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前景堪憂:應留的留不住 該走的走不了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07-06 14:20
有評論指出,2015年中,全球金融市場的焦點是希臘會否脫歐,當時各方已做好最壞准備,但結果是希臘最終留歐。一年之後的2016年中,市場面對的是英國是否脫歐,市場參與者整體對英國留歐表示樂觀,但英國卻公投脫歐。應留的留不住,該走的走不了,歐盟前景堪憂。這篇文章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應留的留不住 該走的走不了
歐盟自全球金融海嘯以來,只有希臘和英國正式把脫歐與否提上日程,而這兩個經濟體差不多處於歐盟的兩個極端,惟市場普遍認為應該走的希臘留歐,不應該走的英國卻脫歐。這一有違市場預期的迥異結果反映了歐洲一體化進程或者到達了分水嶺。
吊詭的是Cameron一直是留歐的堅定支持者和最重量級的代言人,他以及英國各政黨主流根本沒有脫歐的意願,但脫歐卻在公投最終勝出,Cameron黯然辭職,他與歐盟幾個月前的談判結果淪為無用功。
從經濟表現來看,希臘和英國處於歐盟的兩個極端,希臘迄今仍在衰退當中,而英國在公投前甚至有條件成為美國之後第2個加息的經濟體。然而,希臘人民哪怕反緊縮,但就明確選擇了留歐。在接受了歐盟更辣的援助條件、違背了希臘反緊縮公投結果後,希臘總理Tsipras辭職,但其後的補選希臘選民還是再次把他重新選為總理。
據此,希臘的脫歐危機其實只是一個與歐盟的談判策略和政治考量,希臘主流民意在如此艱苦的經濟環境之下其實從來沒有就留歐動搖過,歸根結柢,這主要是經濟的考慮,希臘選民十分清楚脫歐肯定是未見其利,先見其弊。
向一體化說不 經濟非英首要考慮
英國不僅永遠不會加入歐元區,現在連歐盟的身份也不要,在脫歐未見其利、先見其弊的情況下,英國選民的首要考慮肯定不是經濟,而是社會和政治,是對歐洲一體化說不。
歐盟發展到今天,早已非單一市場那麼簡單。根據歐盟自我定位,她是一個獨特的經濟和政治聯盟,而這早在1993年當歐盟把其名字從歐洲經濟共同體(ECC)改為歐盟(EU)時就已經確定。在政治上,她管理的領域包括氣候、環境、醫療、外交、安全、司法、移民等。對於英國脫歐,歐盟並沒有極力挽留,而是再次明確成員國不能只選擇對自己有利的領域(如貿易和經濟)進行合作。再者,要求歐盟倒退回存粹經濟聯盟和單一市場的呼聲也不現實。
如果沒有歐債危機,或許脫歐的危機不會這麼早出現。就危機的處理和防范,分析都指向除了貨幣聯盟,至少歐元區要向銀行業聯盟乃至財政聯盟方向推進,前者要達成對成員國銀行業更有效的監管,後者則是要求成員國財政要遵守更嚴謹的紀律,這意味着除了貨幣之外,歐元區乃至歐盟成員國要進一步把其銀行業監管和財政大權上繳給歐盟,歐洲一體化還要進一步推進。
希臘和英國兩次公投、兩次脫歐風險、一成一敗的結果顯示歐盟成員國當中的非核心國由於經濟利益牽涉過大,脫歐的風險反而相對較低。但像英國一樣重要但非核心的成員國,本來就不准備接受進一步的一體化,是可以因為移民等問題就選擇脫歐的。
丹麥瑞典如英國 非只看經濟
而在歐盟的創始成員國比利時、德國、法國、意大利、盧森堡和荷蘭當中,法國的右翼勢力相對較大,脫歐風險也相對較高,但由於法國是歐盟既得利益的享受者,也是歐盟游戲規則的主要制定者,她應該還是有控制脫歐風險的能力的。意大利和荷蘭的情況也相類似。對她們而言,主張脫歐的政黨要強大至能以此議題贏得大選才有機會發起脫歐公投。
那麼如果再有成員國步英國後塵的話,較有可能來自歐盟非歐元區成員。目前,歐盟有28個成員國,連同英國在內,有9國並不使用歐元,包括保加利亞、克羅地亞、捷克、丹麥、匈牙利、波蘭、羅馬尼亞和瑞典。
東歐成員國未加入歐元區主要是未符合資格,而非主觀上不願意,她們留歐的經濟誘因較強,脫歐風險反而可能較低。北歐的丹麥和瑞典目前脫歐的右翼勢力雖然仍屬少數派,但卻是與英國情況相近,脫歐風險的高低主要取決於其選民對於歐盟一體化的非經濟進程的取態,以經濟的理未必完全能服人。(文章來源:hket)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