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在糾結互金?銀行「小妖王」已經殺到「科技金融」城下了!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08-25 10:50
「銀行業會像恐龍一樣滅絕嗎?」想必現在,再看到這句話,大家都會哂然一笑。
時至今日,與互聯網金融剛剛出現時「顛覆」、「取代」的觀點相比,「合作」、「創新」成為了最主流的聲音,一方面,「互金本質是金融」的概念為越來越多的人接受,銀行業穩健的優勢被重新重視;另一方面,銀行自身亦認識到服務等方面的不足,主動變革創新,積極擁抱互聯網。
城商行率先成功「擁抱」互聯網
隨着現實壓力的不斷增強以及心態意識的逐步轉變,銀行業越來越積極地擁抱互聯網,而在各類規模、性質的轉型大軍中,城商行們表現最為搶眼。
不久前,安永發布的《中國上市銀行2015年回顧及未來展望》報告顯示,2015年度 26家上市銀行凈利潤增速較2014年下降5.47個百分點,且自2011年以來,已連續5年下降。
而與銀行業整體形成對比的是,多家城商行交出的答卷令人驚喜。
例如港交所上市的重慶銀行,年報顯示,其2015年度凈利潤同比增長12.1%,而且盈利結構進一步優化,中間業務貢獻度提升顯著,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大幅增長66.4%,占營業收入的比重提升5.45個百分點,達到至17.6%。
那麼,在互聯網金融時代,為何城商行能夠率先成功「擁抱」互聯網,取得近乎「妖異」的表現呢?
其一,與工農中建交等大型銀行相比,城商行更為靈活,可以更好地避免「尾大不掉」問題的出現;其二,與農商行及村鎮銀行等規模較小的銀行相比,城商行又有着足夠的資金、技術及客戶基礎,畢竟「轉型」並不是簡單的紙上功夫,無論是開辟新業務還是入股新公司都需要真金白銀的支持;其三,與純粹的互聯網金融企業相比,銀行系有着完善的運營、風控等體系及穩定的既有客戶群體,從1到2顯然比從0到1容易得多。
另外,對銀行而言,互聯網金融能夠為既有客戶帶來更多的增值服務,並有效開拓客戶群體,進而實現新的利潤增長點,改善盈利結構,有着強烈的「觸網」意願。
如此看來,在主觀訴求與先天優勢的雙重因素作用下,重慶銀行此類規模適中、嗅覺靈敏、行動迅速且有着較強實力的城商行,能夠成為互聯金融時代「小妖王」也就不足為奇了。
銀行業的「觸網」路徑
重慶銀行等「小妖王」們領軍着銀行業的轉型,那麼,他們選擇了什麼樣的「觸網」方式,並在互金時代成功站穩腳跟,茁壯生長的呢?
首先,戰略投資:
毫無疑問,投資是最簡單、最直接、最有效的轉型方式,能夠迅速獲得一套完整的互聯網金融商業邏輯,且不會對既有業務產生過多影響,因此,這一方式得到了不少銀行的青睞。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要想獲得1+1〉2的效果,真正發揮「投資」的作用,還要能夠找到投資對象與自身的契合點,並做好資源的整合與對接工作。
例如去年(2015年)6月,重慶銀行參股的馬上消費金融公司。無論是從行業風口的選擇還是企業經營的能力來看,馬上消費金融的表現都可圈可點,但更應該看到的,是其與重慶銀行之間產生的協同效應。
作為互聯網消費金融服務提供商,馬上消費金融能夠為重慶銀行現有客戶群體提供更全面、便捷的服務,同時,依托線上用戶行為生成的大數據能夠為重慶銀行提供新的風控邏輯,從而拓展其業務適用人群;最後,增加新的獲客渠道自然不必贅述。
深度合作的馬上消費金融與重慶銀行實現了資源共享、互惠共贏,1+1〉2的效果十分明顯,可以預見,戰略投資將成為銀行進軍互聯網金融的重要途徑。
其次,業務創新:
投資,畢竟需要真金白銀的資金實力作為支撐,同時對企業的整合能力也提出了一定要求,相比之下,直銷銀行等基於業務的創新則更加廣泛。
據中國銀行業協會今年(2016年)3月發布的《2015年度中國銀行業服務改進情況報告》顯示,銀行業平均離櫃業務率達到77.76%,同比提高9.88個百分點。這其中,直銷銀行就作出了很大貢獻。
