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貧」聯想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05-06 19:43
今年「兩會」,脫貧仍然是習近平總書記關注的「關鍵詞」,在湖南代表團詳細詢問十八洞村的情況,「精准扶貧」就是他在湖南考察時提出的;在青海代表團關注「拉面經濟」,要求「脫貧攻堅一定要扭住精准,做到精准扶貧、精准脫貧,精准到戶、精准到人,找對『窮根』,明確靶向」。「兩會」期間,代表委員們圍繞精准扶貧、精准脫貧的話題建言獻策,為脫貧攻堅貢獻了不少智慧。
何謂「精准」,簡而言之,就是有針對性,有的放矢,把工作做深、做細、做到位。精准,是時間觀念上的精准、空間位置上的准確。比如對扶貧開發,有的地方提出了「六精准」:扶持對象精准、扶貧項目精准、資金使用精准、扶貧措施精准、駐村幫扶精准、脫貧成效精准等等;對駐村扶貧,有的地方提出了「七到村到戶」:結對幫扶干部到村到戶,產業發展扶持到村到戶,教育培訓安排到村到戶,農村危房改造到村到戶,扶貧生態移民到村到戶,基礎設施建設到村到戶等等,這里都有對時空精准的要求。事實上,由於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不平衡性,加上具體對象情況的多樣性,要切實做到精准扶貧,確保「不落一人」精准脫貧、准點脫貧,着實不易。但同時也應看到,在具體實施過程中,精准的關鍵,並不在科技含量,也不在戰略思路和舉措,而是蘊含於精准之中的認真為民之心和深入扎實的愛民作風。
說到這里,不禁聯想到了春節前發生在陝西寶雞市歧山縣的一件實事:該縣蒲村鎮魯家莊年過七旬的殘疾人孫老漢,在享受鎮政府統一發放的殘疾人福利「溫暖」時,竟然是超短裙和超短褲。這讓孫老漢不僅沒有得到什麼溫暖,反而悲從心頭來。盡管歧山縣委宣傳部獲悉此事後解釋說:鎮政府是代表愛心企業家捐贈的,系企業行為,蒲村鎮、村負責人已登門與當事人面對面溝通此事。但作為扶貧內容之一斑,它留給社會的思考卻是多角度的。
企業當然可以拿自己生產的產品去扶貧送溫暖,但政府部門在拿企業的產品去送溫暖時,卻需要先把自己的「心」裝進去。就像孫老漢,當地的鎮村干部如果稍微用心一下,事先打聽一下孫老漢的實際情況,為癱瘓在床的老人改送去一些「紙尿不濕」或者棉襖、棉褲,那麼,這次送溫暖就會上升到「精准扶貧」的高度,就不至於成為令人笑不出來的扶貧笑話。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十三五」期間,我國仍有五千多萬農村人口需要脫貧,能否「不落一人」精准脫貧、准點脫貧,考驗着領導干部的執政能力、行動能力,更關乎全面小康的實現,體現着「以為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的根本旨歸。正因為此,習近平總書記一以貫之重視、念茲在茲。而要真正落實「決不讓一個少數民族、一個地區掉隊」的要求,既需要從中央到地方共同「立下愚公志,打好攻堅戰」,又需要把精准作為一個追求,貫穿於知貧、扶貧、脫貧的每個過程,緊緊扭住「精准」二字出實招、見實效,付諸科學的方法和認真的態度。
實現知貧精准,必須堅持以問題為導向。扶貧貴在精准,重在精准,成敗之舉在於精准。扶貧之精准,體現在哪里?在扶真貧、真扶貧。這就決定了精確識別和管理貧困人群,是做好扶貧工作的前提和基礎。那麼,怎樣才能看到真貧、具備真知呢?固然,這里需要建檔立卡、精准篩選,但更需要長期關注、動態跟蹤。因為「精准」這個情況實際,不可能自然而然地獲得,只能從具體體察中來。那種把扶貧指標平均拆解到縣,貧困不貧困摁着計算器算,而不是挨個數,是不可能得到「精准」的;那種單靠建檔立卡,而不注意動態跟蹤,結果成了死數據死檔案,同樣也無「精准」可言。因此,各級領導尤其是工作在扶貧第一線的基層干部,一定要有「親口吃梨子」的求實態度,堅持問題導向,真正沉到基層去,深入群眾中,通過進村入戶挨門逐戶查看,掌握真實情況。這樣方能求得精准知貧,方能在精准的前提下扶出成就、扶出公信。否則,缺乏對貧困的真知,抱着「想當然」的態度,對情況了解停留在「大概是」「應該是」之中,浮皮潦草「脫貧攻堅」,大水漫灌式「幫扶」,就會導致「每戶都十五只雞鴨」式的平均主義、形式主義登場,扶貧政策的有效性就會大打折扣,「一個不能少」的願景就會落空。
