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財爺曾俊華的矯若蝶舞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06-12 18:08
我有一套紅色的運動套裝,很多時我都會穿上它帶隊參加劍擊比賽,我劍擊隊的學生都一定見過。那套tracksuit是太太送給我的禮物,我非常喜歡,穿了幾十年都捨不得扔掉。許多年前我打籃球時不小心把運動褲弄破了一個小洞,回到家?太太隨手拿起一個布章縫上補好,我一看就覺得非常有意思。因為那布章原來是一隻小小的蝴蝶,當時腦海就不期然想起拳王阿里(Muhammad Ali)的經典名句︰"float like a butterfly, sting like a bee" 。
我在帶隊比賽時,不時都穿上我這套我十分喜愛的紅色tracksuit。大家看不看到右膝的蝴蝶布章呢?作為20世紀一個標誌性的人物,阿里辭世的消息,令各地民眾和媒體再度一起回顧他充滿傳奇的一生。阿里12歲時在機緣巧合下開始學習拳擊,18歲就一鳴驚人奪得了1960年羅馬奧運的拳擊金牌。四年之後,阿里在不被看好的情況下,年僅22歲就獲得他首個職業拳王寶座,震動世界。
對於拳迷如我,以至全球各地數以億計的人,阿里震撼我們的,不僅是他在擂台上那猶如蝴蝶飛舞般讓人目眩的快步,和他那像蜂螫一樣瞬間而至的精準重拳,也還包括他在擂台下、在場館外、在社會上的思想和言行。在阿里成長的年代,美國種族歧視問題嚴重,不少人因為膚色而遭到不公平的待遇。阿里自小就希望改變這狀況,在勝出比賽而贏得世人的尊重和注視之後,他把不公平的社會制度視作終極對手,終其一生,致力推動民權和種族平等。他反對戰爭殺戮,更因為公開拒絕服役參與越戰,一度被判監禁和被罰褫奪拳王頭銜。但阿里堅持信念,一直未有屈服,最終上訴得直,重返拳壇並再度成為世界冠軍。阿里激勵人心的故事和追求和平的遠大理想確是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就在阿里首奪拳王寶座後的一年,我就隨家人搬到紐約居住,對當年美國社會種族之間的矛盾感受很深。當年我家住在紐約曼克頓的下東城區,鄰居很多都是生活比較窮困的拉丁裔移民。中國移民的社會地位自然不也高,主要從事一些較粗重的藍領工作,不少年青移民在學習和社交方面都遇到困難,因而充滿挫敗感,甚至自暴自棄,走上歧途,一生都未能融入主流社會。
Christine(右二)把她眼中香港地道文化的有趣之處,和夫婦二人在港生活的點滴,寫成作品《鬼妹港故事》,書中描繪香港風景和生活的插畫都是Christine親筆操刀。我和太太昨天也出席了新書的發佈會,向她道賀。張教授早前不慎弄傷腳,但然撐?拐杖也要「撐」場!
在那段成長歲月?,我的玩伴不少都是背景和我迥異的拉丁小孩,後來升讀中學,我也和很多來自亞洲和非洲的少數族裔同學成為好朋友。他們不少和我一樣,在小時候移民到美國面對完全陌生的人和事,但幸而仍能保持樂觀和知足的心,努力學習和適應新環境,爭取為自己和家人開創更美好的生活。
和紐約一樣,香港也是一個移民城市,在這?居住的人擁有不同的文化、方言、信仰和習慣,但都能夠找到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融洽共處。我想許多從外地移居香港的人,都有這樣的深刻體會,來自法國的Christine (張雪婷)肯定是其中一位了。Christine上世紀八十年代在巴黎邂逅了她後來的丈夫、香港教育大學校長張仁良教授。她在大學畢業後就來到香港和張教授結婚生活,轉眼至今,在香港居住的時間已比起在法國的更長。
Christine人生第一次坐飛機,就是來香港。來港之前,她對香港的印象都是來自朋友的描述和照片。來港之後,Christine努力融入香港的生活,克服文化及生活上的差異,在香港找工作、學習廣東話、到街市買?、按傳統習俗慶祝節日,甚至抽空到醫院和社企擔任義工,積極回饋社會,成為了真正地道的香港人。她笑說花了不少時間「學習」欣賞香港的食物,例如她後來發現原來腐乳和乳酪一樣,塗在烤麵包上也是非常美味的。
我覺得香港最可愛之處,就是無論來自何地的人,無論他們是移民,或是在外地回流香港的人,只要他們鍾愛香港多元包容的文化,尊重和認同我們的核心價值,大家都可以在這裡找到機會、找到發揮空間、找到自己的一片天空。這些人在香港落地生根,同樣視香港為家,也不再當自己是外人,抱?貢獻香港、建設香港的心,為社會出一分力。這也許就是我們作為國際都會的真正魅力所在,也是這座城市一直保持活力和競爭力的重要原因。
曾俊華網誌
更多精彩內容 請登陸財華智庫網 (http://www.finet.com.cn) 財華香港網 (http://www.finet.hk)或現代電視 (http://www.fintv.com)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