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存量分級理財產品仍可流通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05-13 08:54
分級理財產品暗藏玄機
高槓杆+資金池 銀行理財資金亟待穿透
日前,有消息稱由於擔憂投向債券或非標的資產波動風險,監管部門要求部分商業銀行停止新發分級型理財產品。招商銀行業務人員確認,目前該行分級理財主打產品———招商銀行日日盈分級理財計劃不再新增額度。業內人士表示,對於銀行創新產品,監管部門一直比較謹慎。但隨着利率市場化不斷推進,銀行存款利率下行,銀行理財大有取代存款之勢。以較高收益吸引公眾實現存款轉移而不斷壯大的理財資金一直在尋找投資去向,而近兩年通過各種方式進入資本市場的銀行資金規模也在不斷增大。
銀行分級理財是在大資管環境下,互聯網金融、券商資管、基金子公司等機構競相參與市場角逐,銀行為吸引不同風險偏好的客戶而開發的創新理財產品。業內人士介紹,盡管借用了市場上普通投資者較為熟悉的“分級基金”的名號以及用“凈值”估算,銀行分級理財不同於分級基金能實現投資去向透明化,除了當前市場擔憂分級理財資金加槓杆進入債市等領域,還應該更關心銀行理財的投向。一些分級理財雖然用凈值估算,但整個產品仍可能是以“資金池”的模式在運行,這是問題的關鍵。而在分業經營的環境下,投資於資本市場的分級理財資金涉及“場內槓杆”和“場外槓杆”疊加,加大金融市場的潛在風險,需要進一步實現資金穿透式管理,進而推進銀行理財實現“凈值化”操作。
停止新發分級理財產品
“我們也剛得到的消息,我行主打的分級理財產品日日盈分級理財計劃在暫停銷售後目前恢復了存量額度的流通,即不再有新增額度,客戶想要購買的話只能在有已購有產品額度的投資者贖回後才有機會。”招商銀行業務人員說,估計客戶很難再買到該產品。招行該款日日盈分級系列產品資金規模在700億元左右。近日,有市場消息稱,銀監會向部分商業銀行進行窗口指導,要求停止新發分級型理財產品,而這背後可能是擔心投向債券或非標的資產波動風險對投資人的影響。
普益標准研究員李林夏向記者表示,由於本身規模並不大,此次監管叫停新發分級型理財產品帶來的影響也有限。目前市場上存續的此類結構化產品數量比例並不高,根據普益標准數據庫進行粗略統計,目前銀行理財總存續的產品4萬多款,還在運行中的分級產品應該在200來款左右,占比不到0.5%。從存續規模來看,國有行及股份行所占比例較高,高於城商行。據中國證券報記者了解,目前農業銀行、招商銀行、南京銀行、貴陽銀行、恆豐銀行等多家銀行日前均還有存續的分級理財產品。事實上,早在2011年建設銀行已經發行過此類產品。
“不過,這些只是根據公開披露的信息了解的。銀行理財產品的信披不完善,很多產品公眾並不一定能得到披露的信息。加之分級理財大部分主要在私人銀行部銷售,披露的信息就更少了。而當前統計到的只要是還在存續的,一些銀行也發行過相關產品但到期了。”一位不願具名的業內人士認為。據了解,目前銀行分級型理財存量規模在1000億元左右,根據窗口指導,這些存量產品到期後將不得再滾動發行。前述人士稱,收益方面,A級收益與一般理財產品收益平行,年化在3.5%左右,B級收益參考基准在7%左右,但每家銀行產品情況不同收益也呈差異化,恆豐銀行一款91天的B級收益為5.1%,貴陽銀行則有達15%收益的B級。
或涉資金池運作
深圳一家商業銀行人士則認為,盡管數量和規模有限,但反映的是監管層對一些所謂創新產品的關注和監管。隨着利率市場化落地以及多次降息,當前存款利率較低,公眾更願意將錢投向以銀行理財為主的較高息的產品,這也是銀行理財規模屢創新高的原因。盡管在普及投資有風險,而普通投資者會認為這類理財產品有銀行的“隱性剛兌”而不易出現投資風險。銀行分級理財產品則是在大資管環境下,隨着互聯網金融、券商資管、基金子公司等機構參與市場競爭後,銀行為吸引不同風險偏好的客戶而開發的創新理財產品。
