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期貨

聚烯烴期貨譜寫市場發展新篇章 已成企業穩定經營必要工具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08-23 10:10


近年來,從多個行業發展情況看,金融與實體經濟的融合、期現結合的操作模式漸成企業主動經營管理的新方向,以往「憑經驗、靠天吃飯」、「一口價」等傳統管理及貿易模式正逐漸被市場所淘汰。記者在近期對江浙地區聚烯烴產業走訪時發現,隨着最近幾年國內聚烯烴現貨市場的變化以及大商所期貨市場相關品種日益成熟,產業企業在逐步整合上下游優勢資源,積極利用期貨市場實現穩定收益和轉型升級。

當前,整個石化行業面臨着重新洗牌、格局重塑的境況,聚烯烴產業面臨的挑戰亦不小。對於既承載上游剛需的生產和銷售,又要面對下游隨機分散采購的中間環節貿易商來講,處在夾層中的他們,對於實現企業自身穩定經營、規避來自上下游風險的需求就變得十分迫切。


「一方面,國際油價大跌,帶動整個化工品價格重心的大幅下移,傳統的貿易商買賣賺中間差價模式無利可圖,經常高買低賣虧損嚴重,不少貿易商被淘汰出局。另一方面,石化對經銷商的實力和資金要求也越來越高,而終端塑料加工企業受宏觀經濟疲軟影響出現了強弱分化顯現,一些貿易商對應的下游加工企業的終端訂單越來越萎縮,分銷能力變弱。」東吳期貨分析師王廣前表示。

上海四聯飛揚化工新材料有限公司總經理廖承偉告訴記者,目前貿易商的經營面臨很多困境,除了塑料貿易商的利潤微薄之外,不論在買貨數量還是價格上貿易商均缺乏主動權。「作為石化的貿易商,每個月有一定量的購貨要求,若達不到當月指標,可能會被取消代理資格。此外,他們對石化企業的定價只能被動接受。」

在這樣的環境中,實體企業繼續依靠傳統的貿易謀求發展遇到了瓶頸,尋求業務模式的創新、突破以往傳統的加價搬貨第三方分銷盈利模式變得刻不容緩,需要在倉儲、物流、資金、信息等各種要素服務中自如切換,此時,切換之利器、妙用之工具就是期貨市場。

目前,聚烯烴貿易商正積極利用期貨市場實現向綜合領域服務商的角色轉變。「在四聯化工創新業務模式的突破中,規避風險將是重要的關鍵環節之一,運用期貨等金融衍生品工具進行風險規避成為了必然選擇。」廖承偉稱。

除了防范風險之外,生存危機也使他們意識到期貨工具利用的必要性。「現在有很多投資公司、現貨子公司利用自身期現結合的優勢涉足了現貨貿易,他們用『兩條腿』走路的模式銷售,倒逼我們現貨貿易商也要涉足期貨業務,否則現貨貿易商會被不同的行業跨界『搶占』。」浙江明日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化工事業部總經理邵世萍坦言。

期貨「指揮棒」功能顯現

在石化行業中,聚烯烴市場定價由石化廠定價,這也是貿易商跟從的傳統定價模式。而隨着聚烯烴期貨規模與影響力的不斷擴大,期貨價格逐步成為市場中重要的定價因素。

王廣前表示,近幾年聚烯烴市場的供應主體逐步多元化,同時市場價格競爭日益激烈,價格運行也更加透明,尤其是大商所線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聚丙烯(PP)等期貨的相繼上市,期現市場的聯動性越來越強,聚烯烴逐步演變為期貨加減升貼水的定價模式。

有市場人士認為,當前聚烯烴期貨價格已成為產業和市場的「指揮棒」。期貨價格與現貨價格已經緊密結合,且一定程度上期貨價格在引領現貨價格。

興業期貨分析師潘增恩舉例說,交易日當天期價大幅上漲,則現貨報價大概率將跟隨期價同步走高,部分貿易商甚至會有封盤不報的行為;而當期貨價格當日出現明顯下跌則現貨報價大概率將跟隨快速下調。王廣前表示,石化廠以及其他市場主體的定價也參照期貨價格,甚至中石油等調價比較活躍的主體一天根據期貨市場表現進行多次調價,期價定價權的作用可見一斑,從某種程度上說,也是以期市為依托的市場力量崛起的體現。

