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業證券策略周報:吃飯行情收官 精選績優價值
鉅亨網新聞中心
★展望:向上空間有限,「吃飯」行情收官,向下也無需過度擔憂,反彈向震盪市轉換
——「抑制資產價格泡沫」、監管趨嚴下,增量資金不足,使向上空間受限,吃飯行情「收官」。近期政治局罕見地提出「抑制資產價格泡沫」。我們判斷指向既包括房地產市場,也包括金融市場。如果房地產存在資產泡沫需要控制,那麼經濟增長恐將承壓;如果是針對金融市場,則「擠泡沫」就無法避免。「抑制資產價格泡沫」直接導致了監管趨嚴。最近三會聯合行動對市場秩序進行規范,長期有利於市場健康發展,短期則會壓抑金融市場風險偏好。目前,證監會對跨界並購的收緊、銀監會出台理財監管新規、保監會也加強對保險公司的風險排查。整體來看,金融監管趨緊大方向明確,可能會成為中期壓制市場的潛在因素。「抑制資產價格泡沫」、監管趨嚴下,增量資金的預期邊際減弱。當前存量資金處於微妙的平衡,隨着監管趨嚴,增量資金進場大概率不如預期,長期看資金供需狀況邊際變緊,比如定增過會開始增加。
——但是,G20維穩窗口仍在,短期海外和國內環境依然平穩,向下也無需過度擔憂,反彈將向震盪市轉換。首先我們判斷「G20」維穩窗口這一核心矛盾仍在,9月4-5日的G20是首腦峰會,規格遠高於2月上海舉辦的央行行長和財長會議,G20前出現系統性風險的概率不大;其次,海外市場相對平穩,形成對短期風險偏好的有效支持;最後,整體環境偏寬松,短期宏觀數據正在逐步改善,CPI仍然低於2%,即使四季度略微上升,通脹或者滯漲也是小概率事件。所以,短期在存量博弈狀態下,市場整體處於震盪市,呈現「磨人」、消耗性行情特征,也不會釀成如08年或者11年的單邊下行市,因此向下也無需過度擔憂。
——從反彈走勢向震盪市變軌,指數對收益率的指導意義下降,向結構要效益。2016年年度策略《打好殲滅戰》中我們即提出2016年「不必過度關注指數,震盪市概率大,而要做好交易、把握波段機會」。今年市場果然如此演繹。從結構上,我們年初重點推供給側改革下的周期股,一季度起持續推薦大消費,4月推薦新能源和智能汽車,6月開始主推量子通信,雖然指數維持窄幅波動,但只要抓住這幾個結構性機會,賺錢效應依然明顯。甚至4-6月指數從3100附近回落至2800的過程中,很多機構投資者由於把握住了新能源、OLED等主線,凈值仍表現良好。此前的「吃飯」行情是一段風險偏好推動的普漲,當前市場特征重新回到結構性主導的「殲滅戰」中,關注的重點應在結構而非指數,在Alpha而非Beta。
——精選績優價值股,挖掘優質資產。回顧這兩周周報,我們重申「精選績優價值股」,一方面,近期高密度的監管壓力、對「資產價格泡沫」的關注將市場風格引向估值與成長性匹配、不斷兌現業績的績優股和低估值、業績穩定的價值股。另一方面,在全球總需求疲軟、資本過剩、負利率的大環境下,績優價值股是稀缺的優質資產,建議投資者本着價格比時間重要的原則,積極配置其中已深入研究且風險收益匹配度較好的標的。從歷史來看,2001-2005、2008、2011-2012三輪熊市中取得正收益的個股主要來自於盈利驅動,對這些正收益個股的PE和EPS進行拆分,PE增速往往為負,主要依靠EPS增長。績優價值股在每輪的熊市中取得正收益,這些績優價值股不僅是A股中的核心資產,也是中國的優質資產、世界的稀缺資產。(詳見8月12日報告《熊市中看什麼?看盈利!》)
★投資策略:戰略性配置績優價值股,關注網下「打新」的穩定收益
未來一段時間的重點在於把握績優價值股這條主線。關注兩類投資機會,一類是估值與成長性匹配、不斷兌現業績的績優成長股;另一類是低估值、內生增長穩定的績優價值股。若後續市場出現波動,績優價值股相比來說更能夠取得相對收益,波動過程中也將隨着績優成長股和績優價值股的溢價收窄,波動後的企穩反彈中超跌的績優成長股或能體現出更強的彈性。
