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振寧反對建大對撞機 社科院預估經費1000億還不包括未來通貨膨脹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09-06 17:30
和訊網消息,9月6日,楊振寧因為反對中國建大對撞機的問題跟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長王貽芳槓上了,近日楊振寧在刊文中提出了七個反對理由,其中除去國家體制這樣的宏觀理由,以及科技本身的難度造成的技術障礙這種專業理由,核心就聚焦在科研經費上了。
楊振寧反對的理由是造大型加速器是無底洞,中國目前仍然是一個發展中國家,還有亟待解決的民生問題,超大型對撞機不是燃眉之急,目前不宜考慮,而且七十年來高能物理的大成就對人類生活沒有實在的好處,未來也不會有好處。
那麼這個科研項目到底需要花多少錢呢?我們來看一下王貽芳的解釋及辯駁:
他認為規劃分兩步走:第一步正負電子對撞機(CEPC)建設階段,約在2022—2030年間,工程造價(不包括土地、「七通一平」等)約400億人民幣。
如果這第一步成功,CEPC有新物理的跡象,且高場磁鐵所需新型超導材料技術成熟,其價格降到合理水平(比如20元/千伏安米),再走第二步,質子對撞機(SPPC)階段,工程造價在1000億人民幣以內,時間是在2040—2050年左右。這里如果減去國際貢獻約30%,中國政府應該出資大約300億人民幣(每年30億)和700億人民幣(每年70億),但不包括未來的通貨膨脹。
1000億其實不是個小數目,那麼,這個估價是怎麼算出來的呢?
王貽芳回應稱采用了兩種辦法:(1)分解法:將各設備部件造價相加;(2)類比法:與國內外已完成的同類裝置與設備相比。在總價和系統級,兩種辦法得出的結果,誤差在20%以內。在完成了初步概念設計以後,產生了一個1000多項的設備清單,據此進行了造價估計,並邀請國內外專家進行了評審。
耗資巨大,會有什麼樣的成果呢,王教授對此並非信心十足。他稱,「如果這第一步成功,CEPC有新物理的跡象,且高場磁鐵所需新型超導材料技術成熟,其價格降到合理水平(比如20元/千伏安米),我們可以走第二步。」
而「至於未來第二階段質子加速器的工作,我們目前確實經驗不足,需要努力。但我們還有二十多年,實現「完成工作與出資比例相當」這個最低目標,以我們過去三十多年進步的記錄來看,是可以完成的。」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