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貨幣的泡沫行為即將進入垃圾時間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08-17 07:40
專欄作家如松撰文指出,雖然過去半年多央行不斷放水,但M2增速卻是不斷下滑,7月,M2增速是10.2%,已經很接近於10%,此時開始顯現一個重要的現象,民營投資為負數,新增貸款除了房貸之後基本為零,這有重要的意義。這篇文章具有一定參考意義。
隨着M2增速正在逼近10%以下、7月新增信貸主要是居民貸款,我認為泡沫行為即將進入垃圾時間。
今天,和大家說的是真正的「漁」話題,帶有哲學的性質,文章雖短,但個人認為是精華,希望今後每個人都有這樣的哲學思想,去思考、解決經濟的問題,雖然我的數據不一定是完全准確的,思維方式或許也有紕漏,但希望告訴大家的是方法,這比什麼都重要。
隨着M2增速正在逼近10%以下、7月新增信貸主要是居民貸款(主要是房貸,還有少量的車貸),我認為泡沫行為即將進入垃圾時間。
很多朋友喜歡類比,那就先看看中日之間的比較。
對於房地產,影響最顯著的是人口因素,研究表明20-50歲的人口是購房的主力軍,日本於1990-1991年購房人群的人口數開始快速下降,中國在2014-2015年購房人口數開始快速下降。1985年廣場協議之後,日本央行使用寬松的貨幣政策對抗實體經濟的困境和出口的下滑,M2增速明顯加快,刺激日本的房地產泡沫快速發展;2008年次貸危機之後,中國信貸快速膨脹,M2高速增長,是此後房地產泡沫快速膨脹的主要動力。1985年以前,日本房價是全面上漲,1986-1991年間,日本房地產是六大城市房價大漲,中小城市房價漲幅很小,並不是全面上漲,也就是結構性上漲;2011年以前,中國的房價也是全面上漲,2012-現在的上漲,主要體現在大城市,三四線城市去庫存艱難,也是一種結構性上漲。
但是,中日之間有幾點因素是不同的;第一,日本執行的是自由市場經濟政策,房地產的發展最終是由市場主導的,這讓供需矛盾不會深度惡化;而中國的房地產是ZF主導的,基於財政的依賴性,供需矛盾容易深度惡化,這在今天已經是比較明顯的事情。第二,日本的經濟模式決定經濟轉型可以成功,事實上,即便在1991年,日本經濟增長的推動力中,科技因素依舊是重要的力量,這有很多報道,可以查找;中國是一種高度集權的經濟體系,在人口紅利釋放、資產價格上漲周期,經濟膨脹的速度非常快,而經濟轉型需要發揮經濟微觀因素的作用,在集權的經濟體系之下,轉型就比較困難。
所以,如果要房地產繼續穩定發展,必須需要經濟轉型成功,這種可能性不大。這就涉及到另外一個深層次的問題,城鎮化是推動經濟增長的動力還是經濟發展的結果?很顯然是後者,當經濟失去動力的時候,城鎮化就會停止,所以,很多經濟學家以中國的城鎮化率僅僅是日本七十年代前期的水平進而預測中國房地產所處的階段,我認為是完全錯誤的,城鎮化率不能衡量房地產的階段,相反,只有經濟增長是否可以轉型、是否可以持續釋放新的動力才是衡量城鎮化率是否可以繼續推進的唯一指標,從目前的局勢來看(7月新增貸款幾乎等於房貸),轉型難以成功,也就是城鎮化率難以繼續大幅提升。第三,中國的中央與地方兩級財政,對房地產的依賴性異乎尋常的嚴重,這也是與當初的日本不同的地方;第四,其它國家的房屋都是永久產權,土地是私有制,這讓房屋具有資產的性質,而中國的房屋不是資產,僅僅是幾十年使用權的商品,這是巨大的差別。
由此可以看到中日兩國不具有可比性,因為主要的影響因素都不同,也就是說,簡單的對比思維模式(沒有思維的突破)解決不了問題。但是,到今天為止,我認為從人口因素來說是大局已定,這是最主要的因素(這決定供需、全社會價值創造等因素),但是,就此就認為房價可以下跌嗎?還要考慮其它的因素。
這里最主要的爭論焦點就是M2增長,日本在房地產泡沫破裂之前,主動收縮貨幣,將商業銀行向央行的貸款利率從2.5%提升到6%,這直接造成日本的M2增速不斷下滑(記憶不錯的話,應該是下降到6%稍多,泡沫破裂了),這是刺穿房地產泡沫的主要金融因素。但是,國內的房地產多頭認為,中國會力保房地產,也就是不會主動通過收縮M2刺破泡沫,這都可以理解,因為財政對房地產有很強的依賴性,居民最主要的資產就是房屋,如果房價開始下跌,很多人將變成負資產。但是,ZF不主動收縮貨幣,房地產就可以不破裂嗎?樹可以漲到天上去嗎?或許有可能,也所以,有人說,北京的房價會漲到30、50萬甚至100萬一平米。但是,如松的老友們都知道,我從不相信會出現這種情形,為什麼哪?為什麼即便央行永遠力保房地產,永遠供水,最終房地產泡沫也會破裂?
