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光毒米?農委會:安全無虞,持續監測
鉅亨網新聞中心
針對近日媒體專欄報導「政府針對不肖廠商稻米作假事件,要取消稻米保證收購政策,汙染農田事件,無作為。」一事,農委會表示,目前我國農業補貼金額仍符合WTO規範,而現行之稻榖保價收購制度攸關農民收益,政府不會貿然取消,請稻農放心。
另外,農委會說,針對完成整治恢復農耕土地、鄰近汙染控制場址及可疑汙染區,皆列為高汙染風險地區,每年成立計畫抽驗5百餘件,加強農地上食用作物重金屬汙染監測。針對近期發生彰化電鍍廠及高雄日月光排放廢水事件,農委會於接獲訊息時即掌握受影響區域,追查地上農作物流向並抽樣送檢,彰化電鍍廠鄰近地區抽取11件,高雄市日月光汙染區抽取8件,檢驗結果皆合格,該會將持續監測高風險地區,以確保農民權益及農作物安全。 農委會說明,由於世界貿易組織(WTO)尚在諮商中的新回合農業談判,仍要求大幅削減農業補貼(AMS),日本、韓國考量其稻米補貼金額占其整體農業補貼金額比例極高,已分別於1998年及2005年廢除政府保價收購稻米制度,將須削減之價格支持措施調整為符合WTO規範之所得給付措施。
目前我國農業補貼金額仍符合WTO約束水準之規範,尚無立即調整稻穀保價收購制度之急迫性,但面對國際經貿自由化趨勢及爭取加入跨太平洋經濟夥伴關係協定(TPP)可能擴大市場開放程度,未來將考量政府財政負擔、農民接受度、市場價格風險及國際競爭力等因素,研擬規劃符合國際規範且具政策導引效果直接給付措施,替代稻穀保價收購政策,惟調整方案未規劃完妥前,該會仍將賡續辦理稻穀保價收購措施,以確保稻農權益及收益。 農委會說,為確保農作物安全,自93年起即依「農作物重金屬汙染監測管制作業程序」,每年成立計畫督導地方政府辦理高汙染風險地區農地上食用作物重金屬汙染監測作業,針對曾受汙染農地、鄰近高汙染風險區或民眾檢舉疑似汙染區,將列為重點監測對象,於農作物收成前進行田間監測,並管控採收,倘農作物重金屬含量超過食品衛生標準,則立即於田間剷除銷燬農作物,防止流入市面,並補償農民損失。今102年共監測568筆農田作物,其中31筆不合格農作物皆立即剷除銷燬。
農委會強調,針對近期發生彰化電鍍廠及日月光廢水排放汙染農地案,農糧署已分別會同彰化縣政府、高雄市政府就可能受汙染農田,追查農民售穀流向,採取19件樣品(彰化11件及高雄8件)送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檢測重金屬,檢驗鎘、汞、鉛皆符合衛生署訂定限量標準,其餘五種重金屬(銅、鋅、鉻、鎳、砷)未訂食品衛生標準,但皆在正常背景值之內。該等地區農作物安全無虞,該會將持續監測,確保農民收益。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