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加強與東盟經濟合作是中國「一帶一路」策略的重中之重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05-17 13:30


專欄作者羅祥國、王康霖撰文指出,在「一帶一路」沿線64個國家的大型投資中,加強與東南亞國家經濟合作將是「一帶一路」策略的重中之重;本文將闡述2014年東盟的基建投資情況,並以其未來極大的需求來剖析東盟的經濟機遇。這篇文章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整體來說,東盟2014年的外國直接投資(ForeignDirectInvestment,FDI)達1362億美元,較2013年上升15.7%,這是東盟FDI連續4年錄得升幅(2011至2014年),使其成為發展經濟中最大的FDI接受經濟體。中國於2014年為東盟第6大的FDI來源地,其於東盟的FDI由2013年的67.8億美元增至2014年的88.7億美元,增幅達到30.9%。而占據首5位的依次為歐盟、東盟內部、日本、美國及香港(香港投資中也可能有部分源自中國企業)。


值得留意的是,美國於東盟的FDI由2013年的49.1億美元急增至2014年的130.4億美元,增幅達165.5%;相反,日本雖仍為東盟重要的FDI來源地,惟其FDI由2013年的217.7億美元大幅跌至133.8億,跌幅達38.5%。

總的來說,東盟9大FDI來源地共占東盟FDI的81.8%,根據東盟9大FDI來源地於基建及相關行業的投資額(百萬美元)統計中國的基建投資集中在礦務及能源,在運輸的投資只排第五位;而日本的投資集中在礦務和運輸,香港集中在通訊,美國則大幅退出礦務投資。

着力改善交通基建

印尼過於擁擠的海港港口,加上連接國內各島嶼的交通甚差,使印尼的物流成本高企,估計占據了印尼國內生產總值(GDP)的24%。假如印尼有足夠的運輸基建,不但每年可節省700億至800億的物流成本,GDP預計更可由現時每年6%至6.5%的增長幅度,提升至7%至9%。在這樣的背景下,不難理解印尼總統佐科維多多於2014年第9屆東亞峰會,提出「海洋軸心」主張,將印尼塑造成為海洋大國,當中海洋基建與海洋連通性為其中兩個重點;他更致力於任期內推展印尼的高鐵項目,而中國企業則成功於2015年9月,落實承建高鐵雅加達─萬隆段。

對於菲律賓,交通擁擠估計使國家每年損失272億美元,占GDP的11%,可見大幅改善交通基建是當局目前最為核心的工作,這也意味着將給予投資者更多的經濟機遇,早於2011年第2屆國際基礎設施投資與建設高峰論壇,印尼與菲律賓政府便表示希望加強與中國的合作,以推進國內的交通基建。

至於大湄公河次區域(TheGreaterMekongSub-region,GMS),亞洲發展銀行早於2010年,已就GMS交通基建項目對柬埔寨、老撾、緬甸、泰國與越南5國GDP的影響作出研究,指出運輸成本愈大的國家,其GDP會因為項目的推展而有更高升幅。當中柬埔寨的升幅高達8.3%,之後依次為老撾(7.1%),緬甸(4.7%),越南(3.6%)及泰國(1.1%)。有趣的是,項目推展對GDP影響最少的泰國,似乎因此有更大的議價能力,至今中國與泰國仍就中國─泰國鐵路項目的推展進行談判。

對交通基建的渴求,使中國2013年成功承建造價達96億美元的柬埔寨鐵路項目,並於2015年承建造價68億美元的中國─老撾鐵路,給予中國與湄公河流域國家加強合作的機會。自中國與湄公河流域5國於今年3月召開的瀾滄江─湄公河合作首次領導人會議中,可見中國日後於中南半島的經濟合作機遇,當中發表的三亞宣言表示與會6國將打造命運共同體,以互聯互通、產能、跨境經濟、水資源與農業減貧為初期合作的5大優先領域。

每年投資料逾千億美元

假如東盟成員國要達至其經濟計劃的目標,包括國家之間與地區之間的連通性,更多的基建投資可說事在必行。除了對交通基建的渴求,其他各方面的基建投資同樣有着極大需求。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UNCTAD)預計未來10年,即2015至2025年間,東盟每年投放於基建的投資將會高達1100億美元,當中包括交通(道路、鐵路、海港港口與機場)、電力、電訊以及飲用水與環境衛生。

從東盟2014年FDI統計數據可見,中國除電力基建占據東盟9大FDI來源地的首位,其他3項基建投資皆有着極大的上升空間,特別是電訊以及飲用水與環境衛生項目。以飲用水與環境衛生項目為例,中國企業有着成功經驗,中國水利電力菲律賓分公司於2010年,承建馬尼拉大都會的安嘎特供水和管道改造二期工程項目,造價為1.12億美元,由於工期較原定的3年大幅提早8個月完成,並解決馬尼拉大都會等地的供水問題,得到菲律賓政府的極高贊譽。可以預料,中國未來10年透過加強電力基建投資,並同時透過大力開發交通、電訊以及飲用水與環境衛生的基建項目,將進一步增加於東盟的直接投資。

另外,以海外營業額為依據,中國合計有65家企業入選成為2015年全球最大的250家國際承包商。以東盟為例,以上65家中國企業不少皆有投資東盟的基建項目,並有持續擴展的趨勢。

同時,為回應東盟對基建的極大需求,中國早於2010年便設立中國—東盟投資合作基金,主要用於投資東盟基礎設施、能源與自然資源,目標總規模達100億美元。

其後為配合「一帶一路」策略,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於2015年正式成立,法定資本高達1千億美元,進一步加強中國海外投資的資金支援,當中東盟成員國悉數加入。在東盟成員國對基建投資的需求、中國企業具拓展海外業務的空間與相關資金的強力支援三者相互影響下,可預示中國於東盟的FDI將快速增加。

然而,中國加強與東盟經濟合作的期望,勢將面對日本的強勢挑戰,在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正式成立前,日本便於2015年中宣布將於未來5年,投入1100億美元支援亞洲地區的基建項目。縱使機遇在前,然而如何妥善處理與日本的角力,勢將是成功的關鍵。

當然,中國企業想把握當前東盟的基礎建設投資機遇,必須確保項目的合規和透明度、杜絕貪污、進行達國際標准的環境與社會影響評估、促進當地就業、作出合理賠償、進行全面的公眾咨詢,配合受影響社區的發展等,以便推行的項目能建基於各方的諒解與支持,以達至多贏。(文章來源:hkej)

【作者:和訊獨家】【了解詳情請點擊:www.hexun.com】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