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投資者真有那么難嗎?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3-12-27 11:33
“保護投資者”是管理層近年來頻繁提及的五個字。然而,在國內的證券市場中,投資者的權益卻屢遭損害。“保護投資者”給大家的感覺似乎越來越陌生。
近日,管理層再度提到”保護投資者”的問題,並強調從三個方面推進投資者保護,其一是保護投資者的知情權,完善資訊披露制度;其二是保護投資者的收益權,引導上市公司牢固樹立回報股東的意識;其三是保護投資者的決策權,通過制度安排使投資者有更便利的渠道參與公司的決策,以行使股東的權利。
事實上,在過去的一段時期內,上述的三個方面也被多次提及,但是實際的執行效率卻非常低下。很有意思的是,近年來,每當管理層公開強調投資者保護等相關話題時,股市多以下跌回應。以昨天為例,盡管管理層再度提及投資者保護等問題,但是市場卻以低開低走回應,始終沒有給他們留幾分面子。
那么,保護投資者真有那么難嗎?
縱觀中國股市的歷史,其建立之初也被賦予了特殊的任務,即推動股市的直接融資功能,為企業提供有效的融資渠道。的確,在中國股市成長的23年間,重融資輕回報當屬股市的一大特色。以過去十年的數據為例,股市累計融資數額高達3.61萬億,而同期的現金分紅數額僅為1.9萬億,兩者之比高達2:1。再以近三年的數據為例,股市累計融資規模高達9000多億,而再融資的規模更是超越了融資的額度。展望2014年,隨著核准制向注冊制的過渡發展,且配合明年1月份的ipo重啟等預期,估計2014年股市的融資與再融資量將再度爆發,屆時也必將沖擊著二級市場。
雖說中國股市為國內的經濟發展貢獻出巨大的力量,但是以犧牲投資者的切身利益來換取股市與經濟的表面繁榮顯然是不合理的。
近一段時期,投資者關注最多的話題當屬新股發行體制改革。當然,面對新一輪的股市發行改革,更多的投資者對改革有著更大的期望。然而,當近期的改革方案頒布之際,投資者的期望卻被瞬間打消。
實際上,在本輪新股發行改革中,新股市值配售是當中最引人注目的改革內容。不過,從最新的方案來看,似乎得不到大多數投資者的認可。其中,有一條規定,按照新的市值配售原則,需要持有一定數量非限售股份的投資者方可參與網上申購,且必須滿足1萬元以上的市值門檻。換句話來說,在新的規定之下,打新股的投資者不僅需要具備1萬元以上的市值門檻,而且還需要滿足相對應的市值匹配量。於是,在這樣的規定下,將進一步壓縮打新一族的空間,或許還會引發原來持有市值的投資者拋售股票來籌集資金打新。
另外,針對前期熱議已久的優先股改革,同樣是投資者關注的焦點。不過,從近期頒布的內容來看,優先股給投資者的預期似乎不太美好。按照原有的設想,推進優先股將有力化解大小非沖擊的危機,且在一定程度上減緩市場融資等壓力。然而,就目前頒布的措施而言,優先股恐將變味。一方面,優先股或許將為大型上市企業打開再融資的空間;另一方面,從優先股的征求稿內容來看,其在發行結束之日起的三年后可以轉換為普通股,即為未來的持有者創造了巨大的利潤空間預期。於是,在這樣的預期下,推行優先股的意義就完全變味了。
在一個成熟的股票市場中,融資與回報是密不可分的。雖說大部分市場人士認為股市的首要功能是融資,但是筆者認為,投資同屬股市中的一項重要的功能。對比國外成熟的資本市場,市場的投資回報率相對較高,而市場的體系也是相當完善的。因此,當地大多數的民眾更傾向於通過投資股市來實現資金增值以及養老的目的,這也是保護投資者的一個重要的表現,試問,在中國,誰敢借助股市來實現養老呢?
筆者認為,“保護投資者”之所以難以成行,關鍵在於股市建立的初衷完全是以融資為目的。不同的經濟背景造就了不一樣的發展思路。因此,在當前的經濟背景下,股市的發展模式真的需要轉變,而以往過度的股市融資不僅不利於股市的長遠發展,而且也無法達到保護投資者的目的。
(和訊理財特約財經評論員:郭施亮)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