實際上,何為分級型銀行理財產品,目前業內並無官方定義。普益標准表示,從結構上來看,分級型產品通常分為“優先級+劣後級”的兩層或多層結構,銀行發行此類產品一般有兩種方式,一是拆分成兩款發行:優先級產品+次級產品,或是A級產品+B級產品;另一種方式,在同一款產品里同時包含優先份額及次級份額,投資者也可自由選擇所認購的類型。
據了解,優先級、次級的區別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受償順序,一般來說,產品到期後要先保證A級產品的本金及收益的兌付,然後才是次級產品;二是風險收益特征的不同,A級產品為固定收益,同一般銀行理財產品無異,風險較小,B級產品具有槓杆投資屬性,風險高、預期收益高,一般的產品設計為B級產品以其份額凈值為限為A份額的本金及約定投資收益的實現提供有限擔保,在完成對A級認購者的本金及收益的兌付後,剩余收益才歸B級認購者所有。
此次被監管重點關注的是城商行的分級理財產品。相關機構人士分析,主要是由於城商行發行的產品槓杆倍數較高且凈值型產品可能存在涉及資金池運作問題。一家股份制銀行人士向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業內一直在倡導銀行理財往凈值化方向發展,市場關注的分級理財正是類凈值產品的一種。一些銀行的分級理財產品除了在受償順序有先後,在A級使用傳統理財產品的預期收益外,B級類產品中引入了凈值去計算,這部分凈值型產品則類似於基金估算方式。
普益標准李林夏認為,高槓杆和可能的資金池運作是此類產品發行被叫停的主要原因。目前國有行及股份行都有發行分級理財產品,但產品設計相對的風險較小。股份行的分級產品中,次級槓杆倍數多在3.5倍以內,多以凈值型產品的方式發行;而國有行分行產品次級槓杆倍數多在5倍以內,但國有行的產品同時向優先方和次級方募集資金,並且多是面向私人銀行的高凈值客戶。二者所發行的產品,在投資起點上設置了門檻,個別產品次級端的認購起點在100萬元以上。而城商行所發行的分級產品的槓杆倍數不一,偏保守的銀行槓杆倍數在4倍左右,有極個別的城商行發行的極少量的分級產品,其次級端槓杆倍數高達10倍。盡管城商行部分產品也以凈值型產品的形式發行,但其優先端的投資期限較次級端短,也就是說,在次級端不變的情況下,優先端的產品存在滾動發行的情況,存在資金池運作的可能。
槓杆資金需穿透
前述銀行人士表示,凈值估算方式對於銀行理財往透明化方向發展,對行業來說是好事。現在問題主要出現在引進了基金業的“凈值”,但比較於基金產品,銀行分級理財資金的投向和分級的計算對於投資者來說仍是不透明的。如果分級理財不能做到基金那樣申購、贖回、交割以及資金的第三方托管,在優先資金存在投資期較短而滾動發行的情況,意味着存在資金池運作的風險。同時,在分級計算和投向不透明的情況下,有可能存在不同資金收益的暗箱操作,不利於保護投資者的權益。
從分級理財產品的投向來看,近來的產品主要是投向債市,某國有行在早期也發過投向藝術品等另類投資方向的分級產品。一般而言,分級理財資金會通過信托計劃、基金公司資產管理計劃、券商資產管理計劃等中間投資標的投向債券、交易所債權類資產及收益權。“近期債市去槓杆,債市價格出現較大波動,投向債市的分級產品風險加劇,估計這也是監管層叫停分級產品發行的原因之一。”李林夏說。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盡管引入了"凈值’估算,但整個產品仍可能是以"資金池’的模式在運行,資金錯配是問題。在分業經營的情況下,通過資金投向透明化以實現穿透式管理,防控可能引發的金融風險更是重中之重。以投資債市為例,銀行理財資金通過券商、信托資管或者基金子公司結構化產品進入市場,這類產品本身就可以設計槓杆,而如果銀行理財本身再通過分級設槓杆,即意味着這些投向債市的資金既含"場內槓杆’又含"場外槓杆’,大大加大了市場潛在風險。同時,這類資金橫跨不同領域和部門,如何實現資金的"穿透式’管理以控制金融風險考驗着相關監管層的智慧。”(記者周文靜)
- 最新遺產稅怎麼算?傳承必知重點有哪些?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