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銀行家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07-01 07:20


摘自《金融與好的社會》 作者:羅伯特-希勒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過去幾百年里,金融一直在不停地進化,銀行及銀行家們歷經各種演變而一直存在,正是這種頑強使他們在經濟生態圈里占據了一個重要的位置。銀行存在的形式一直在以比較穩定的速度演進,但是它們的功能基本保持不變。它們從事的活動對於整個經濟環境而言發揮着基礎性作用,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它們提供交易服務,為貨幣供應作貢獻,從而使貿易的發展成為可能。銀行與民眾日常生活的結合程度極高,已經達到世人皆知的程度,去銀行辦業務已經成為當代世界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但當今社會對銀行家懷有極強的敵意,人們甚至發明了「bankster」[借用與「gangster」(劫匪)押韻而派生的新詞]指代他們,而且這個稱呼很快就流行起來。這個詞最早是在20世紀30年代「大蕭條」時期出現的,隨着民眾對金融界憤怒情緒的高漲,這個詞又再次回到人們的視野當中。銀行家之所以遭到敵對的態度,主要在於他們接受政府救助而存活下來,並且當整個經濟都深陷泥沼的時候,他們的薪酬依舊維持在很高的水平。

政府通過精心編制各類法律法規約束這些機構,使其將犯錯的概率降至最低,也就使得因其犯錯而導致民怨沸騰的可能性降至最低。政府注重的是預防銀行系統出現不穩定,謹防引起經濟衰退甚至大蕭條,這些都是從歷史中汲取的經驗教訓。但是銀行是一個永動體,它們不斷從本質上革新自己,其運營方式日益復雜化,其所從事業務的涵蓋范圍也日益擴大化。這無疑使得對銀行業的監管一天比一天艱難,甚至使得監管者感到恐懼和絕望。

一個令人感到好奇的現象是,盡管民眾對銀行家進行了諸多批評,但是他們並沒有像責難投資經理那樣,將無法超越市場的指責也歸咎於銀行家。事實上,銀行家與投資經理所從事的業務高度相似:當銀行家放出貸款時,他們就是在承擔風險,這與投資經理的行為本質上是一樣的。民眾的態度出現這種分化,原因可能在於銀行家通常都不參與波動性高、經常上頭條新聞的那些市場上的業務。但其原因可能也在於銀行家與對沖基金經理的行為准則大相徑庭,銀行家通常恪守數百年來經歷風雨驗證的一系列行為准則,而依賴這些准則就可以解決許多特定的問題,其中包括流動性、道德風險與選擇偏見以及交易服務中產生的問題等,而且他們多數情況下能為絕大多數客戶提供滿意的服務。

民眾對銀行家的憤怒情緒有着不同的表現形式。看上去人們更多地指責銀行家手中權力的膨脹和高高在上的態度,以及他們一門心思只為賺錢的人生哲學。發生銀行業危機時,世界各國政府對救助富有的既得利益者的表態就像火上澆油,使得民眾的怒火迅速升騰起來。

但是民眾也意識到,銀行在社會中具有中心地位,同時具有穩定性和安全性等特點,他們也知道管理銀行的人對社會經濟運行所取得的結果有着強大的影響力。管理銀行的人也會發現,他們對身邊的社會起着指導和管理的作用。

銀行業從出現之日起就是社會的支柱性行業,在其運營良好的年份,能為從事這個行業工作的人帶來額外的經濟回報,但在當下—至少在我寫作本書的這幾年,這種回報似乎已經微乎其微了。

【作者:和訊獨家】【了解詳情請點擊:www.hexun.com】

文章標籤

鉅亨號貼文

看更多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