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伯韜:港股食老本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07-11 09:16
信報財經月刊報導,「紅籌之父」梁伯韜(Francis)2006年離開投行後搞創投,真金白銀投資初創企業,但對於現時市盈率僅7倍、平絕全球的港股卻興趣缺缺。他接受《信報財經月刊》專訪時分析,港股「無運行」的主因是「食老本」,側重舊經濟,即使「深港通」開通,國內投資者也不會感興趣。他憂慮港股被邊緣化:「A股開放得愈快,港股死得愈快。」
不懂「居安思危」,老本總有用盡的一天。「年年都有很多國企來,大隻、fee(上市費用)又好收。問題是大的國企已經上市,中國經濟又開始轉型,轉而鼓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在國家提倡以創新推動經濟增長時,香港的資本市場卻仍然主要靠舊經濟(公司)來上市。」
2015年港交所IPO集資額達318億美元,拋離紐約位列全球首位,連續多年名列前茅。梁伯韜認為不應沾沾自喜:「說出這些數字,港交所或政府似乎有了交代,其實是自己騙自己,自從外資看淡中國經濟以來,很多參與中資股IPO的cornerstone investors(基石投資者),不是公司上下游關係戶,就是國家隊,外資認購不多。關係戶買了一次已很有義氣,沒有義務再撐股價,這些股票不是股民喜歡的,上市後難免潛水。」
繼「滬港通」後,「深港通」開通在即,市場憧憬北水能否南調,梁伯韜卻大潑冷水。「只是開通渠道,水不會自動流過來。港股有的,A股都可買到,港股的舊經濟股份,他們(內地股民)不會有意欲買。『深港通』實施後,我覺得資金北上會多過南下。雖然人民幣貶值,最近南下錢多了,但這是不夠的,真的要create market interest!」
梁伯韜認為,要突破股市一潭死水的現狀,惟有創新求變,發展新產品。「香港其他行業很容易被人追過,但起碼在金融方面,大陸跟香港仍有很大距離。第一,金融很依賴市場的信心,信心靠法治維繫,現時大陸靠人治而非法治;第二,金融市場最怕沒透明度、存在不明朗因素,在大陸,很多時有官員突然出來講話,政策話改就改了,造成市場波動。」
看?港人「捉到鹿不懂脫角」,梁伯韜有點不忿,「香港面對的競爭不只是A股,還有美國市場,讓阿里巴巴去了美國上市,是一個很大錯誤。」當年紅籌、國企上市時,也阻礙重重,但梁伯韜、前證監會主席梁定邦、前港交所主席李業廣等市場人士及監管機構負責人,卻透過變通而最終成事。梁伯韜強調:「不要那麼死板把門關上,應該想想有什麼變通方法。」
對於有人認為,即使勉強把新經濟股引入香港,投資者亦「唔識貨」,梁伯韜卻絕不認同:「在香港上市的騰訊,市盈率高於在美國的阿里巴巴呀!銀行股不斷跌,騰訊卻不斷創新高,多受市場歡迎!香港投資者願意給的估值不比美國低,只是港股缺乏新經濟成分股。」
更多精彩內容 請登陸財華智庫網 (http://www.finet.com.cn) 財華香港網 (http://www.finet.hk)或現代電視 (http://www.fintv.com)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