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牽住「牛鼻子」 走好「先手棋」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06-08 20:10




近日,北京展覽館,量子通信、C919未來駕駛艙、北斗導航系統等國之重器亮相「十二五」科技創新成就展,一同亮相的還包括北京中關村(000931,股吧)等10個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的區域創新成果。習近平總書記參觀完展覽後強調,堅定信心、堅韌不拔、堅持不懈加快推進世界科技強國建設。



3年前的9月30日,北京中關村。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體學習走出中南海,把「課堂」搬到中關村。在參觀完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展示中心後,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必須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找動力:發揮科技創新的引領作用


搏擊大潮,不進則退。


一部人類發展史,也是一部創新史。從16世紀開始,人類社會就進入了前所未有的創新活躍期。尤其是18世紀以來發生的數次科技革命及其帶來的產業革命,深刻改變了世界的力量格局。


18世紀誕生的蒸汽機等重大發明,成就了第一次工業革命,開啟了人類社會現代化歷程,也使英國成為世界霸主。19世紀出現了由機械化轉向電氣化的第二次工業革命,美國抓住機遇趕超英國成為世界第一大國。20世紀前期,量子論、相對論的誕生以及信息科學、生命科學等領域的變革,促進了現代經濟、社會結構的革命性變化,美國因領先的科技使自身大國地位更加牢固。


近代中國與這些科技革命失之交臂,並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縱觀人類發展歷史,創新始終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的重要力量,也始終是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不創新不行,創新慢了也不行。」習近平總書記言辭懇切。


以史為鑒,未來可期。當今世界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方興未艾,站在新的起點,科技創新要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必須緊緊抓住科技創新這個核心,發揮科技創新的支撐引領作用。


從國際看,重大顛覆性技術不斷涌現,商業模式與技術創新深度融合,加速改變產業形態和組織方式,正在重塑世界經濟結構和競爭格局。我國既面臨趕超跨越的難得歷史機遇,也面臨差距進一步拉大的風險。


從國內看,我國仍處於深層次矛盾凸顯和「三期疊加」階段,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依靠要素成本和投資驅動的發展方式難以為繼。培育發展新動能、應對人口老齡化、推動新型城鎮化、建設生態文明等,對科技創新提出了新要求。


「誰牽住了科技創新這個牛鼻子,誰走好了科技創新這步先手棋,誰就能占領先機、贏得優勢。」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如果我們不識變、不應變、不求變,就可能陷入戰略被動,錯失發展機遇,甚至錯過整整一個時代。


科技,是人類文明進步的火種。創新,是支撐民族復興的脊梁。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唯創新者進,唯創新者強,唯創新者勝。


定方向:成為新的競賽場地的主導者


勇立潮頭,辨風識向。


從商湯《盤銘》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到《詩經》的「周雖舊邦,其命維新」,創新精神是中華民族的鮮明稟賦和悠久傳統。資料顯示,16世紀以前世界上最重要的300項發明和發現中,我國占173項,遠遠超過同時代的歐洲。


「為什麼從明末清初開始,我國科技漸漸落伍了?」在2014年的兩院院士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與專家分享了自己的疑問。


「科學技術必須同社會發展相結合」,習近平總書記的反思給科技創新指明了方向。這個方向,就是要同國家需要、人民要求和市場需求相結合,在關系全局和長遠發展的戰略領域爭先。


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大機遇,「要在新賽場建設之初就加入其中,甚至主導一些賽場建設,從而使我們成為新的競賽規則的重要制定者、新的競賽場地的重要主導者」。


這些年,「神舟」飛天創造了「中國高度」,「蛟龍」潛海成就了「中國深度」,高鐵奔騰刷新了「中國速度」,大望遠鏡拓寬了「中國維度」……我們已在一些「賽場」上跑在了前面。但在新的「賽場」,我們還需發力。


物質結構等重大科學問題的原創性突破正在開辟新前沿新方向,信息技術等顛覆式創新正在創造新產業新業態;重要專利藥物、先進醫療設備等高端技術被國外壟斷,成為老百姓(603883,股吧)看病貴的症結之一;向地球深部進軍止於地底500米,而國外可達2500米至4000米……


新時期、新形勢,要求我們在科技創新方面要有新設計、新戰略。


今年5月發布的《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提出了到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創新強國的戰略目標、方向和重點任務;具體明確了包括信息網絡技術、智能綠色制造、健康等9個重點領域的技術發展方向,要發展引領產業變革的顛覆性技術。


藍圖繪就,我們不能等待觀望,只爭朝夕。


破藩籬:創新不再是小眾活動


迎風起航,更需揚帆。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當務之急是要健全激勵機制、完善政策環境,從物質和精神兩個方面激發科技創新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面對「由誰來創新」「動力哪里來」「成果如何用」三個基本問題,舉措頻出。


2015年9月,《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實施方案》出台,針對科技創新和驅動發展存在的體制機制障礙,對症下藥,提出了10個方面32項改革舉措和143項政策點。這距離科技體制改革進入全面展開階段的標志性文件《關於科學技術體制改革的決定》的發布,已整整30年。


此後,新修訂的《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開始實施,《關於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發布……陸續出台的新規新政對一些具體問題進一步解決。優化科研經費配置、完善科技計劃管理、下放科技成果處置權、推進科研去行政化……制度藩籬漸次拆除,科技人員的積極性大大提高。


在剛剛結束的「科技三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對科學研究特點和科研專家職權的表述,更是道出了科技人員的心聲。


——要尊重科學研究靈感瞬間性、方式隨意性、路徑不確定性的特點,允許科學家自由暢想、大膽假設、認真求證。不要以出成果的名義干涉科學家的研究,不要用死板的制度約束科學家的研究活動。


——要讓領銜科技專家有職有權,有更大的技術路線決策權、更大的經費支配權、更大的資源調動權,防止瞎指揮、亂指揮。要建立相應責任制和問責制度,切實解決不同程度存在的一哄而起、搞大拼盤等問題。


受鼓舞的不僅僅是科技人員,科技創新也不再是科技人員的小眾活動。當創新的種子埋進大眾心田,一絲陽光、一滴雨露便可讓智慧生根發芽。


2015年,我國科技進步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率增長到55.3%;全社會研發支出超過1.4萬億元,比2010年翻了一番;發明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都是2010年的3.3倍。數字的巨變反映的是創新的活力,科技創新引領全面創新,使我國創新能力世界排名升至第18位。


曾經,我們引領風騷千年;曾經,我們落後挨打百年。今天,我們在與世界先進國家的跟跑中,一步一步邁出他們的巨大身影,以創新的自信向「並行者」「領跑者」轉變。


文章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轉載請注明來源)


【作者:和訊獨家】【了解詳情請點擊:www.hexun.com】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