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全球經濟持續低迷 中國供給側改革路難行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06-28 08:20


安聯投資亞洲首席投資總監陳致強撰文指出,2月份本來略有起色的通脹率,到了最近又再見到放緩跡象,全球國債孳息率拾級而下,股市同步下跌。全球各大央行絞盡腦汁,也未能有效刺激通脹回升,GDP的增長預測持續向下調整,經濟增長疲乏,已成市場一大憂慮。這篇文章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自金融海嘯之後,即使各地央行紛紛減息、推QE,卻仍改不了大眾的保守心態,貸款活動減少、儲蓄則不斷上升,再加上全球人口增長放慢,對於房屋、購物商場及學校等設施的需求自然同步放緩。在過去,能源及礦業的投資金額,占去市場整體投資金額的三分一,如今商品價格崩盤,大幅削弱企業投資需求。而另一方面,不少新興市場已累積龐大債務,不願再度大幅擴張信貸。


面臨惡性循環 汰弱留強

以減息刺激信貸、減少儲蓄,一向是貨幣政策的金科玉律,可惜如今多國的利息已降至歷史最低水平,仍然無助重振投資及信貸活動,經濟前景自然受到打擊,如果GDP增長持續低迷,有可能會導致更高的失業率及擴大政府的財政赤字,這絕非政府所願。

同一時間,成熟市場及新興市場的債務負擔也令經濟問題雪上加霜。如果央行沒有能力再進一步減息,令實際利息抽升,則借貸者的還債成本便會上升,導致更多違約事件出現,更形成惡性循環,進一步減低投資意欲、增加儲蓄。以史為鑒,若要經濟重生,往往要出現一個大衰退,令弱勢企業相繼倒閉、市場的債券水平降低,才能「置之死地而後生」,孕育出新一個經濟周期。

科技是開啟新周期契機

當然,科技也是另一個開啟新周期的契機。在十九世紀,鐵路的建設便令美國走出長久的蕭條;到了1990至1991年的經濟衰退期,科網浪潮的出現又成功扭轉形勢。

日本是第一個陷入上世紀三十年代流動性陷阱的國家,在九十年代初,日本央行嘗試以減息刺激需求,目標利率於1995年一度低至0.5厘,後來又改用財政政策,大灑金錢於基建,成功令失業率不再上升,但換來的是政府負債累累,債務比率升至相當於GDP的250%。到了近年,安倍晉三推出史無前例的貨幣政策,通脹仍然未升至2%的目標。為了達標,安倍更有可能推出「直升機派錢」等貨幣政策。

中國也有儲蓄過多的問題,中國的儲蓄率占GDP比率高達45%,在千禧年中,政府曾嘗試將貨幣貶值(以實質利率計算)以解決這問題,但在金融海嘯之後,政府改變對策,於2009至2015年間,人民幣兌一籃子貨幣的實質匯率錄得37%的升幅,中國的經常賬盈余亦因而由2007年高峰的10%,慢慢降至目前的2.6%。

中國供給側改革路難行

在這段時間,中國的信貸亦錄得爆炸式增長,大量儲蓄流入金融市場及信貸市場,支持GDP持續企於高位。這種以債務支撐的經濟增長,一旦出現逆轉,經濟便會快速掉頭回落。

在未來,筆者相信各國央行會持續向市場泵入大量流動性以刺激需求,直至市場對這種方式完全失去信心為止。供給側改革仍然是最終的解決方法,但在政治上,這種方式惹來頗多爭議,政客難以達成共識,除非到了別無選擇之時,否則供給側改革仍然不會完全推行。(文章來源:hkej)

【作者:和訊獨家】【了解詳情請點擊:www.hexun.com】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