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學軍:民間投資下滑深層次原因是一種貨幣現象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07-18 09:46
民間投資下滑和國內經濟增長模式密切相關,更深層次是一個貨幣問題。”銀監會國有重點金融機構監事會主席於學軍在7月16日舉行的“2016中國資產管理年會”上表示。
於學軍認為,中國當前經濟金融的形勢有多個現象值得關注。首先今年以來民間投資增速大幅下滑,引起高層的高度重視。從今年初開始,民間投資增速出現迅速下滑,1-5月全國投資增長9.6%,首次低於10%,其中民間投資只增長了3.9%。最新數據顯示,上半年民間投資增速進一步下滑到了2.8%,全部投資增長為9%。
其次,從去年開始,銀行普遍出現貸款項目難做,市場出現“資產荒”。此時,各地銀行不約而同地將信貸資金涌向地方平台公司,進行集中放貸。有些地方政府平台公司去年以來一下子活躍起來,負債率大幅提高。
更值得重視的是,貨幣信貸急劇膨脹。去年銀行資產有兩項投資急劇膨脹:債券投資、股權及其他投資。如果加上新增貸款11.7萬億,三項合起來約為25.8萬億。最新央行數據顯示,上半年新增人民幣貸款7.48萬億,全國銀行資產總規模達到了212萬億元,其他資管類資產合計應該也超過了100萬億元。與此同時,中國債務率水平快速上升。
於學軍認為,這些現象並非互相孤立,背後邏輯是經濟增長模式變化後,貨幣投放模式發生了改變。
他認為,改革開放30多年來,維持中國經濟長期保持雙位數增長,主要動力來源是外貿進出口的持續更高增長。但受到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該增長模式受到挑戰。在此沖擊下,中國更多轉化為依靠投資來拉動經濟增長。這使得投資占GDP的比重在2011年之後不斷持續升高。而現在民間投資增長快速下滑,投資也開始顯示出疲態。
以外貿拉動經濟增長逐步轉向以投資拉動經濟增長,對中央銀行基礎貨幣的管理和投放帶來了深層或深刻的影響。由收購外匯儲備投放出去的基礎貨幣是以增加外匯儲備做基礎,而以投資和收購債券投放出去的基礎貨幣在很大程度上脫離了貨幣發行的基礎或儲備。並且兩者之間的投放主體、渠道、內容同時發生重大變化,並不相同。前一種貨幣投放更多為實體企業,主要是民營企業,多為制造業投資、商業物流、房地產等。後一種模式的主體,主要是地方政府的平台公司或者是央企等。
從社會總體來看,現階段得到新增信貸最多的是政府部門,實際上等於稀釋了居民儲蓄和實體企業的資金,結果又導致實體企業投資能力下降。
這也是中國民間投資下滑的真正原因,同時也是銀行業出現“資產荒”,以及地方政府債務快速膨脹的原因。
於學軍強調,現在大家提及的審批環節過多、流程過長、稅費過高,融資難、融資貴等僅是表面原因,而深層原因是貨幣發生了內在機制變化。(記者 孫忠)
- AI投資趨勢專家觀點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