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版CDS需考量風險有序推進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05-05 14:45
新華社記者李濱彬
北京(CNFIN.COM/XINHUA08.COM)--近期,多家媒體報道,信用風險逐漸暴露的背景下,中國銀行間交易商協會就銀行間市場信用風險緩釋工具試點業務向部分機構征求意見,考慮推CDS和CLN。市場人士和專家對記者表示,信用風險衍生品的推出,有利於完善我國債券市場產品結構,增加債市流動性。但與此同時,需警惕CDS可能引發的投機風險,應讓CDS更加顯性化便於監管部門了解信息防控風險,防止信用衍生產品過度集中和增長過快。
CDS即信用違約互換(Credit Default Swap),是目前全球廣泛交易的場外信用衍生品,類似於針對債券違約的保險,本質上屬於一種結構化金融合約。合約的一方為信用保護買方,通過定期支付一定的費用或溢價,將信用風險轉移給合約的另一方,即信用保護賣方。在合約期限內,當參照實體發生信用事件時,信用保護賣方向信用保護買方支付或有償付款,以補償保護買方的違約損失,進而平抑對沖信用風險,增加債市流動性。
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與銀行研究所副所長尹劍鋒表示,中國發展CDS剛開始是在銀行間市場,主要是機構之間進行交易,對於控制CDS可能會發生的風險比美國要成熟有效的多。所以現在發展CDS市場,特別是從銀行間市場推機構間交易的CDS,條件應該是成熟的。
據悉,我國早在2010年就開始研究和推出中國特色的CDS產品——信用風險緩釋工具,不過後續進展緩慢。對此,申萬宏源證券固定收益總部首席分析范為表示,在信用違約較少情況下,很多投資者對信用風險不在意。但2014年以來,隨着違約風險增大,信用風險成為債市投資的一個關鍵點,亟待有效的信用衍生工具管理和分散風險。
據中金統計,從今年開始,截至2016年4月12日,違約的公募債有10只,發行額為71億元,違約的私募債數量為9只,發行額75億元。信用債違約頻發為CDS推出提供了市場需求。
據悉,這次征求意見稿較2010年版本主要變化包括:降低參與者的准入門檻,並簡化部分流程;在原有的信用風險緩釋合約(CRMA)和信用風險緩釋憑證(CRMW)兩項產品基礎上,推出CDS及信用聯結票據(CLN)兩個新產品。
據央行今年1月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12月末,我國債券市場托管余額為47.9萬億元,僅次於美國和日本,位居全球第三。其中,公司信用類債券余額為14.5萬億元,位居全球第二。范為指出,我國債市的成熟需要更多的衍生產品,投資者也需要更多的信用風險規避工具。但與此同時,推出CDS時要防止出現信用衍生產品的倒金字塔情況,即衍生產品的數量大於基礎產品的數量,這樣容易引發不穩定和風險。此外,要避免出現CDS過度集中在某些機構上。比如金融危機中,AIG(美國國際集團)大量推出CDS產品,最終導致破產。
聯合信用評級研究總監許余潔告訴記者,CDS是針對債務的保險,購買這份保險合同的成本不高,好比危機時的看低期權。一旦債務發生違約,對應的賠付是非常大。這種風險與回報不對稱,鼓勵了投資者做空企業債券。與此同時,CDS可被自由和隨時交易而進一步加強了這種不對稱。許余潔建議,CDS推出需要准備好條件,合理定位CDS的角色,要確保債市的合理分層,完善風險定價,有序打破債市剛性兌付,
范為強調,CDS在美國由於是場外交易,是分散進行的,沒有一個中心清算機制,CDS最終交易了多少,每個機構的頭寸有多少監管部門都不知道,又缺乏一個了解風險集聚狀況的機制。因此,使得CDS成為引發次貸危機的一個工具。范為建議,CDS在中國應該更加顯性化,變成場內交易產品,便於監管部門了解信息控制風險。(完)
- 如何發揮多重資產策略的最大優勢?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