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拆除民間投資的藩籬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06-13 14:40


    ■民間資本向來富有效率,激發民間資本的活力,有助於供給側改革順利推進。為民間投資掃平障礙,讓其面對新產業、新行業「有門可入」,是加速民間資本轉型、提振投資信心的關鍵一招

「除了房地產,現在已經進入一個干啥都不賺錢的階段。」對於民間投資增速下滑,有人認為,最大問題是看不到好的賺錢機會。此類觀點近期在網上流傳甚廣,得到不少人認同。


這反映出當下民間資本的糾結心態。近年來,制造業的利潤越來越薄,很大程度上抑制了投資積極性。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去年工業企業利潤整體下降,今年以來雖有起色,但仍難言轉暖。1—4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長6.5%,增速比前3月回落0.9個百分點。在此大背景下,資金流向有利可圖的領域,不難理解。最近國務院促進民間投資專項督查中發現,在一些地方,民間投資的方向和結構比較單一,房地產投資占比過大,某地今年前4月的民間投資甚至有八成投向了房地產。

為什麼民間資本感覺賺錢機會少了?在經濟轉型期,出現這樣的現象也有其合理性。過去,制造業尤其是傳統制造業,是民資比較集中的領域。目前我國經濟處於新舊動能轉換時期,許多傳統行業正面臨較大的去產能、去庫存壓力。此時,這些行業不但難有新的賺錢機會,原來已經進入的資本也在考慮收縮戰線、壓縮投資。這本是結構調整的題中之義,並不奇怪。

但是,如果說現在做什麼都不賺錢,顯然言過其實。我國居民每年的出境旅行支出已達到萬億元級別,大量消費新需求在國內得不到滿足,人們將大把鈔票花在了境外。這些供給上的缺口,對企業而言就是投資機會。今年前4月,高技術制造業利潤同比增長21.6%,增速遠高於工業企業平均水平。可見,在很多新興產業中,不乏投資良機,完全能成為民間資本施展拳腳的新空間。

民間資本向來富有效率,將這些資金引入符合經濟轉型大方向的新產業、新行業,不僅能夠激發民間資本的活力,對於供給側改革的順利推進也是意義重大。問題在於,如何「引流」民資進入新領域?應當說這樣的轉換並不容易。從企業角度看,能不能成功轉型,與其開拓能力、創新能力和技術儲備等相關,需要一個過程。而更需引起關注的,是市場生態環境。現實中,民間資本面臨種種難題和障礙,有了新投資機會卻不得其門而入,是限制其活力的重要原因。從政策面的角度看,為民間投資拆除藩籬、掃平障礙,讓其面對新興產業「有門可入」,是加速民間資本轉型進程、提振投資信心的關鍵一招。

不適當的「制度門禁」要拆除。國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放開民營資本准入的政策,也取得了好效果。但從落實情況看,還有很大推進空間。在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國企占據絕對優勢的行業,「重大輕小」的規模性歧視和「重公輕私」的所有制歧視依然存在,民營企業很難進入。服務業是民間投資的重要方向,可也是行政管制較多的產業之一,如牌照管理、准入管理等,使大量投資行為在得到許可後才能進行,用行政老辦法管理新業態的問題較突出。即使在一些已經放開准入的領域,民間投資也面臨各種「玻璃門」「彈簧門」「旋轉門」。減少這些領域的限制,不僅能為民間投資開拓更廣闊的投資空間,增強其把握市場機遇的能力,也有助於這些行業提升供給質量和供給效率。

當然,對於養老、幼教等性質較特殊的服務業,設置一些准入條件仍有必要。但政府部門不能坐在辦公室里、只憑主觀印象進行審批,而應當邁開雙腿,走近民企,准確掌握企業情況,對真正想干事、能賺錢的好企業,給予切實的政策扶持。

過高的「市場門檻」要降低。目前,資本、土地等要素成本一直居高不下,是企業盈利能力不斷降低的重要原因。當投資項目預期收益低於其綜合成本時,企業自然無心投資。這其中,特別是主打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業務模式的新興產業,大多是處於初創期的小企業,資本實力較弱,抗風險能力差,如果資金、人工、土地等成本過高,這些企業可能還未「發芽」就已夭折。生產要素市場居於所有產業的上游,降低要素市場的門檻,提高供給效率,化解用地難、融資貴、用工貴等難題,民間投資才會更有底氣。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和訊獨家】【了解詳情請點擊:www.hexun.com】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