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外匯

如何積極穩妥推進去槓杆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05-16 09:21


中國經濟高槓杆問題,始終受到各方關注。 

上周,權威人士在《人民日報》談當前中國經濟時,多次提到去槓杆的問題。“樹不能長到天上,高槓杆必然帶來高風險,控制不好就會引發系統性金融危機,導致經濟負增長,甚至讓老百姓儲蓄泡湯”、“不能也沒必要用加槓杆的辦法硬推經濟增長”、“要徹底拋棄試圖通過寬松貨幣加碼來加快經濟增長、做大分母降槓杆的幻想”。權威人士的上述觀點,引發市場熱議。 


過去幾年,我國實體經濟槓杆率快速增加,高槓杆已經成為我國經濟必須面對的“阿喀琉斯之踵”。有統計認為,截至2015年末,中國全社會槓杆率為260%,2008年至2015年期間猛增九成。其中,非金融企業尤其是制造業企業的槓杆率較高,被認為是風險較大的部門。 

盡管國際上債務水平的高低沒有定論,但短時間過快的增長速度始終令人擔憂;盡管各方對中國債務風險總體可控基本達成共識,但長期可持續性以及潛藏的風險始終是一大隱患。有分析指出,國際經驗表明,如果一國幾年內槓杆率攀升三五十個百分點,往往會隨後遇到較大問題,如資產價格大幅跳水、債務違約、銀行業危機或匯率危機。 

也正因如此,權威人士才會發出“高槓杆必然帶來高風險”的警示,並特別強調,當前最重要的是按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求,積極穩妥推進去槓杆。 

問題的關鍵是,加槓杆容易,去槓杆則十分痛苦。究竟該如何既積極又穩妥地去槓杆? 

一般來說,業界大都采用負債/GDP的比例,作為監測槓杆率的指標。從這一指標出發,要降低槓杆率,很自然地可以從分子與分母兩個角度着手,即降低分子項的債務規模,提升分母GDP,或者至少分子債務規模的增速低於分母GDP的增速。 

從經濟發展看,進入新常態階段的中國經濟,最為顯著的特征之一,就是經濟從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對此,權威人士在談到當前中國經濟時表示,綜合判斷,我國經濟運行不可能是U型,更不可能是V型,而是L型的走勢,且“這個L型是一個階段,不是一兩年能過去的”。 

這就意味着,試圖通過提高GDP增速來降槓杆的途徑並不容易。有研究表示,推升GDP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通過改革提高經濟生產效率,但是需要時間較長,且做起來不容易;另一種是通過投資短期拉動GDP增速,但是如果投資本身依靠貨幣來推動,則容易體現為政府部門負債快速上升,而企業部門負債可能未明顯收縮,令槓杆率不降反升。這就是說,如果短期內經濟生產效率沒有明顯提高,而片面強調做大分母,可能會使槓杆率繼續上升過快而債務問題得不到有效解決。 

對此,權威人士明確表示,“要徹底拋棄試圖通過寬松貨幣加碼來加快經濟增長、做大分母降槓杆的幻想”、“避免用‘大水漫灌’的擴張辦法給經濟打強心針”。因此,要積極穩妥推進去槓杆,需要從宏觀層面上不“放水漫灌”,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靈活適度,適時預調微調,增強針對性和有效性,做好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相適應的總需求管理,為結構性改革營造中性適度的貨幣金融環境。 

在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供穩定宏觀環境的同時,積極穩妥地去槓杆,需要從微觀層面、結構角度出發,實現“好的去槓杆”,避免“壞的去槓杆”。 

從微觀的企業層面看,借助財務槓杆實現企業自身的快速發展,本是經濟中最為正常的行為。但問題是,當企業槓杆水平不斷提升,而盈利能力反而不斷下降的時候,企業的償債能力就會出現問題:要麼會發生債務違約,要麼就存在不斷借新償舊的現象。衡量企業財務槓杆是否健康,常用的指標是利息備付率,即息稅前利潤(EBIT)與利息費用之比,該比例越低,意味着企業支付利息的困難越大。此前公布的2015年上市公司年報顯示,該比例低於1倍數值的上市公司較2014年有所上升,反映出企業財務狀況有所惡化。 

從結構性上看,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後,國有企業的槓杆率在增加,而民營企業則相反;產能過剩行業內的企業槓杆率較高,部分中小型企業與私有企業存在一定融資難題。這被認為信貸資源過多集中於國有企業或低效率部門,其中不少“僵屍企業”的存在,占用了大量信貸資源,存在着債務違約風險。與此同時,在存在剛性兌付的情況下,債務人往往忽視還債壓力,不惜以高成本融資,預算約束軟化,即便回報無法覆蓋成本,也極力擴大規模,導致盈利能力和效率低下。 

因此,有序打破剛性兌付,采用結構性去槓杆的舉措得到各方認可。有專家建議,去槓杆絕對不能一刀切,需要根據不同企業的規模、所有權特征、行業特征以及區域特征,鼓勵“好的槓杆”,去掉“壞的槓杆”,優化信貸資源的均衡配置。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黃益平建議,短期內應該在結構層面多花工夫,多發展股權融資,通過強化市場紀律讓“僵屍企業”有序退出,同時以政府、居民和民企加槓杆配合國企去槓杆。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