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產業

政策調整堵漏騙補:電動車補貼嚴查風暴將至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01-26 08:17


本報記者 周開平 北京報導

電動車騙補正在引起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1月23日,財政部部長樓繼偉在出席“2016中國電動車百人會論壇”時表態,“電動車造假騙補的行為,不僅違反法律法規和有關財政紀律,也嚴重破壞了市場環境,我們決不手軟”。


1月20日,財政部、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展改革委(以下統稱四部委)已發出通知,將對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進行核查,即嚴查電動汽車推廣的騙補行為。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新能源汽車推廣之所以遭遇騙補,一是國家大力扶持,補貼金額巨大;二是國家在推廣新能源汽車過程中,制度機制仍不完善,相關企業鑽了政策的空子。

“騙補這件事,業內很多人都知道,主要分成兩類,一是在市場推廣端,利用電池拆卸等方式騙取推廣補貼;另一個是在研發經費上,有些車企組裝幾輛樣車,就可以拿到項目扶持資金。”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車企內部研發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稱。

政策上的漏洞,對行業發展而言導致的結果是:電動汽車發展魚龍混雜,一些小企業獲得了發展空間,而大企業難以突出優勢,搶佔規模先機。這導致我國電動車技術發展進展緩慢,核心技術仍難以真正突破。

補貼進入嚴查期

記者調查發現,在電動車的市場推廣上,一些企業主要通過拆卸倒賣電池以及“左手賣、右手買”等方式來完成騙補。

“因為一輛純電動汽車裝載電池的成本,几乎佔據整車的一半。所以電動車名義上銷售出去,再將電池拿回來多次銷售,套取補貼是有巨大空間的。”上述車企內部人士稱。

只是新能源汽車推廣大潮中的一種騙補現象。另一種出現在研發端,很多車企都承擔了國家的專項研發項目,但實際上有些車企並沒有實際拿出項目成果。

“通過組裝樣車,拿去檢驗套取項目扶持資金。這種情況也是存在的。”據相關知情人士透露,幾年前有一家車企拿出100輛樣車,獲得的扶持資金高達1個億,這相當於一輛車補貼了100萬元。但實際上,這些車通過東拼西湊組裝完成,並非真正的技術成果,當時的技術也基本無法完成量。

這些行為被媒體曝光后,引起了相關部委的高度重視。財政部部長樓繼偉在1月23日的“2016中國電動車百人會論壇”就直接表態,將調整新能源汽車的補貼政策。

樓繼偉,新能源汽車消費補貼的政策初衷是培育初期市場,但長期執行消費補貼,企業容易患上對政府政策的依賴症,緊盯政策去設定品,缺乏技術研發和業升級的動力和壓力。行業容易出現低水平盲目擴張,形成新的業過剩,因此,補貼政策要適應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進行調整完善。

對於出現的騙補,四部委表態,將“通過建立失信企業黑名單制度,對各種騙補和尋租行為給予嚴厲打擊”。

1月20日,四部委發布《四部門關於開展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核查工作的通知》,將對過去三年獲得中央財政補助資金的新能源汽車進行核查,範圍將覆蓋全部車輛生企業以及新能源汽車運營企業(含公交、客運、專用車等)、租賃企業、企事業單位等新能源汽車用戶。

具體內容包括三個方面:一是財政資金使用及管理情況。包括中央財政新能源汽車購置補助資金撥付及管理情況、地方財政資金投入情況及各企業資金獲得及使用情況。

另一個方面是,企業新能源汽車生情況。包括獲得或申請中央財政資金支持的新能源汽車生企業的品續駛里程、電池型號、電池組容量等關鍵指標與《道路機動車輛生企業及品公告》。

第三個方面是,新能源汽車用戶車輛運行使用情況。包括新能源車輛具體用戶情況,推廣車輛類型及型號、電池類型及型號、電機類型及型號等與《道路機動車輛生企業及品公告》是否一致。

通過這三個方面將汽車生方、使用方進行情況核實后,相關部門再核定補貼資金是否合理,是否存在騙補行為。“騙補行為應該嚴厲查處,甚至取消其生資質。” 國家科技部863計劃電動汽車重大科技專項特聘專家王秉剛。

下一步是政策“堵漏”

騙補的主體,主要是一些汽車生企業。接下來要核查的主體,也將是新能源汽車企業。

過去五年的多輪補貼政策中,對補助對象、品和標準都有明確規定,補助對象是消費者。但補貼資金直接劃撥到生企業,也就是新能源汽車企業賣了多少輛車,就按標準補貼多少資金進入企業。

據去年4月29日發布的《關於2016-2020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支持政策的通知》顯示,新能源汽車生企業在銷售新能源汽車品時按照扣減補助后的價格與消費者進行結算,中央財政按程序將企業墊付的補助資金再撥付給生企業。

“這種直接到企業的方案一直有爭議,因為存在另一種可能是,企業會將品的價格定得更高,比如原本可以定價10萬元的車,車企定價16萬元,套取補貼后,市場價格在10萬元以下。這樣看,補貼實際給了企業,而不是消費者和市場。”華南一家車企的負責人稱。

有專家認為,補助資金直接進入消費端,可以對這種情況進行抑制。比如補助資金直接劃撥給消費者。生的效果是,車企定價會更加市場化,市場指導價直接面對市場,而不是補貼后的價格,有利於推動車企降低電動車售價。

更重要的一點是,直接撥付給生企業的補貼方式,導致企業在生、品標準、銷售和獲取補貼資金等鏈條上,具有控制權,能找到尋租空間。一旦補貼進入消費端,那麼生企業騙補的鏈條就被斬斷。

相關主管部門也在暗示會完善有關制度。樓繼偉表示,下一步,中央財政將加大對新能源汽車品檢測、車輛和基礎設施標準的修訂等工作的支持力度,加快完善新能源汽車政策和制度環境。

導致騙補出現的另一個原因是,在國家大力扶持下,地方政府出現了對新能源汽車支持“過熱”的狀況。中央對地方的推廣考核,也出現只注重推廣數量,不注重質量。

很多地方冒出了新能源汽車企業,原因是地方政府推動新能源汽車項目,一些已經停止的生資質被激活,小生廠家紛紛復活。而這些廠家本身並沒有足夠的先進技術,其中的一個真實目的,就是套取補貼。

“地方政府熱衷於汽車項目,補貼不給自己的企業,就給別人,所以對於這種狀況並不十分排斥。萬一有些企業通過補貼做大了,也是地方政績。”一位地方政府的招商引資人士稱,實際上這還是地方保護主義。

政策的頂層設計者,已經看到了問題所在。“接下來,財政部將提高新能源汽車補貼門檻,突出對優勢企業的支持。”樓繼偉。

一些想要搶奪新能源補貼盛宴的小企業,可能面臨困境。“國家將進一步突出鼓勵先進、扶優扶強的政策導向,使資金向優勢企業傾斜,防止業過剩和盲目無序發展,達不到標準的企業不能獲得補貼。這樣可以遏制行業盲目擴張和無序發展,對行業整體發展有利。”樓繼偉。(編輯 范文清)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