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外匯

銀行理財新規待發 業界稱對入市資金影響有限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07-29 09:12


記者獲悉,銀監會正在研究制定《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旨在推動銀行理財業務規范轉型,促進理財業務規范健康、可持續發展,有效防范風險。

銀監會稱,《辦法》目前處於內部研究論證和征求意見階段,下一步,銀監會將根據反饋意見對《辦法》做進一步修訂完善,並按照相關程序進一步廣泛征求意見,根據各方意見修改完善後適時發布。


根據此前部分媒體的報道,該《辦法》的主要內容是對銀行理財業務進行分類管理,禁止發行分級產品,以及對銀行理財業務進行限制性投資。多位市場人士認為,在監管趨嚴的大背景下,銀行理財市場的監管收緊符合預期。

而在該《辦法》的框架下,對於普通理財產品而言,在投資受限的情況下,未來相關銀行理財產品的預期收益率或將繼續下行。至於另一個頗受市場關注的新規對入市資金的影響,部分分析人士認為,此前市場對新規的影響或“反應過度”,目前銀行理財入市資金規模有限,不應過度解讀。

收益下行或成大概率事件

在《辦法》中,頗受人關注的就是關於限制性投資的內容。新規指出,商業銀行理財產品不得直接或間接投資於本行信貸資產及其受(收)益權,不得直接或間接投資於本行發行的理財產品,不得直接或間接投資於除貨幣市場基金和債券型基金之外的證券投資基金,不得直接或間接投資於境內上市公司公開或非公開發行或交易的股票及其受(收)益權,不得直接或間接投資於非上市企業股權及其受(收)益權。商業銀行面向非機構客戶發行的理財產品不得直接或間接投資於不良資產及其受(收)益權,銀監會另有規定的除外。

此外,對於銀行理財投資非標資產,新規也明確指出只能對接信托計劃,而不能對接資管計劃。不允許多層通道嵌套,鼓勵銀行理財發行一對一非標產品(無期限錯配)。

普益標准研究員魏驥遙認為,此前市場上普遍存在的多層通道嵌套的模式雖然較為常見,但可能導致較高的槓杆率且令監管難度增大。因此新規鼓勵銀行發行一對一的非標產品,無疑也扣緊了監管層希望簡化監管各類產品或操作流程中的難度、防范未知風險的目的。

但從實際操作層面而言,有市場分析人士指出,除了機構客戶和私人銀行客戶等高凈值客戶外,普通客戶購買的銀行理財產品未來在投資領域中將有諸多限制,除了傳統的債券類資產、貨幣及債券型基金和股票質押式回購等資產外,這類理財資金目前涉及的很多投資領域包括不良資產及其受(收)益權、定向增發、股票配資以及相關股權投資等,均將被拒之門外。

而在當前無風險利率持續下行,貨幣和債券等資產收益率普遍不高的情況下,非標類資產和上述資產均是銀行理財獲取較高收益的“利器”。因此,有銀行業內人士向記者坦言,在非標投資“通道”以及相關投資領域受限的情況下,未來銀行理財產品的預期收益率下行將是大概率事件。

股市或“反應過度”

對於《辦法》而言,另一個受人關注的問題便是對A股市場的影響。根據其內容,面向普通客戶銷售的理財產品將不能投資股票市場。這也意味着,這部分理財資金將無法入市。

不過,記者在采訪了多位業內人士之後了解到,《辦法》中的新規對股市的入市資金雖有一定的影響,但其程度有限。在2015年上半年的牛市行情中,銀行理財資金入市的形式主要有通過兩融和收益互換為代表的配資,以及場外配資資金。其中,場外配資資金中又可細分為銀行與券商和信托對接的配資、銀行對私募等機構的配資以及銀行對信托發行的結構化產品進行配資三大類。

而華泰證券在去年7月發布的一份研報曾估算:當時市場中通過兩融渠道入市的理財資金大約在整個兩融資金中占比為40%-45%;而場外配資的資金,對應前文所述的三大渠道,則分別為1500億元、5000億元和1500億元。回顧去年下半年A股市場的“去槓杆”過程,場外配資中的第一大類入市資金已經在傘形信托的清理中基本出場,而其他途徑入市的資金也因為股市的持續震盪而不斷萎縮。比如,有銀行業內人士向記者透露,通過信托等渠道對接私募配資需求入市的資金已經大幅下降,規模很可能已不及去年的一半。

記者在采訪相關信托業內人士時也了解到,當前信托的結構化配資業務雖然仍平穩開展,但來自各類客戶的配資需求不高,入市資金量非常有限。來自用益信托的統計也顯示,2016年上半年,包括陽光私募以及結構化配資業務在內的證券投資類信托業務總計成立了321款產品,成立規模為384.67億元,同比去年上半年的2603.48億元下降了85.22%。由此可見,通過信托渠道入市的資金規模非常有限。

來自興業證券的一份最新研報也顯示,今年7月的第4周,在銀行理財資金的基礎資產中,股票類產品的占比僅為2.5%。因此,當前銀行理財資金進入股市的量已經很小。

多位銀行業內人士也向記者表示,新規中尚未提及對存量資金的處理方式,但按照慣例,應該是不會進行“一刀切”。綜合各項因素,此前市場很可能是對新規“反應過度”,放大了其對市場的影響。(金苹苹)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