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鄂生:英國真正脫歐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06-25 16:30
謝謝主持人,大家下午好!昨天全球都在關注一件事,英國脫歐導致英國股市受到的影響很大,這件事比1987年10月19日的股災影響更大。現在是新常態,全球在不斷地變化,中國也在發生變化。這里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英國反映當今在全球化進程當中一些逆方向發展的事件。
這個我覺得是未來在全球化過程中一個非常值得關注的問題。不管它現在真正脫歐要多少年,現在反映出來的一些問題,包括現在蘇格蘭、荷蘭那些歐洲國家(和地區)。格林斯丹有一個重要的觀點,歐盟本來一體化加上歐元的建設,在全球市場、貨幣市場上應該是一支很重要的力量。但是這麼一來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和變化,我覺得這個是值得思考的,對我們來講也是值得思考的。因為中國改革開放特別是本世紀初加入WTO以後,中國經濟全面融入了全球市場,經濟全球化帶來了很大的推動力,盡管在這個金融全球化以後我們要做的事情和要想的問題越來越多,特別是金融防控風險上。
我們習主席在國際場合上不斷地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問題,所以說我們現在所面臨的問題,改革創新,包括習主席講了五大理念的變化,這些都是我們改革開放當中要堅持的。但是,我們要解決的問題不斷地變化,通過以前的經驗和外國的經驗解決,現在完全不是。反正盡管我現在已經是半退休狀態,眼花繚亂的東西看不明白。所謂看見部分明白的地方一看這個事就是懸,這個就是所謂看不明白的地方,為什麼懸?就是你的基礎建設和創新發展的東西中間支撐力夠不夠?
今天看了一篇文章,在創新發展互聯網上,人的思維有一個中心偏好式的思維。上周因為這個,李總理視察了建行和央行,講了形勢發展,講了三個問題:1、民營銀行要有序發展。2、互聯網的社會體系,包括上個月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會議那里講到我們棘輪上的發展,他講到的問題是創新的動力,現在老是不斷解決的問題就是所謂的融資難和融資貴的問題,今天都是金融企業,這種僅從銀行的貸款上考慮,如果這件事完全從銀行的貸款結構考慮,我覺得這個事情的解決可能不好。因為不管是中國化還是混合的經營,市場已經是全面地開放了,市場放開就在這個市場當中切入機構的關聯性等等都已經連接上,有的連接得太快了,發展了毛病了。
這些問題都會出現,這是一個現實的問題。我們怎麼解決融資難和融資貴,誰融資難和誰融資貴。在整個提高金融服務的產量和提高資金使用效率上,我們涉及高等數學公式在這里,我們就為社會服務的產品怎麼讓它達到效果,這個是最基本的。創新改革,改革什麼?就是改革體制,創新最終結果也是要使你的體制、機制不適應的地方發生變化。我們現在一定要打開思路,如果思路打不開還不行。
金融服務要可持續發展,你的利潤、員工、基礎素質、基礎建設到底要拿互聯網金融來講,現在回過頭來講,互聯網金融的概念到底是何為互聯網金融?這個都是我們人創造出來的,有的是把它識別出來,有人說要向傳統金融挑戰,實際運行當中,什麼都沒有讀懂。金融作為市場概念,我們一定要把它作為整體來看,不要就銀行研究銀行。我們在市場過程當中的風險概念是什麼?創新發展是什麼?我覺得我們現在最重要的創新發展,就是一定要有一個創新意識,這個事情我覺得是關鍵問題,現在不完全是你能不能做到的問題,是我們在中國銀行(601988,股吧)的發展過程當中怎麼解決具體的問題。老是說別人的問題而不講自己的問題,等於沒有解決問題,只有找到自己的問題才能解決問題。
昨晚央行的行長在國際貨幣資金發表對話講,中國貨幣政策在中國這種特色國情下,貨幣目標為什麼是這樣?當然目標定得比較單純和簡單化。所以我們現在面臨的是不斷發展、變化的市場,而這個市場變化和前幾年相比,和2008年完全不一樣。現在所謂的老師已經不多了,現在大家都在互相地探索,都在根據自己國家和自己面臨的問題找解決的辦法。這就是現在面臨的問題,所以在這種狀況下,我們作為金融穩健發展、服務創新當中,如果你沒有金融服務創新你怎麼解決?能否真正地把問題數量降下來,是我們真正值得思考的,理論這麼發達,要走出一步關於負利率的理論支撐卻沒有,現在都是理論的解釋。
總而言之,擺在我們面前的問題,就是要抓住核心去做。所以我覺得,金融業既然是第三產業,那就要抓住金融服務創新的本質。另外,要解決我們現在每個人的基礎設施的建設,要從人的問題上解決。不要簡單地為了每年銀行的業績,每一年業界的壓力,這也壓力也要有,但是你要把這種壓力放在服務當中,才能取得成效!
謝謝大家!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