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王煜全:中國資本“淘金” 美國科技創新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01-25 08:17


吳豐恆

“硅谷”是美國科技熱門代名詞,不過對於美國科技創新現狀,海銀資本創始合伙人王煜全表示:“創新早就擴散出硅谷了。”


美國的科技創新並未因“硅谷”淡出而沒落,相反正在迎來新一波浪潮。

這一波浪潮,由企業家推動,美國高校大量沉睡的先進科技專利,正在從實驗室走向商業化,改變社會並創造商業價值。在這之中,也不乏中國資本的身影。

科技創新向中小公司遷移

到今年第二季度,無線充電不出意外將成為市場追逐的新熱點,全球將有大批具有無線充電功能的PC、汽車設備集中面世。

這些無線充電背后是FWP無線充電技術,和過去電磁感應式充電不同,FWP技術適用於較遠距離無線充電,可以在1米以外點亮燈泡。當電腦、手機、汽車真正擺脫有線時代,可以想象其帶給商業、社會的巨大改變。

而FWP背后是一家叫做WiTricity的美國科技公司,這家70多人的小公司控制FWP充電90多項核心專利。即使多世界500強企業,使用FWP技術,也需要向WiTricity支付專利使用費。

在美國科技界,還有很多WiTricity類似公司:它們規模雖然不大,卻擁有多核心專利技術開發權;它們致力於將技術實用化、品化,擁有改變世界的夢想;它們為數多,多數並不在硅谷。

一組美國業數據揭示了“研發向中小公司遷移”的秘密。

1981年前后,大於25000人的美國大公司研發費用占到了全美業研發費用70%,不到1000人的公司研發費用占比還不到5%。然而,自2000年以來,不到500人小公司支出的研發費用已占到全美整體研發費用20%以上,大公司占比同時縮小至35%。

還有一個現象是,世界500強科技企業,也越來越熱衷於通過公司併購積累核心專利技術,部分公司甚至關閉了研究院。

研發經費向中小公司遷移,其直接結果是促使小科技公司成為美國科技創新主力。這些小公司,分佈地點包括波士頓、紐約、華盛頓周邊,也包括匹斯堡、威斯康辛、洛杉磯等,科羅拉多州的丹佛市現在是創業者密度最高的美國城市。

“硅谷還不錯,但不像過去一枝獨秀,很多后起之秀都起來了。”王煜全向本報記者表示,“硅谷”,從惠普式“工程師文化”時代、Facebook扎克伯格式“叛逆文化”時代,已經進入到現在的EMBA“西服文化”時代,實際上不再是科技創新領頭羊。

拜杜法案激活沉睡專利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薛兆豐是2014年赴美中國科技考察團成員之一。

全美出現“研發向中小公司遷移”現象,一個關鍵時間節點是1980年美國推出《拜杜法案》,允許科學家擁有高校專利“商業開發權”。

“高校科學家過去在聯邦政府資助下搞科研,專利不可以做轉移,因為版權不歸他們。后來《拜杜法案》通過以后,可以擁有商業開發權,所以他們會把專利推嚮應用,推向商業化、民用化。”薛兆豐。

如果1980年前全美高校專利是一座塵封的金礦,《拜杜法案》則給予民間開發這座金礦的權力。

薛兆豐還發現,企業家作為重要推動力正在推動沉睡高校專利商業化,同時把科技應用中問題反饋回實驗室,加速科技和品結合。王煜全也看到這個特徵,“企業家們從高校拿出來高科技,他們作為創業推動者。”

“兩方面(企業家和科學家)的配合,使得創新不再是盲目、憑興趣,而是非常有針對性,目標非常明確。”薛兆豐。

事實上,無論過去的高通、現在的特斯拉,其成長無不遵循了一條共同路徑,即將核心專利轉化為統治科技界的顛覆式品。而在美國科技圈,目前還有多WiTricity式中小科技企業,在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療、航空航天、可穿戴設備等領域轉換專利成果。

中國資本出海

“美國人形成業的時候,不是原來的線性思路,(比如民用航天)它是同步展開的,一方面有人研究運載工具,另外一方面有人研究月球車,有人研究小行星捕獲技術,有人研究太空冶煉技術。一旦運載工具成熟,是會迅速平行展開,這個業就迅速成型。如果中國錯失這個機會,錯失的是一個業。”王煜全。

王煜全同時也是一家知名諮詢公司的股東,通過諮詢公司的數據鎖定行業前沿,然后考察目標公司有沒有專利,以此確定投資標的。

“我們衡量過時間,從一個實驗室品做到研髮結束,做到有品上市,大約需要5到8年,差不多1000萬美元投入,還需要5年到8年的時間去培育市場,然后就可以在某一個市場取得單一領先優勢,甚至是壟斷優勢。所以,總體時間10到15年。但凡我們對一個目標市場錯失一個機會,10到15年人家把整個行業格局都打破了。”王煜全。

而更讓他感到憂慮的是,談到美國科技創新,國人的目光自覺投向美國硅谷,投向全球財富1000強企業,殊不知硅谷已不是從前的硅谷,而財富1000強企業在近10年間變換了712家。

作為“搶佔風口”的中國投資機構一員,王煜全及所在海銀資本2014年以來成功向近20家擁有核心專利的美國原生科技公司進行了早期投資。讓王煜全感到欣慰的是,這些公司對中國資本總體上還持有開放和歡迎態度。

中國巨大的人口和市場吸引全球目光,這些公司普遍有進入中國市場需求。和我國向外資開放早期時代比起來,中國談判主體也因為“中國製造”這一“長板”加入而獲得提升。“中國製造有一個優勢,就是業集群,因為原料供應在一定範圍內才能降低成本。”王煜全。

現在,一種全新的中美科技創新合作模式正在早期參與者的摸索中展開,即引導中國製造業資本投資美國擁有核心專利保護科技公司早期股權,同時借助中國資本和中國製造,幫助美國科技品在中國迅速獲得量面世能力,繼而在中國本土市場及全球市場開展銷售。

對於手握核心專利的美國科技公司,可以沒有中國的投資,但不能缺少中國製造和中國市場,這是中國的“長板”。

根據訪美考察經歷,王煜全、薛兆豐最近共同出書提出他們的“積木式創新”、“新木桶理論”,“最好的企業家拿到最先進的科技專利,找到最具行業洞察力和執行能力的人一起合作,找到最好的協作企業共同開發,迅速對跨國企業形成衝擊和挑戰。”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