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打破貨幣寬松幻想 「權威人士」定位經濟新時代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05-16 13:40


資深投資銀行家溫天納撰文指出,今年年初出版的《信報月刊》,筆者撰寫了一篇預測性文章,題為中國經濟《底線在哪?GDPL形、增長6.5%》。隨着上周一「權威人士」的訪談文章刊登後,因與筆者早前的文章如出一轍,內容再次成為焦點,中外財經界及重點媒體不斷訪問筆者的意見,究竟「權威人士」是誰?一錘定音後,未來政策究竟有沒有調整空間?這篇文章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與此同時,上周A股市場傳聞四起,令到早已元氣大傷的A股再現震盪。最早的是,傳聞指內地監管機構要限制或提高中概股回歸借殼門檻,導致指數大幅下挫,不少正在私有化計劃的企業股價以及殼股應聲大跌。證監會更表示,將對相關企業通過IPO(新股發行)、並購重組登陸A股市場可能產生的影響,進行深入的分析研究。


監管趨嚴L形發展

非常明顯,監管法規開始趨嚴。其後,傳聞證監會已叫停上市公司跨界定增(定向增發),涉及互聯網金融、游戲、影視、VR(虛擬實境)4個行業。同時,這4個行業的並購重組和再融資也被叫停。

在這背後,看似〈開局首季問大勢──權威人士談當前中國經濟〉一文,正為一系列的收緊政策揭開序幕。2016年開局之時,環球市場對中國資本市場的變化深感震驚。股市、滙市,甚至是經濟層面彷彿全無底線,股市狂跌、滙率急挫、經濟形式出現了新的常態,形勢難以扭轉。

年初的時候,筆者早已認為中國經濟將定調為「L形增長」,突顯了中央政府的決心,先解決產能過剩及經濟轉型的難題,為追求未來可持續發展的方式,某程度上就要「放棄」短線的強刺激。

當時,筆者指出「L形增長」的論調打破了市場對「V形反彈」的幻想,也省卻了大家無謂的爭論。不過,若真的要解決產能過剩的結構性矛盾,做起來並不容易,這些問題不是周期性的,而是結構性的。經濟增速下降、工業品價格下降、實體企業盈利下降、財政收入增幅下降、經濟風險發生機會上升,對內地股市而言,影響深遠。

可是在同一時刻,中央政府又要處理「三去一降一補」5項重任,要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杆、降成本及補短板。經歷過結構性調整後,內地經濟要重新找新的「引擎」,在引擎沒有出現之前,經濟很難再拉動,所以為了爭取可持續經濟發展,需要剔除低質量增長,去除高耗能、高污染的產能,在找到新的增長方向之前,宏觀經濟進入L形,未來要考慮如何找到能夠持續長久的增長模式。

內地省市舊有的GDP(國內生產總值)評價體系正在改變,若要保證經濟的L形「底部」不破,就必須同時進行創新及改革,燃點新的發展引擎。從十三五規劃和全面小康的目標來看,L形底部就是6.5%,故此內地經濟此刻肯定尚未見底。

目前,中國經濟還未真正經歷「出清」和「去槓杆」,今年經濟持續面對大挑戰,企業盈利更有可能比去年差,很多傳統行業企業苦撐了多年,最終可能還是熬不過去。國家經濟結構性改革收窄了他們的生存空間,而政策的彈藥也將會是有限的,內地不少「殭屍企業」已經把地方財力和多年積累的企業家底拖垮了。受惠於消費升級和創新創業,新興行業繼續快速成長,但尚不足以填補傳統行業衰退留下來的巨大國民經濟增長缺口。

穩預期須貫徹改革

國家改革決心大,壓力也大。非常明顯,目前「調結構」和「保增長」已經開始出現一些不可調和的矛盾。若中央政府真的具有「破釜沉舟」推進供給側改革的魄力(比如放棄「保增長」的底線思維,加快落後產能淘汰,加速資源向新興產業的傾斜)。要解決內地中長期增長問題,必須致力於采取重大舉措進行結構性改革,這個過程中肯定會有陣痛,但若放棄,明天面臨的痛苦將會更大。

站在投資銀行角度,〈開局首季問大勢──權威人士談當前中國經濟〉的內容也挺震撼的,特別是扭轉不少市場人士的預期,報告的內容對中環金融圈有着直接及間接的微妙影響,特別是若中國經濟無限期以L形伸延,對微觀經濟,以及企業盈利增長將產生負面影響,很多「動聽」的企業增長故事將無法說下去。部分投資銀行界朋友近月正忙於搞內地企業的債轉股,若無法處理下去,很多業務也將停頓,陷入財政困難的企業最終也將破產。

文章的刊登引起市場的遐想,立場也省卻了大家無謂的爭論。目前,中國經濟整體運作雖然符合預期,部分甚至更勝預期。不過,經濟運行的固有矛盾並沒緩解,一些新問題也超出預期,絕對不可以用「開門紅」、「小陽春」來形容目前經濟的狀況。綜合判斷,中國經濟運行不可能是U形,更不可能是V形,而是L形的走勢。要留意的是,這個L形是一個階段,並非一兩年就能過去的。

中國將采取什麼刺激政策?刺激投資擴張的政策看似只能適度,不能過度。此外,中國並沒必要以加槓杆的方式去硬推經濟增長,必須標本兼治、重在治本的事情,避免為經濟打超級強心針,造成短期興奮過後的風險,必須對症下藥。

依靠過剩產能支撐的短期經濟增長不僅不可持續,而且承受的痛苦比去掉這些產能要更大、痛的時間會更長。政府在去掉無效產能的同時,也要增加有效供給,培育新的發展動力。舊的不去,新的不來。

「穩預期」的關鍵是「穩政策」,不能搖來擺去。今年初發生的股市、滙市動盪,反映一定的脆弱性。要避免把市場這種「超調」行為簡單理解成只是投機帶來的短期波動,而要從整個金融市場的內在脆弱性上找原因。

在現實情況下,要徹底拋棄試圖通過寬松貨幣加碼來加快經濟增長。對那些確實無法救的企業,該關閉的就堅決關閉,該破產的要依法破產,不要動輒搞債轉股,不要亂搞重組,那樣成本太高,自欺欺人,早晚是個大包袱。

「保人不保企」,把人員的安置作為處置「殭屍企業」、化解過剩產能的重中之重。能培訓的培訓,能轉崗的轉崗,確實不能轉崗的,要做實做細相關的托底工作。

金融整治勢在必行

從權威人士的談話中,筆者認為內地經濟未來將進入中長期的整固期,過往過分樂觀的預期必須要進行適度的調整。更重要的是投資界必須徹底拋棄中國將會采用貨幣寬松政策,以刺激增長的幻想。

「權威人士」是誰並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權威人士」點出了中國經濟實實在在的境況,打破一些沒有必要沒有理據的超預期幻想。文章使大家意識到,中國不可能再采取強刺激的方式來提振經濟,供給端改革將落實推行,經濟將呈L形發展。此外,中央不可能再供應大量的流動性來支撐實體經濟,不規范的金融領域將被全面整治,金融降槓杆勢在必行。(文章來源:hkej)

【作者:和訊獨家】【了解詳情請點擊:www.hexun.com】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