據重慶銀行相關人士介紹,直銷銀行是指依托互聯網渠道進行產品銷售,將以前需要去櫃台辦理的開戶、存款、轉賬、購買基金等業務全部互聯網化的產品。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絕大多數銀行應該都已涉水直銷銀行,當然每家推出的服務特點各有千秋。
目前,重慶銀行「直銷銀行」平台旗下包括「樂惠存」、「聚利寶」和「 DIY貸」三項產品,全面涵蓋存、貸款及理財業務。其中,「DIY貸」的系統能夠根據客戶提交的借款用途、借款金額、擔保方式、用款方式、借款期限、還款方式等要素,為客戶匹配相應的個人貸款產品,並實現絕大部分產品在線自助定價。
「自動匹配」、「自助定價」,這顯然已經不是一款簡單的互聯網金融產品,而已經帶有明顯的「科技金融」痕跡。
如此看來,重慶銀行等銀行系「觸網」後的創新能力,着實令人嘆服。
穩健依舊是核心
「嚴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是銀監會、人民銀行以及國務院多次強調的問題,換句話說,為了避免淪為被時代拋棄的「恐龍」,銀行業必須擁有持續創新的能力,不斷探索、開展新業務、新合作;但作為我國金融行業的基石,穩健永遠是銀行業必須保證的第一前提。
在保證穩健的前提下堅持創新,銀行肩上的擔子真的很重;但真正高明的舞者,並不在乎手上有沒有鐐銬。
2015年11月16日,重慶銀行的「人臉識別」驗證系統正式上線,嵌入「直銷銀行」業務流程,應用於「密碼重置」、「出金」、「DIY貸」三類業務場景。
「將人臉識別技術真正投入應用」,這一舉措到底有多麼令人震撼,相信不用太多贅述,而我們更應該注意到的,是創新與穩健兩個概念的成功結合。
人臉識別技術,無疑極大提升互聯網交易的便捷性;同時,從技術角度觀察,人臉與人體的其他生物特征(指紋、虹膜等)一樣與生俱來,具有唯一性和不易被復制性,與傳統的「密碼」相比更加安全可靠。
科技金融:實踐比概念更重要
隨着互聯網金融的深度發展,許多細節路徑開始清晰,例如智能投顧、大數據風控等,而科技金融(FinTech,另稱「金融科技」)的概念也逐步興起。
目前,國內許多第一陣營的互金平台都開始用「科技金融」定義自己,當然,他們也的確做出了許多成績;至於銀行,雖然保持着一貫低調的風格,但從技術落地角度觀察,並不遜色。
正如第二部分所提到的,重慶銀行「DIY貸」等產品,已然帶有明顯的「科技金融」痕跡,「人臉識別」這類技術更可以稱得上科技金融范疇的「王炸」,除此之外,重慶銀行還建立了「大數據金融實驗」,直擊科技金融的核心——數據分析。
數據分析最終的目的是實現對用戶更加精確的畫像,通過這份畫像,一方面可以更好地了解用戶的行為習慣,進而根據每個用戶的喜好推送合適的產品、服務,另一方面可以在此基礎上引入新的風控模型,不僅可以與原有模型相互驗證,減少風險暴露的可能,亦能夠將處於原有征信邏輯之外的用戶覆蓋進來,共同享受金融服務。
而對重慶銀行來講,啟動大數據金融實驗,開展合作研發的意義在於:
一、通過深化外部合作,整合行內外數據資源,形成多維度的「大數據」體系;二、提升數據挖掘和分析應用能力,構建大數據管理平台的雛形,夯實大數據應用的基礎設施;三是高效推進大數據應用試點,逐步形成以數據為驅動的經營管理模式;四、引入和培育關鍵人才和技術等戰略資源,逐步形成和完備該行大數據核心能力,實現可持續發展。
「大數據的價值體現在科學定位、市場預測、風險預警等方面。」重慶銀行董事長甘為民如是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重慶銀行此次選擇了具有大數據專業技術背景的數聯銘品,以及具有豐富集團資源和多元化場景資源的上市公司成都三泰控股(002312,股吧)作為其戰略合作伙伴。而其「小步試錯、快步試點、逐步推進」的節奏,也再次體現了重慶銀行靈活、高效的特點。
互聯網金融時代,或許有人還在討論銀行如何向互金轉型,而事實上,重慶銀行這些銀行系的「小妖王」們,已然殺到了「科技金融」城下,邁入了互金領軍者的行列。
- 最新遺產稅怎麼算?傳承必知重點有哪些?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