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0年中國將成為什麼樣的國家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05-05 17:22
摘自《2030中國》 作者:胡鞍鋼 鄢一龍 魏星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胡鞍鋼
一、十幾億人民共同強大之國
2030年中國是十幾億人民共同建設的經濟強國。中國將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世界經濟強國。在2020年之前,中國GDP總量將超過美國,相當於美國的1.0~1.7倍,將終結美國100多年來居世界首位的地位;到2030年中國GDP總量相當於美國的2.0~2.2倍 (如果美國不能吸取此次發生金融危機並殃及世界的慘痛教訓,不能主動改革) ,還會進一步衰落,到那時中國與美國GDP之間的相對差距還會更大。
建成世界最大的消費市場和進口市場,國內市場總體規模位居世界首位,到2030年相當於美國的1.75~1.9倍。
建成世界最大的現代產業體系,成為世界現代化服務業大國,由物質要素(資源、勞動力、資本)投入驅動為主的經濟體轉變為信息、知識、創新驅動為主的經濟體。到2030年,中國進入世界500強企業數將大大超過美國。
建成世界最大規模的城市化地區,到2030年中國的城市化率將達到70%,形成獨特的覆蓋全國核心地帶、「兩橫三縱」的現代化城市群格局。
建成世界最現代的基礎設施體系,除普通鐵路里程外,中國主要交通、能源電力、通信信息等基礎設施的網絡居世界首位,形成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相互銜接的世界上最大規模、最現代的綜合交通運輸信息通信體系。
二、十幾億人民共同創新之國
建成世界最強大的科技創新國。中國科技實力占世界的比重將達到3/10,中國科學論文發表量占世界總量的比重將達到1/4;本國居民專利申請量占世界的比重將達到35.0%;中國研發投入占全球的比重將達到1/4; 中國的高技術產品出口占世界的比重將達到30%。
建成世界最大的人力資源強國。總人力資源占世界的比重超過1/4 (總人力資源是指15歲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與勞動年齡(15~64歲)人口的乘積) ,相當於美國的3.9倍,帶來巨大的教育紅利。
建成世界最大的人才強國。全國人才總量將達到2.7億人(人才總量是指黨政人才、專業技術人才、企業經營管理人才、高技能人才、農村實用人才和社會工作人才之和),占就業人口總量的比重約為1/3;研發人員占世界總量的比重將超過1/3。
建成世界最大的ICT強國。互聯網用戶數占世界總量的比重超過1/3,移動電話數占世界總量的比重達到1/4,為世界最大的ICT生產國、出口國。
三、十幾億人民共同富裕之國
成為高收入國家。按三種主要方法計算(按匯率法當年美元價、按購買力平價法當年美元價、按購買力平價法1990年美元價),中國人均GDP相當於美國的52%~56%。
成為高教育水平之國。到2030年中國的預期受教育年限將接近18年,超過美國,率先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現代化,構建世界上最大的全民學習、終身學習、靈活學習的學習型社會。
成為健康之國,人口預期壽命將提高到80歲,與美國的相對差距縮小為1.3歲,相當多的省、市、區趕上和超過美國(81.3歲)(2010年,上海、北京、天津、杭州等地區人口預期壽命已超過80歲);人口健康預期壽命將提高到75歲,與美國的相對差距縮小為0.3歲;其他各主要健康指標也將達到高收入國家水平。
成為高人類發展水平之國,人類發展指數為0.776,居高人類發展國家前列,可能在2040—2050年間,人類發展指數超過0.800,達到極高人類發展水平。
成為人類發展總值最大國,在2010—2030年間,中國與美國的GHDI之比一直保持在3以上,高於中國與美國的經濟總量之比。
各地區的發展差距全面縮小,主要人均發展指標差異系數明顯下降。城鄉發展差距全面縮小,主要人均發展指標明顯趨同。
各地區與城鄉公共服務水平進一步趨同。人人享有社會保障。建成全世界最大規模的,覆蓋城鄉、不同區域、不同人群的高水平的社會保障體系。
四、十幾億人民共建美好家園
中國將成為世界最大的森林盈余之國,森林覆蓋率將達到25%,森林蓄積量將達到160億立方米,成為世界最大的人工森林碳匯國。
建成人水和諧之國,在2020年左右實現經濟增長和水資源消耗脫鈎,水生態環境改善,水利發展主要指標接近發達國家水平。
建成碧水藍天之國,到2030年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顯著減少,空氣質量標准達到二級以上城市比例提高到97%,建成低污染排放的生產體系,形成青山、綠水、藍天的優美生態環境。
建成「兩屏三帶」的生態安全大戰略格局。國土空間格局將更清晰,生態系統將更加穩定。全國生態安全屏障體系基本建立,中華民族大家園將呈現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舒適宜居,人口、經濟、資源環境相協調的美好情景。
建成世界最大的綠色能源之國,這包括世界最大的綠色能源投資國、綠色能源生產國、綠色能源消費國、綠色能源出口國。非化石能源消費比例將達到1/4左右;通過兩到三個五年規劃,爭取在2020—2025年到達碳排放總量峰值,2030年下降至2005年水平。
「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
10年後當我們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之後,應當有什麼樣的新的發展目標呢?20年後中國的「新天」將是怎樣一個美好的人間社會呢? 我們的回答就是:到2030年,共同構建十幾億人民共同富裕的社會。這一宏大的美好社會的理想既是抽象的,更是具體的。它的深刻含義和具體目標就是:
——十幾億人民共同發展和共同分享的社會。數千年橫亘在人與人之間的地區界限、城鄉差距、貧富之別將得到明顯消弭,人民是國家的真正主人,共同推動發展過程,共同創造物質與精神財富,共同分享發展成果。
——全民學習型社會。教育、信息、知識成為每個人的必需品和最重要的財富;建成人人學習、時時學習、終身學習的社會;建成學習型政府、學習型政黨、學習型企業、學習型社區、學習型家庭。
——全民健康型社會和全民健身型社會。十幾億人民將更加長壽,更加健康,更加快樂;倡導健康文明生活方式,降低各種健康風險,降低各類慢性病發病率;「人人體育鍛煉,日日體育鍛煉」。
——高度生態文明社會(黨的十六大報告提出,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增強,生態環境得到改善,資源利用效率顯著提高,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推動整個社會走上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建成資源節約型社會,建成環境友好型社會(環境友好型社會是指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社會。目的是使各類社會主體的行為有利於保護並改善環境,構建經濟社會環境協調發展的社會體系),建成氣候適應型社會,建成低災害風險型社會,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人與自然共生共榮。
——創新型社會和知識社會。創新成為社會發展的最大動力,知識成為經濟發展的第一要素。
——高度政治文明社會。十幾億人民當家作主,擁有不同層級、不同形式廣泛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民主權利;各級政府決策能力、組織能力、動員能力、執行能力、調適能力進一步提高。
——高度精神文明社會(早在1982年,黨的十二大報告就提出努力建設高度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目標)。中華文化更加繁榮,國家軟實力進一步提升,形成人人維護和諧、人人建設和諧、人人促進和諧的良好社會風氣,建成世界上最大的全民文明、全民道德、全民和諧的文明型社會。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