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羅斯福70年前已預測中國將成強國及今天南海局勢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08-17 14:30


有評論指出,羅斯福在70年前就已經預測中國將成為強國,影響力將會擴大及至今天南海局勢。這篇文章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1941年,日本偷襲珍珠港,促使美國加入第二次世界大戰。數月後,美國總統羅斯福開始構思戰後的世界秩序。


他知道,維持長久和平與贏得戰爭一樣困難。為了實現願景,他將與主要盟友邱吉爾產生分歧,也必須比蘇聯領導人斯大林棋高一着。

羅斯福心目中的世界新秩序,關鍵在於讓強國建立「托管"制度,並在此制度下以革新形式成立「全球議會"。這個全新的國際機構將由四個強國──即所謂的「四大國際警察"組成,以確保全球維持和平穩定。

「四大國際警察"中的三國並不令人意外,至於第四個國家,羅斯福作出了驚人之選:中國。

當時,中國大多數地區被日軍侵占,民國政府與敵對的共產黨之間僅僅維持着脆弱的和平,政府內部低效、貪污猖獗,國家經濟疲弱、瀕臨崩潰。

羅斯福的計劃備受嘲諷與質疑。邱吉爾直截了當地向當時的美國國務卿斯特緹紐斯(Edward Stettinius)表示,將中國包括在內是「荒唐"的做法。邱吉爾說,他不認為中國人(他稱之為「那些拖辮子的")在戰後可以團結一致,也不認為他們有能力協助維持戰後和平。他認為讓中國成為世界新秩序的支柱之一,是「給三大強國加一條辮子"。

邱吉爾對羅斯福的做法深表懷疑,認為這是美國的陰謀,意在取締英國在遠東的影響力。他尤其不滿羅斯福建議將香港主權歸還中國、然後將之國際化,發展成自由港。

斯大林希望中國疲弱分裂,因此也同樣反對該建議,稱若由中國向歐洲下達指示,將引起歐洲反感,又認為中國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會強大起來。

邱吉爾和斯大林寧願以舊有的現實政治方式應對戰後的世界。1944年,邱吉爾向斯大林提出富爭議性的「百分比協定",建議在東歐劃出各個戰勝國的勢力范圍,同樣的原則也將適用於其他地區。

但羅斯福堅持立場。他向邱吉爾解釋,雖然眼下的中國國力疲弱、無甚價值,但「30或50年之後",將會崛起成為強國。相對於將中國排擠在外,若讓中國成為未來全球秩序的核心成員,世界將更為安全。

由於羅斯福堅決要求,英國、蘇聯和中國的代表團遂於1944年在華盛頓敦巴頓橡樹園與美方代表召開會議,草擬成立聯合國及其執行機構──安全理事會。後來因英國提議,法國也於稍後加入成為常任理事國。

今天,中美兩國在南海角力,二戰後的那段歷史似乎已很遙遠,但實際上在許多方面仍然與當前的形勢息息相關。

二戰後的70年,世界仍然由羅斯福構思的架構主導。無論羅斯福當初的動機如何,但多虧他的遠見,在中國仍然積弱的時候,讓其成為世界秩序的核心國,為中國創造了崛起的空間,為後代留下一個更和平的世界。

若戰勝國當時采納了邱吉爾的建議,就會制造出各方對抗的局面。但在羅斯福的計劃下,中國成為戰後世界的主要受惠國之一。

這種情況為中國奠定了「和平崛起"的基礎──雖然這還未成為既定事實。

去年,中國紀念二戰結束70周年,當時國家主席習近平強調,所有國家都應該維護以聯合國宗旨為核心的國際秩序和國際體系,隨即又表示必須建立新型國際關系。

有人或認為此說自相矛盾。但對中國來說,這兩個訊息是一致的。

現代史上,首次有崛起中的大國受惠於現狀,而非淪為既羨且妒的局外人。權力平衡已發生重大轉變,國際秩序必須不斷演進,以配合最新形勢。但與威廉皇帝治下的德國或帝國時代的日本不同,中國無意完全改變現有架構。對於世界秩序,中國尋求的是改革,不是推倒重建。

中國能否以和平方式達到此目的,主要取決於北京。海牙法院早前駁回中國對南海的主權聲張,令一些人懷疑,一旦國際法例成為束縛,中國會否棄之不理。

但情況理應不至於此。誠然,中國對裁決表示憤怒,並明言不會接受。不過,它同時也表示願意按照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等國際法,與菲律賓繼續談判。

對中國來說,海牙法院判決是國際司法制度的誤用,屬於強制仲裁。中國仍然自視為當今世界秩序的主流,而非局外人。應如何讓其他國家相信這一點,將是中國的挑戰所在。(文章來源:南早中文)

【作者:和訊獨家】【了解詳情請點擊:www.hexun.com】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