——估值與成長性匹配、不斷兌現業績的績優成長股:值得長期配置的核心資產
估值與成長性匹配,邏輯和業績不斷兌現的績優股,在資產收益率整體下行的環境中應當享有溢價,值得長期配置。例如近期創新高的索菲亞(002572,股吧)、老板電器(002508,股吧)、網宿科技(300017,股吧)等,長期能通過其穩健的內生增長,不斷兌現業績,通過成長性消化自身估值,這些優質標的是經濟轉型趨勢中值得長期持有、重點配置的核心資產。短期不追高,但可在隨市場調整時擇機介入。
——內生增長穩定、低估值、高股息高分紅的績優價值股:便宜就是硬道理
一直以來,很多人認為A股「貴」、存在泡沫,結構上部分板塊的確如此,但從整體看,上證綜指估值14.6倍,萬得全A估值20倍,刨除結構性因素外,依然存在多個低估值、業績穩定的價值板塊,未來一個階段,監管壓力下的風格切換和倉位轉移將使價值股更受關注:5月以來,A股的監管壓力增大,近期更明顯趨嚴,存量博弈下,風格和倉位逐步從沒有業績支撐的題材向低估值、內生增長穩定的品種切換和轉移。在全球低利率、需求疲軟、資本過剩的環境下,內生增長穩定、高股息、高分紅、低估值品種更具吸引力。我們重點推薦以下幾個板塊:
1、大消費龍頭。今年的一條投資主線是全球需求疲弱、海外低利率甚至負利率背景下,大消費板塊整體迎來價值重估。海外的消費類行業,尤其是其中需求穩定增長、現金流良好、高股息高分紅的龍頭品種年初以來漲幅顯著,我們不建議未介入這類標的的投資者盲目追高,但可以關注一些補漲品種。A股當中我們當前重點建議關注汽車、醫藥、養殖、商貿零售等板塊中的龍頭股,尤其是內生增長穩定、具有品牌或渠道優勢的品種。我們此前持續重點推薦的「高性價比」組合的代表食品飲料和家電已被市場一致認可,並已取得顯著的超額收益,可以繼續尋找其中漲幅落後、有稀缺性或護城河的優質標的長期配置。
2、偏基建類,尤其是由PPP推動的,即受益於穩增長和調結構能形成合力的板塊。今年經濟窄幅波動,但是穩增長仍有壓力。回顧上半年,貨幣政策發揮主要作用;下半年三季度財政政策有可能發力,相對貨幣政策則顯得更重要,但囿於房地產資產價格泡沫遭到抑制,財政政策發力大概率集中在基建,結合PPP的實踐方式,基建板塊建築、環保、市政園林等板塊將持續受益。市場對PPP概念及相關模式早已熟稔,預期經歷階段性沖高後回落至較低水平,但從自下而上的調研來看,目前存在積極的邊際超預期值得我們關注,在業績、估值均可能產生突破。
3、高股息、高分紅、現金流穩定的類債品種。高股息高分紅、現金流穩定的類債券品種在低利率環境中更具吸引力,並長期受益於無風險利率下行,如水電、高速、鐵路、地產等板塊。恆大增持引爆地產股行情,建議關注險資增持地產股,並挖掘潛力被增持個股。
關注網下「打新」的穩定收益
2015年年底,證監會改革完善新股發行制度。截止到8月4日,66只新股完成網下發行,其中,已上市公司家數達58家,49只已破板,破板價相比發行價平均上漲4倍。若投資者參與所有新股網下詢價且報價准確,則公募和社保基金、年金和保險資金、其他投資者三類機構可實現的最大收益分別是654、594和523萬元,平均每只新股收益為13、12和11萬元,剔除持股市值波動成本,最大收益分別為29%、26%和24%。按照中性假設,僅參與其中一半的新股配售,截止到目前,這三類投資者的收益分別可達15%、13%和12%。(詳見我們最新發布的新股專題系列報告之十《不可錯過的網下打新「金礦」》)。
★主題投資
當前建議重點關注本周新加入的深港通主題,以及量子通信、災後重建、核電和國企改革。
- 檳城漲勢吸金,資金正悄悄進場中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