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公告

新常態下貨幣政策方向 防控風險為主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5-01-12 08:44


2015是改革關鍵年,多位知名金融機構首席經濟學家表示,2015年最值得關注的,是中國經濟新常態下的改革紅利和新增長動力。

1月10日,由上海陸家嘴金融貿易區管委會和中國金融資訊中心主辦的“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在陸家嘴中國金融資訊中心舉行。15位中外金融機構的首席經濟學家齊聚中心,縱論新常態下中國改革紅利和增長新動力。國務院參事夏斌認為,“要正視現實,看到經濟發展邏輯,也要看到新的改革和創新所釋放的強勁增長動力”。

經濟增速下滑防范多重風險

中國經濟進入中低速增長期,2014年前三季度GDP增速降至7.4%。隨著經濟增速的下滑,各類經濟風險或在今年迎來爆發,其中包括企業產能過剩不斷積壓、政府債務不斷增長,金融領域的風險系數上升。2015年如何防范中國經濟的風險?機遇在哪?


在摩根大通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朱海斌看來,2015年經濟增長還會有進一步下滑,增速大概降至7%上下。“從短期來看經濟下行壓力最大的力量來自於傳統固定資產投資的持續下滑,尤其一塊是制造業投資,一塊是房地產投資,這兩塊的投資增速仍然會進一步下滑。”

朱海斌說,2015年工作思路上一定會強調防范底部風險,一是經濟增長的底部風險,另一個底部風險就是金融體系的風險。“目前中國經濟企業部門包括政府部門債務的增長非常快,如何防范金融體系出現地區性甚至是系統性的風險仍是非常主要的任務。”

在夏斌看來,面對當前中國經濟形勢和經濟增速的換擋,既要正視現實又要看到經濟發展的內在邏輯和增長潛力,“客觀上我們在簡政放權,在發展新行業、新領域已經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創新,也已經在產業結構、需求結構、區域結構、收入分配結構等方面慢慢的發生變化,朝好的方面進行結構調整。”

2015改革的著力點

2015是改革關鍵年,首先是地方政府改革。國泰君安首席經濟學家林采宜表示,政府首先是從歷史上的改革去著手。今年一是投融資體系的改革,如果說過去十來年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是靠信貸體系支撐的,是債權融資的市場支撐了過去的快速增長,未來20年則是創業的時代,是一個股權融資的機制。中國企業的資產負債表的負債率是偏高的,要降低資產負債率,現在注冊制是眾望所歸。其次就是社會保障體系的改革,社會保障體系的改革是政府如何調整財政支出。這不僅解決老百姓的消費問題,而且改變消費預期,而消費是2015年最重要的增長馬車。

花旗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沈明高表示,此輪改革的核心就是投融資體系的改革。7萬億也好,10萬億也好,投資項目容易,關鍵是如何融資解決這些需求,包括地方政府債務融資,再加上所謂的投資便利化,PPP融資平臺等。

而在金融改革領域,海通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表示,金融改革方面,希望放松管制,打破審批,讓直接融資規模可以得到進一步擴大。朱海斌認為金融的改革,一個是存款保險制度,一個是資本市場的進一步開放。

廣發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劉煜輝則表示,改革中應關注央企改革。央企改革目標是要打造一套核心的產業結構來替代房地產業,成為國家核心資產。

此外,土地流轉和價格改革也是首席經濟學家關注的2015年改革領域。

“一帶一路”與自貿區建設

自上海自貿區之后,中國又批準了三個自貿區以及“一帶一路”的戰略,中國對外投資的政策正在加快松綁,匯率市場化步伐也在加快,這一切又和人民幣國際化的步伐同時進行,另外,滬港通、前海金融政策開放、天津、蘇州私募股權投資的試點,以及RQFII等都在加快試點。

在夏斌看來,這些政策一方面是消耗過剩產能尋找海外市場,穩定國內增長,穩定國民就業,另一方面,主要是應對美元主導的國際貨幣體系下人民幣國際化面臨的錯綜復雜的矛盾。

如何進一步開放金融,如何在金融開放當中巧用人民幣的國際化因素,也對中國經濟提出新的挑戰。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諸建芳說,與過去以商品輸出為主,新一輪的對外開放可能會以資本輸出帶動整個對外的商業、貿易和投資。“而我們提出的‘一帶一路’和自貿區不僅是經濟層面,還有政治以及遊戲規則等方面的改變。”

林采宜認為,作為中國金融改革開放試驗田,自貿區要真正可以成為中國和全球金融市場接軌的橋梁,最重要的是金融自由化,“如果人民幣無法成為國際貨幣,無法成為世界上其他國家愿意持有的貨幣,我們離金融大國的距離還很遠。”

瑞穗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認為,人民幣資本管制開放可以再上一個臺階,就匯率浮動進行更大規模的擴大,這不僅是中國利率市場化、金融開放和改革的要求,也是對外開放更上一層樓。“中國對外開放今年可以達到一個新的高度,這對中國企業走出去,進行並購,進行全球版面,對一帶一路實質性的進展都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新常態下貨幣政策方向

2015年是我國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一年,也是中國金融市場面臨錯綜復雜形勢的一年。

2015年的貨幣政策和金融市場走勢會怎么樣,而什么事件又會影響央行的操作?

在夏斌看來,關鍵的問題在於如何正確認識和回答中國經濟的今天是在什么樣的基礎上發展過來的,從舊常態向新常態轉型,舊常態當中有哪些教訓要吸取,留下了哪些問題和風險和如何化解,當前穩定經濟和穩定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劉煜輝認為,新常態貨幣政策的指向是要跟上和適應經濟下行。走需求下行轉型調結構的節奏,也就是說,降息降準交替的頻道應該已經形成和明確,未來降息降準會交替進行。

在瑞銀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汪濤看來,現階段的中國貨幣政策主要是以防控風險為主,而不是穩增長和刺激增長為主,“從促增長和降風險角度來說,企業盈利比較低、產能過剩,企業的信貸需求比較差,而債務杠桿比較高,企業需要錢,更多的是去還債而不是擴大投資。”

汪濤說,在企業債務杠桿高啟、通縮壓力加大、價格下行的情況下,企業的實際借貸成本上升,因此企業迫切需要解決的是解困,必須要降低融資成本,要降息。

不過,沈建光認為,降準降息非常自然,也完全不是刺激,但問題在其他條件沒有準備好的情況,如果降息的效果第一次不很明顯,而市場特別期待的短期內降準降息的愿望會落空,央行又會回到定向調整。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認為,下調準備金率至少有六個理由,除了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增加銀行信貸投放能力外,還可以在外匯占比增速持續放緩的情況下維持流動性,以及推進利率市場化。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