這里的關鍵環節是M2是什麼?
從一般的意義來說,M2代表的是廣義貨幣,含義大家也都清楚,很多人就有一個慣性思維,認為央行只要不斷放水,M2就會永遠高速上漲,房價就是東方不敗。可是,一般情況下,央行放水,M2增長率上升,但是,這世界不都是一般,還有二般。
即便央行放水,但如果要M2繼續增長也是有條件的,那就是居民和企業願意將自己的錢存入銀行,最好是定期,企業願意去銀行貸款,不斷擴大投資,投資之後產生利潤,完成信用創造的過程。但是,當房地產被「大水」推動不斷繁榮之後,生產要素的價格不斷提高,企業的成本就會不斷上升,相較國際企業就會喪失競爭力,也就是不能實現利潤,此時,企業就不去貸款投入擴大生產,信用不斷擴張的渠道堵死了,即便央行不斷放水,M2增長的路也被堵死了。
這里有些朋友會提出疑問,為什麼要與國際企業相比較?咱關起門來自己玩不行?當然可以,可是,中國是以出口為導向的經濟體系,出口支撐投資(我寫過出口與投資的夫妻檔關系),關起門來自己玩,就讓產能過剩更加嚴重,信用擴張的渠道一樣是堵死的,甚至因為產能過剩,一些企業加速破產,造成信用創造的機制收縮,這更糟糕,還是與國際企業相比較吧。
當企業不投資的時候,就喪失了信貸需求,經營理財產品、儲蓄存款的機構,就只有成本,難以實現利潤,這些機構就只能降低理財產品和儲蓄的利率,甚至不再發行新的理財產品。此時,存款人就受到損失,他們就會將錢變成活期以便隨時尋找機會,要麼炒房子、要麼炒農產品(000061,股吧)、要麼炒美元黃金,M1增速上漲了。炒作這些東西導致價格上升的本質都代表着貨幣貶值,所以我說過,如果市場不能再創造信用(M2不跟隨央行放水而上升),央行印出來的鈔票就不是貨幣,而是紙張,就是這個邏輯。
央行將鈔票投放到經濟或資產價格領域,實現財政收入,就是通過信用創造的過程實現的,這些投放的鈔票就是貨幣;如果央行將印刷的鈔票直接轉移支付給財政,就是紙張,也是一個原理。
說到這里,就可以看到,房子的多頭認為,央行只要不斷放水,M2就會不斷上升,房價就永遠上漲的邏輯是錯誤的,因為沒有考慮信用創造的機制,沒有這個機制,M2就不會不斷上升。今天重點要說的就是這個原理。線性的思維要不得,哲學的思維才是寶貴的。
房價繼續漲跌,如松並不關心,多頭們也不必拍磚,在這里只想開闊如松這個圈子里的朋友的思維。
事實證明,雖然過去半年多央行不斷放水,但M2增速卻是不斷下滑,7月,M2增速是10.2%,已經很接近於10%,此時開始顯現一個重要的現象,民營投資為負數,新增貸款除了房貸之後基本為零,這有重要的意義。
這說明其它產業已經喪失了繼續投資的能力(也就是喪失信用繼續擴張的能力),沒有推動M2繼續增長的能力。從個人來說(都是從事房地產之外行業的從業者),積累一套房屋的首付時間就不會繼續縮短(當這些行業高速發展的時候,收入增長,在房價不變的情況下,積累一個首付的時間是不斷縮短的),助推房價繼續上漲的動力就消失了。對於還房貸的人來說,過去收入不斷增長,歸還房貸的部分占收入的比例可以不斷下降,現在,不能下降了。如果M2下降到8%以下之後,積累一個首付的時間就會延長(更多企業破產、降薪),還房貸的比例占收入的比例就會上升。可是,供給卻因為財政需求是源源不斷的,當購買能力、還房貸的能力明顯下滑的時候,再加上20-50歲購房人口數量的快速下降,就是拐點到了(單人的購房能力下降、總購房人口的基數也下降)。以前我說過M2跌破8%的數字,這個數字並不是精確的,但是,我預計到了這個數字之後,其它行業的行業人員積累首付和歸還房貸的能力就會明顯下降,就到了房地產變盤的時間,這個時間不是幾天,而是幾個月。
今天的文章不是想和大家說什麼知識、數字,而是希望培養一種思維的能力,我認為這才是最重要的。
我們學習經濟學的目的就是不被那些所謂的經濟學家忽悠。
哲學的思維能力是解決一切問題的基礎。
本文作者:如松,著作《如松看人權貨幣》《如松看貨幣之道》,文章來源:商業見地網。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