隨着聚烯烴行業與聚烯烴期貨的關聯度越來越緊密,期貨和衍生品等工具的增多,聚烯烴產業所運用的工具和模式也已從最早的純期貨交易拓展到現在的點價、場外期權以及一系列掉期產品等。而隨着期現結合模式的不斷發展,市場參與主體對期貨市場的認知與參與度也發生變化,由最初的外圍觀望到現在的主動了解積極參與,對期貨認識和行動已發生了「質」的飛躍。

據2015年數據,包括PVC在內,大商所三個塑料期貨品種共成交2.3億手(單邊,下同)、日均持倉60.7萬手,同比分別增長了133%、44%,塑料品種已成為大連期貨市場的中堅力量。同時,投資者結構不斷優化,參與大商所塑料期貨交易的法人客戶的成交占比達到32%,涵蓋了塑料產業上中下游全鏈條客戶和眾多投資機構,形成了多元化的投資者結構。

點價交易模式已在業內普遍接受和使用

隨着聚烯烴期現貨市場聯動性日益緊密,期貨價格運行的公正透明,使得越來越多的產業客戶在具體的定價交易中流行起了點價交易。

業內人士認為,點價會衍生出很多的模式,點價的主流趨勢不可擋。聚烯烴下游企業漸漸習慣了這一工具,並逐漸形成了一定的依賴性。

點價交易是指以某月份的期貨價格為計價基礎,以期貨價格加上雙方協商同意的升貼水來確定雙方現貨交易價格。

「如行情經過連續大跌來到階段性底部,且期貨價格貼水現貨價格較多時,這時貿易商利用期貨市場采用買入點價模式,來鎖定采購成本,當行情經過一波明顯的上漲來到階段性高位,且現貨銷售走不動庫存積累時,貿易商往往采取賣出點價模式。下游塑料加工企業一般等待期貨價格經過大幅下挫且期貨價格大幅貼水時采取買入點價模式來提前鎖定生產成本。」王廣前說。

時下,點價交易成為了聚烯烴貿易商及下游期貨操作最盛行的模式之一,點價的數量也逐步呈現出了一定的規模化,通常每一個主力PP期貨合約企業都會有一個點價的數量。據介紹,2015年底PP期貨價格跌到新低5361元/噸,現貨也破了2008年的低點,遠月的深貼水500—700,部分工廠預期到下一年企業的訂單剛需還在或有小幅同比增長。因此,2015年12月—2016年1月期間下游工廠紛紛入市點價,按「遠期價格+150」定價來采購常備庫存。當時整個華東市場點價規模在10萬多噸左右,占國內月均表觀需求的5%左右。

「點價交易相當是給了下游一個新的買貨渠道,價格低、期限長的渠道優勢是現貨采購無法比擬的。對下游來講,訂單期本身就比較長,點價采購剛好可以與之匹配。」 前程石化期現管理部副總經理馮利江表示。

「點價交易對聚烯烴產業鏈來講是一個好事。對於貿易商來說,點價模式能夠改變過去囤貨賭行情的模式,減少了資金壓力,規避價格波動的風險,賺取合理的利潤。對於下游工廠來說,可以提前鎖定成本、利潤,減少資金壓力,將精力集中於生產銷售方面,同時還能把風險控制住。」邵世萍稱。

此外,場外期權也在聚烯烴產業得到關注和利用。在傳統的大宗商品庫存風險管理中,企業管理者運用較多的是期貨,如今場外衍生品的出現對傳統套保模式也是有益補充、受到較多實體企業的青睞,通過場外期權在保值的同時獲得增值機會。但當前場外衍生品期權還面臨價格成本偏高、市場活躍度較低等制約因素。市場人士表示,一方面場外期權模式將愈發成熟、市場參與增多,將為更多企業所接受,尤其「保險+期貨」模式推廣後,將與場外期權一道形成市場期市利用的新局面。另一方面,場內期權的推出亦有必要性,有利於場外做市商做工具組合提供個性化服務,有渠道對沖風險,降低權利金。與此同時,集合競價產生的盤面價格,也會讓客戶更容易接受,減少對流動性風險、信用風險的顧慮,進一步提升市場的參與度。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本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准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作者:和訊獨家】【了解詳情請點擊:www.hexun.com】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