實現扶貧精准,必須注重從客觀實際出發。扶貧,關鍵要扶到點上。這個點就是關節點,就是拔掉「窮根」的對策和方法。它們從哪里來?只能從群眾中來,從問計求策於群眾中來。比如貧困地區面臨的發展困局在哪里?貧困人口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如何做到扶持對象精准、扶貧項目精准、資金使用精准?如何做到既送魚又送漁、從輸血到造血?坐在辦公室里是想不出來的,必須將靜下心、沉下身問問群眾才能找准。找准了問題,也就找到了破解問題的鑰匙;再比如,突破貧困地區發展困局的策略在哪里?貧困人口脫貧致富的路子在哪里?如何做到扶貧措施精准、駐村幫扶精准、脫貧成效精准?只有深入到貧困地區群眾中去傾聽呼聲,堅持從群眾中出辦法、想策略,才能找到對症下藥、精准滴灌、靶向治療的發展路子,拿出拔除窮根、搬掉窮山的關節性對策。否則,脫離群眾、高高在上,不知道群眾的所思所想,不了解群眾的所急所難,就不可能做到因人因地施策、因貧困原因施策、因貧困類型施策,就可能出現有的貧困縣把扶貧政策當作「搖錢樹」不願意摘帽、有的縣大搞「數字脫貧」的怪現象。對於一級政府或領導而言,精准折射出工作的科學態度和水平,既是檢驗工作績效的晴雨表,也是明確努力方向的路標。精准扶貧的過程,本質是一個調查研究、提高認識、講求科學的過程,一個聯系群眾、改進作風的過程。
實現脫貧精准,必須要付諸「扭住咬死」的狠勁和韌勁。知貧、扶貧,目的在脫貧,這是「精准扶貧」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今年「兩會」上,有的地方領導放出了狠話:「到2020年摘不了『窮帽』就摘『官帽』。」這里表明的是決心,彰顯的卻是脫貧之「重」。「精准脫貧」是一項實打實的工作,要有時間的緊迫感,列出時間表,立下「軍令狀」,但更需要「扭住咬死」的狠勁和韌勁。所謂狠勁,就是要有打攻堅戰的決心,扭住脫貧不放松,敢啃硬骨頭,勇於闖難關,遇到困難不退縮,碰到矛盾不回避,以逢山開路、遇河架橋的勇氣,以釘釘子精神解決好每一個問題,在攻克一個又一個難題中推動事業發展。尤其對民眾承諾了的事就要趕緊辦,擬定了的計劃目標就得馬上干,存在的缺點和問題就應立即改,干就要干出樣子,干出成效。所謂韌勁,就是要有打持久戰的准備,拿出「衣帶漸寬終不悔」的堅持,緊緊咬住脫貧工程不放,善始善終、善作善成,工作環環相扣、步步緊跟,持續發力,毫不懈怠,干一件成一件,一件接着一件干,在攻克一個又一個問題堡壘中不斷創造新的業績。有些領導干部在扶貧攻堅中不善精准、在改革發展中不願精准,原因不外乎怕自己吃苦受累、怕事情繁復麻煩。作為各級領導干部,精准意味着實事求是、敢於較勁,而不是渾渾噩噩、安於現狀,畏葸不前、怕這怕那。精准脫貧取信於民,讓全體人民生活更美好、有更多獲得感,不只是擔當,更是職責;不只是時代要求,更是歷史責任。
「圖難於其易,為大於其細。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成大事者必以精准思維、精准做法為遵循,方見成效。「精准扶貧」、「精准脫貧」,對於廣大人民群眾來講,它是發展夢、小康夢、幸福夢;對於我們黨而言,它體現的是「共產黨是人民的好領導」的執政力、是「說得到做得到」的公信力。無論從哪個角度,它都是一件天下大事,比天還大的大事,容不得我們馬虎和磋砣,而必須精准落實、精准兌現。應當相信,只要全黨上下各級各部門都真正把「精准扶貧」作為一個自覺追求、一種工作作風和習慣,我們黨就一定能夠在帶領貧困地區人民脫貧致富奔小康中,走出一條13億多人民共同富裕之路,築起社會主義發展史乃至人類文明史上的一座煌煌豐碑!
(作者於永軍:原濟南軍區司令部直屬工作部副部長、陸軍大校、教授)
來源:宣講家網
【作者:和訊獨家】【了解詳情請點擊:www.hexun.com】
- 投資10至18歲孩子的最佳方案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