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中國經濟增長數字背後隱藏的問題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05-27 10:20
香港財經評論員吳幼珉撰文指出,在經濟持續增長的時候,懷疑政府宏觀經濟政策成效的人會比較少,社會矛盾也能得到緩和。中國經濟增長持續多年,但這增長卻仍可能是有「水分」的。眼下,這「水分」並不一定指在增長數字上有意作假,而是無經濟效益的投資,和滯銷或根本就無法出售商品的庫存,都被計算在當年的經濟增長內。但這些經濟增長卻無法形成經濟福祉。這篇文章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例如,為了維持增長,政府財政會投資使用率很低的公路、國家資本投資的生產線被閒置,或生產出來的商品無法銷售等。
中國已經在市場化改革取得了令人矚目的發展。但當前中國經濟是計劃經濟與市場經濟的混合經濟體;它的計劃經濟不僅僅由於政府有充裕的財政資源和國有經濟比重大等因素,更有明顯的指令經濟性質。
中國今年的經濟增長目標為6.5%至7%,是中國政府各部門、各級官員乃至整個社會經濟生活的重要目標。
這與其他國家預期的增長目標有很大的區別,一些市場經濟國家的政府會不時修正自己的增長目標。在中國,不到萬不得已,政府是不會這樣做的。
計劃經濟對國民經濟發展的影響有好的一面,也有壞的一面。
中國經濟已經持續增長了幾十年,它的混合經濟體優勢是正面的制度性因素之一。
中國現在的產能過剩以及鋼材、煤炭等生產過剩,政府正在希望壓縮鋼鐵和煤炭10%的產量,處置345戶「僵屍企業」。
這樣的問題幾乎周期性地困擾着中國,反反復復,卻又像是不容易避免的錯誤。因為這錯誤有結構性的因素,即為求達到增長目標,計劃經濟盲目或錯誤地進行資源配置所致。
以上談的是發生在非私營部門的事情。寬松的貨幣政策也是維持增長的工具,中國近月的經濟轉強,原因之一是廣義貨幣供應M2的增長達到了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目標的兩倍。
如上所說,貨幣供應進入公營部門會造成產能和生產過剩。在私營部門,市場卻會把資源配置在增值能力較高的資產市場,從而令資產泡沫惡化。
經濟增長是收入的增長,是績效,也會是一個國家的榮耀。但數字上的增長並不代表着一切,還得看增長有沒有泡沫,是否可持續等。
安徒生童話《國王的新衣》中的國王不智、虛榮和浪費。當前,西方有人在討論那里是否也有「銀行家的新衣」。
而在中國增長成就的背後,片面追求增長或許也將被追求增長的質量和一個可持續的增長所替代。(文章來源:聯合早報)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