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外匯

基金互認北上猛增 海外資產配置需控制風險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05-31 08:38


基金互認業務的“北”熱“南”冷,直觀地反映出海外資產配置的熱情。

外匯局最新數據顯示,截至4月30日,香港基金內地發行銷售(俗稱基金互認“北上”)資金累計匯出金額達到14.46億元人民幣,相比3月末的7.42億元,短短一個月時間,銷量又翻了近一倍,而若與1月累計凈匯出的4205.29萬元相比較,數月間銷售量激增了超33倍之多。與此同時,內地基金在香港發售(俗稱基金互認“南下”)的情況卻頗為平淡,截至4月30日,累計匯入金額不過5907.06萬元,不僅遠低於香港基金內地發售的金額,與1月份相比,增幅也不過1.7倍左右。投資人對資產“出海”的熱度可見一斑。


事實上,不僅僅是基金互認中的“北上”業務,在資產“出海”熱潮下,各類QDII基金也頗受青睞,部分基金受限於外匯額度暫停申購的同時,還有多只QDII基金摩拳擦掌等待發行。對此,業內人士指出,海外市場游戲規則與內地有較大差異,投資者“出海”配置資產須擦亮眼睛,控制好風險。

借道“出海”潮涌

上海某基金公司的研究總監向記者表示,A股市場的持續低迷,債券市場的暗藏殺機等因素,使大量資金需要尋找投資的“新出口”,而海外市場就成為了部分資金的新目標,這是催生大量資金涌入到基金互認“北上”業務以及QDII基金中的主要原因。

“重要的是,一方面,絕大部分投資者對海外市場很陌生,需要專業機構提供服務,而基金互認‘北上’的基金產品,都是有海外重量級機構發售的,因此,基金互認‘北上’產品的熱銷並不意外;另一方面,由於受到外匯管制的影響,投資者可兌換的美元額度有限,無論是基金互認‘北上’產品,還是QDII基金,都可以用人民幣認購,這樣就可以繞開外匯管制的限制,參與海外市場投資。”該研究總監說。

從銷售數據來看,基金互認“北上”產品中,為內地投資者耳熟能詳的知名機構更易獲得青睞。記者獲悉,作為內地首家獲准開展基金互認雙向業務的基金公司,上投摩根基金通過提前布局,積極拓展,已取得了領先優勢,在目前獲批的6只北上基金中,由上投摩根所代理的兩只北上互認基金——摩根亞洲總收益債券基金和摩根太平洋證券基金,憑借高品質的產品和服務,截至4月末累計銷售金額超過13億元人民幣,在所有北上互認基金銷量中占比高達九成。

業績仍是“王道”

業內人士認為,雖然投資者海外資產配置的熱情高漲,但由於不熟悉海外市場投資規則,投資風險較難控制,因此,在選擇基金產品時,過往業績表現非常重要。

事實上,基金互認“北上”產品中,來自摩根旗下的產品之所以銷售占比高,更重要的是其業績得到了投資者認可。來自晨星的數據則顯示,今年以來,該基金業績表現靚麗,當前PRC人民幣對沖(累計)份額凈值已達10.47元,PRC美元(累計)份額凈值達10.27美元(本基金人民幣對沖及美元份額1月11日起分別以10.00元/份額、10.00美元/份額開售,凈值截至5月24日)。另一只摩根太平洋證券基金,自1978年5月成立至今近40年,最新公開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3月末,其在香港市場運作的美元(累計)類別份額累計回報超116倍,年化回報超13%,且波動率相對較低。

在QDII產品方面,某基金分析師則表示,從過往業績來看,部分QDII產品的表現並不如意,但伴隨着基金公司在海外投資人才儲備的增加,一些實力較強的基金公司未來的QDII產品業績值得期待。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