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功:振興東北經濟要順着市場走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05-16 10:30
本文由安邦咨詢授權和訊網智庫發布
東北,白山黑水之間,曾經在歷史上是中國最富饒的地區,現在則成了中國的「銹帶」。「銹帶」源於美國,是指以制造業為經濟支柱的美國東北部底特律、匹茲堡、克利夫蘭和芝加哥等大工業城市所在的地區,在上世紀70-80年代由於工業急劇衰落、工廠大量倒閉、失業率增加而使閒置的設備銹跡斑斑,被人們稱為「銹帶」。如今的東北,也呈現出這種產業沒落的經濟特點。
據說東北經濟是突然垮掉的,2015年東北三省的經濟增長率明顯低於全國平均水平(遼寧3%,黑龍江5.7%,吉林6.5%)。從31省的人均收入來看,吉林排名全國第25名,黑龍江排名全國第26名,全部落後於全國水平。還有諱莫如深的數字,每年從遼寧、吉林、黑龍江有200萬人離開東北走向全國,其中很多都是年富力強、學有所成的人才。
不過,東北經濟的所謂突然垮掉,其實卻並不「突然」。而是早有跡可循,只是靠國家的大型投資計劃和大型投資項目,再加上腐敗管道轉向消費的力量勉力支撐而已。大型投資項目都是面向國有企業的,加上專款專用,很難惠及民生,除了通過腐敗的灰色管道流出部分資金可以轉向消費之外,大多數的錢與東北經濟的振興基本無關,而是在產業體系里面循環。隨着產業興衰而波動。相反,巨大的產業運轉成本的包袱,還要東北來背負。這就是振興東北的口號喊得震天響,東北經濟卻一天天垮下來的原因所在。
長期以來,東北經濟的問題就是全局性的、結構性的!建國後,首先是搞計劃經濟,采用的是發展重化工的蘇聯模式,這部分工業在90年代就已經破產了。緊接着基礎設施建設高潮,資源型產業風生水起,掩蓋了計劃經濟模式的核心問題。再後來就是以各種名目搞房地產,結果多個城市房地產價格很低、空置率很高,城市運營負擔更為吃緊。最後,就是各種振興東北計劃下的資金輸血,這個時候東北經濟就已經不行了,在資源消耗殆盡的同時,計劃經濟的遺留問題卻日益膨脹,東北經濟處於舉步維艱的狀態。
如果要用一句話來解釋東北經濟的核心問題,那就是計劃經濟的殘留依舊存在。
如何解決東北經濟問題呢?
國家發改委的思路是搞出一些名堂來繼續輸血,最近又宣布要搞新的東北振興計劃,投資1.6萬億。如果模式和機制不變,實際這是延續以往的路子,根本沒有前途,只是完成領導人布置的作業而已。比如大搞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這是資產型項目,只是少數人得益,老百姓(603883,股吧)還得繳納更多的錢。如果搞產業投資,這是市場決定的,時高時低,國家說了不算,市場說了算。在東北地區,因為有大量職工的存在,國有企業連破產都大成問題。
因此要真正解決東北經濟的問題,就不能在計劃經濟的大樓上添磚加瓦了,必須順着市場經濟的思路走,順着市場經濟的趨勢做政策選擇,這才是真正的解決方案。
為今之計,一是讓該倒掉的企業倒掉,與其維持無望的企業,不如直接給錢援助企業職工,該退休的退休,該到南方找工作的去南方。按照一般的經驗,援助企業花的錢可能更多。二是鼓勵人才流出,每年200萬人的流出是有道理的,市場驅使老百姓這樣做,「貧困村」的解決思路也適用東北這個大區域,本來整個東北現在也是一個巨大的「貧困村」。所以干脆鼓勵人才外流,希望他們將來有一天帶着資本、帶着技術、帶着產品再回流,這總比硬留下來增加負擔要好得多。三是中央政府要對東北實行區域性的減稅政策,讓能搞好的企業搞好,減稅是要付出的,但如果算總賬,減掉的那點稅錢,肯定要比大型投資項目省很多錢,所以中央政府並不吃虧。但通過減稅,東北經濟可以形成成本優勢,吸引市場,吸引企業投資,從而借助市場來發力再造東北經濟。
因此,看趨勢,算大賬,東北經濟要想振興,主要就靠這三條。原本的東北經濟是計劃型的,如果今後能夠在這三條的基礎上,配套政府改革,大力壓縮吃財政飯的人數和規模,則東北經濟有望經過一個恢復期之後重新崛起。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