貸款的下降拐點恐為時尚早。農行董事長周慕冰此前亦曾感慨,銀行進入了過苦日子的新階段,具體可能表現為,經濟周期下行階段,銀行負債成本不斷提高,存量資產的質量下降,增量資産有效需求不足,不良貸款面臨雙升壓力等。儘管如此,對於不良貸款的「雙升」,部分專家仍保持樂觀態度。在政策托底、房市升溫、簡政放權等因素作用下,上半年中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企業效益得到改善。同時,對銀行而言,企業擴張傾向下降,在融資維持一定增速的情况下,借新還舊的能力增强,這將有利於短期不良率增速的企穩。

中國銀行業迎三十年未有之轉型機遇

伴隨中國內地居民消費與服務業重要性日益提升,國家對區域協調發展與産業升級亦不斷推進。「2016 中國銀行業發展論壇」早前於北京舉行,論壇中專家表示,未來五年仍將是銀行轉型發展的戰略機遇期。銀行盈利模式轉型及資訊技術發展,銀行業區域和業務格局轉型機遇衆多。

另一方面,國際化進程加速,亦為中國銀行業帶來三十年未有之發展機遇。銀行業發展論壇中專家預計,2020 年中國對外貿易總額將超 5 萬億美元,對外直接投資額將超 2000 億美元,中國對外開放新格局形成,將與世界各國在全球產業鏈中建立更加廣泛深入的經貿聯繫。此外,未來中國銀行業海外拓展將在「一帶一路」為主軸的新市場推動下,獲得更為廣闊的空間。與此同時,人民幣國際化帶來的新商機亦不容忽視,大批中資銀行以人民幣業務為切入,借力拓展廣闊的國際市場。
 

五內銀中期業績主要經營數據比較
機構	  中行     建行    交行      工行       農行
        (3988)  (939) (3328) (1398)   (1288)
純利	 930.4億	 1334億	 376.6億	  1502.2億  1051.5億
凈息差	 1.90%	 2.32%	 1.97%	  2.21%	    2.16%
不良貸款率 1.47%	 1.63%	 1.54%	  1.55%	    2.40%

(幣種:人民幣

供給側改革加速轉型 市場與資本結構不斷優化

近兩年,各類銀行業金融機構主動適應「新常態」,改革與轉型步伐漸疾。自 2015 年以來,中國人民銀行已連續五次全面下調金融機構法定存款準備金率共計 300 點。此外,政府亦發布行業發展指引,促進部分行業增長,控制產能過剩,幷透過資本充足率、流動性、利率定價、資産質量等指標,對銀行業的系統性風險進行綜合評估。在供給側改革的主旋律下,中國銀行業的改革轉型創新步伐亦在不斷加快。

面臨多元發展機遇 銀行業順勢積極探索

認識到新常態下的行業形勢,面對多元發展機遇與市場新需求,中國內地衆多銀行已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幷取得良好成效。伴隨著利率市場化的步伐不斷加快,互聯網金融已經深入到銀行業的經營改革之中。互聯網金融具有便于解决信息不對稱、成本低、資源配置效率更高的優點,為銀行業注入新鮮活力,正改變著銀行業的服務和發展模式。

隨著深港通時間表逐步明確,中國供給側改革的推進亦逐步加快。市場分析認為,金融端是供給側改革的關鍵,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支撑。中國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現象,以及小微企業、「三農」金融服務等領域,仍是金融業在供給側改革需要解决的問題。

小微企業需求旺 農村金融受關注

中小企業業務方面,緩解小微企業融資問題也是目前銀行業關注的焦點。近年來,小微企業數量迅速擴張,小微經濟活力不斷迸發。為小微企業提供更好的服務,能够激發大衆創業、萬衆創新的熱情,對經濟轉型升級意義重大。目前,在持續發力之下,銀行業小微金融取得顯著成效。銀監會數據顯示,截至 6 月末,小微企業貸款餘額近 25 萬億元,佔各項貸款餘額的 23.65%,較上年同期增速 13.16%。

農村金融方面,銀行業亦正通過金融服務,助推農業從傳統向現代化生產的轉型升級,圍繞新型農業及農業經營主體提供金融支援,積極地對現代農業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進行創新,在現代農業金融領域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

小微企業及縣域銀行業務潜力巨大

受惠農村經濟蓬勃發展及小微企業強烈的金融需求,小微企業貸款已逐漸形成紮實的市場基礎與廣闊的發展前景。據中國人民銀行數據顯示,2016 年上半年,小微企業貸款新增 1.48 萬億元,同比多增 4954 億元,增量佔同期企業新增貸款的 36.3%,比去年同期佔比水準高 11 個百分點,小微企業信貸、涉農信貸呈現供求兩旺。同時,金融機構給「三農」的支持也在持續增加。日前,國務院總理李克强主持國務院常務會議時指出,要著力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

政策鼓勵小微企業融資 促進金融機構再創新

根據中國人民銀行的資料,截至 2015 年 12 月 31 日,中國小微企業人民幣貸款餘額約為人民幣 17.4 萬億元,僅佔中國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餘額約 18.5%,小微企業的融資需求並未得到充分滿足。近年來,國務院、中國人民銀行及中國銀監會頒布了多項政策與措施,鼓勵向小微企業開發及提供創新的金融産品及信貸服務以及增加對小微企業的貸款。隨著中國資本市場的持續發展,大型企業和集團客戶的部分融資需求將從銀行貸款轉向資本市場,小微企業將成為中國商業銀行越來越重要的客戶群體。

在此政策背景下,以小微企業貸款為業務重點的商業銀行將獲得新的發展機遇,並希望藉此在中國宏觀經濟和銀行業轉型中掌握主動權。其中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已於八月底通過港交所聆訊,傳月中路演,最快九月底上市,成為近期港股 IPO 市場的「巨無霸」。據外電報道,預計集資額規模可達 80 億美金。據上市文件顯示,郵儲銀行首季盈利增長 11%,不良貸款率 0.81%,撥備覆蓋率 287%。郵儲銀行約有 2.4 萬名專業人員致力於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小微企業專屬金融產品達 90 個。截至今年一季度,郵儲銀行的小微企業貸款總額為人民幣 6,032 億元,佔貸款總額的 22.6%;在郵儲銀行有貸款餘額的小微企業貸款客戶數約 258.0 萬戶。若順利上市,郵儲銀行將是今年全球集資總額最大的新股。
 

小微企業貸款年度增長率
年份	2013	2014	2015
增長率	14.2%	15.5%	13.9%

(數據來源:中國人民銀行)
Copyright 2016 ACN Newswire. All rights reserved.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