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多廣:普惠金融是一項說易行難的事業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09-01 10:20
和訊銀行消息 近日,中國人民大學中國普惠金融研究院發布《中國普惠金融發展報告(2016)》(以下簡稱《報告》)。中國人民大學中國普惠金融研究院院長貝多廣指出,從世界各國的經驗來看,我們也不得不承認,普惠金融是一項說易行難的事業。難,究竟難在哪里?用現在時髦語言來說,就是它的痛點究竟在哪里?令人鼓舞的是,在數字技術推動下,普惠金融邁出了數字化的步伐,這種態勢無疑讓人聯想到有可能實現商業績效與社會績效雙重目標的歷史機遇。
2015年9月份我們第一次正式發布中國普惠金融發展報告,主題是「好金融,好社會」,引起社會的積極反響。自去年以來,我國普惠金融事業取得了明顯的階段性成就。據我觀察,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普惠金融理念得到廣泛普及和推廣,無論金融從業人員,政府管理人員還是學術研究人員,都對普惠金融日益關注,普惠金融對經濟的正面影響、對社會的積極作用,愈益得到人們的認同。我們從媒體報道的很多會議論壇上都可以聽到有關普惠金融的話題。
第二,普惠金融得到全面的實踐,尤其在網絡支付、手機支付、消費金融、網絡信貸等領域,我們觀察到建立在可持續基礎上的商業模式正在彰顯出普惠金融的商業價值和社會價值。
第三,今年元月政府頒布了推進普惠金融發展的五年規劃,以此為標志的普惠金融發展戰略正在徐徐展開,政府高度承認普惠金融對於改善金融結構促進經濟發展乃至優化社會結構的重大意義,並且明確了政府發揮引導作用市場發揮主導作用的基本原則。
當然,從世界各國的經驗來看,我們也不得不承認,普惠金融是一項說易行難的事業。
難,究竟難在哪里?用現在時髦語言來說,就是它的痛點究竟在哪里?
縱觀普惠金融在國際上走過的歷程,普惠金融是因市場缺陷而產生的理念,普惠金融的先驅最早都是用非政府公益性組織的形式開展活動,經過長期的實踐人們越來越形成共識,普惠金融的可持續發展有賴於商業績效與社會績效雙重目標的實現。當然,這種理想主義情懷的實踐歷經數十年之功,盡管已經取得了可圈可點的成就,但是畢竟在世界范圍據估算6億貧困家庭需求背景下,只是滿足了大約四分之一的需求。而世界范圍的金融排斥仍然是全球有識人士憂心忡忡的重大難題。中國的普惠金融事業較之其他發展中國家是相對晚進的,後起之秀,但卻增長迅猛。可能已經無法彌補的缺憾是,中國普惠金融的演進過程只經歷了非常有限的非政府公益性活動,絕大多數小貸公司和網貸公司從出生起就要實現如狼似虎的利潤目標,這就決定了在中國實現雙重目標的困境。能夠預見到的結局就是這些本來就自稱草根的從事金融卻歸類於非金融普通企業的機構起於野蠻成長,終於自生自滅。
令人鼓舞的是,在數字技術推動下,普惠金融邁出了數字化的步伐,這種態勢無疑讓人聯想到有可能實現商業績效與社會績效雙重目標的歷史機遇。數字化普惠金融以其低成本高速度廣覆蓋為優勢,在短短幾年內實現了傳統普惠金融數十年都無法企及的目標。數字化普惠金融的浪潮正在迎面而來,它的走向它的影響豈可低估?
然而,正如每一次創新都伴隨着新的風險一樣,數字化普惠金融也有其發展過程的痛點,那就是創新與風險之間的平衡。中國互聯網金融運行過程中的紛亂現象委實讓人低頭沉思。從深層角度分析,眾多風險實際上還是源於普惠金融基礎設施的匱乏。在沒有高速公路的情況下所有車輛都要跑到每小時百公里以上,不出事是小概率事件。在沒有完善的指標體系、征信體系、支付體系、監管體系、法律體系的生態環境中,普惠金融的路徑選擇恐怕只能是戰戰兢兢,如履薄冰。所以從這一意義上說,建立普惠金融基礎設施是發展普惠金融事業當務之急,重中之重,更應是政府推進此項事業的用力所在。就像中國人都熟知「要致富先修路」的道理一樣,建設普惠金融事業的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普惠金融基礎設施的狀態。
正是考慮到以上諸點,我們把今年的發展報告主題確定在「普惠金融國家發展戰略」。整個報告分五個部分。
第一部分中,我們從國際大背景出發來討論建立普惠金融國家發展戰略的意義和戰略目標,並進而聯系中國現狀提出戰略實施的路線圖。
第二部分特別重點討論政府在這一過程中應當扮演的角色,除了從一般意義上討論政府如何發揮引導作用,還特別以廣西壯族自治區田東縣農村金融綜合改革為例專題討論地方政府在發展普惠金融進程中的作用。
在普惠金融基礎設施方面,涉及面很廣,去年我們的發展報告對征信問題有所探討,今年我們只是集中討論了普惠金融指標體系的建設,這就是本報告的第三部分。
機構體系按理也是基礎設施的重要方面,我們沒有進行全面完整的梳理和分析,而只是在第四部分中就機構在發展普惠金融事業中的創新發展,特別是對一些典型案例進行了分析和介紹,比較前沿的是對農村供應鏈金融特別是電商金融的一些探索性實踐也進行了介紹和討論。
第五部分是關於如何對普惠金融的社會成效進行評估的實證分析。與去年類似,我們還是注重普惠金融實踐案例的收集和討論,今年有九個案例。我們相信這種持之以恆的案例積累,無論對於當下的學習交流還是對於後人的總結啟示都是有價值的。
- 不論是30歲還是70歲 都值得嘗試做一次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