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敏感信號耐人尋味 A股反攻倒計時?
鉅亨網新聞中心
編者按:上周三連陰后,今日早盤兩市繼續震盪下挫,尾盤股指出現了溫和回升態勢,小陽線告收。這根小陽線是否預示短期調整告一段落?技術反彈即將啟程?
===本文導航===
【敏感信號耐人尋味:控股股東再掀增持潮】
中化國際獲高管集體增持
11月控股股東再掀增持潮
近200家公司被凈增持 A股出現產業資本增持潮
【A股影響】
四大信號暗示A股將崛起 改革或迎超預期行情
調整是買入好時機 三主線迎結構性牛市
周末訊息面對銀行構成利好 靜觀其變為上策
滬指2050點具備較強支撐
【機構觀點】
民生證券:多空雙方會有一番爭奪 弱勢延續期待政策助力
華泰證券:市場重心下移 等待市場方向明朗
財通證券:大盤仍未見底 不排除技術反抽可能
西南證券:短期均線壓力很重 大盤有望止跌回升
【大勢研判】
低位承接盤意愿顯現 短期調整或告一段落
耐心等待訊息明朗 短期行情值得期待
個股風險釋放明顯 短期震盪還將持續
===精彩閱讀===
中國石化大股東再增持近4千萬股
本公司董事會及全體董事保證本公告內容不存在任何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者重大遺漏,並對其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完整性承擔個別及連帶責任。
中國石油(行情,問診)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公司”)於2013年11月8日接到公司控股股東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以下簡稱“中國石化集團”)通知,考慮到公司價值以及當前公司的股價,自2013年11月5日至2013年11月8日,中國石化集團通過上海證券交易所交易系統累計在二級市場增持了39,712,079股公司股份。
中國石化集團於2013年11月5日告知公司,自2013年11月5日起中國石化集團擬在未來12個月內(以下簡稱“增持實施期間”)以自身名義或通過一致行動人在二級市場繼續增持公司股份,累計增持比例不超過公司已發行總股份的2%(含2013年11月5日已增持的部分股份)。
截至2013年11月8日,中國石化集團在增持實施期間增持的公司股份約占公司已發行總股份的0.034%。增持前中國石化集團直接和間接持有公司的股份數量為86,089,416,000股,約占公司已發行總股份的73.855%。於2013年11月8日,中國石化集團直接和間接持有公司的股份數量為86,129,128,079股,約占公司已發行總股份的73.889%。
本次增持符合《證券法》等法律法規、部門規章及上海證券交易所業務規則等有關規定。
中國石化集團承諾,在增持實施期間及法定期限內不減持所持有的公司股份。
公司將根據《上海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2012 年修訂)、《上市公司收購管理辦法》(2012 年修訂)和《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股東及其一致行動人增持股份行為指引》(2012 年修訂)的相關規定,持續關注中國石化集團所增持公司股份的有關情況,及時履行資訊披露義務。(中國證券報)
中化國際獲高管集體增持
中化國際(600500)今日發布公告稱,公司16位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及重要子公司負責人於11月8日通過上海證券交易所證券交易系統以自有資金合計買入公司58.76萬股股票,並承諾自愿將所購股票從購買之日起鎖定一年。
本次中化國際的集體增持力度頗大:其中,公司總經理張增根增持數量最高,達7.6萬股,按照當日中化國際成交均價計算,其個人當天的買入耗資就超過40萬元。而根據公司年報顯示,董事長潘正義雖未在上市公司領取薪酬,但也自掏腰包大幅買入3.8萬股。此外,16位增持人員幾乎囊括了公司所有的管理團隊,甚至連子公司GMG、聖奧的首席執行官也掏出“真金白銀”購入公司股票。
分析人士表示,中化國際已經從貿易行業成功轉型為精細化工行業,三季報業績大增表現搶眼,顯示公司近年來的戰略轉型十分成功。高管此時自掏腰包集體增持,一方面顯示出管理層對上市公司未來發展充滿信心,向市場積極傳遞著利益捆綁、共同進退的決心;另一方面也說明其股價相對處於低位,價值存在明顯低估。
根據公司10月31日公布的第三季度報告,中化國際前三季度營業收入349.3億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比增長80.20%,達5.78億元,同時股東數量持續減少,顯示籌碼集中度不斷提高。隨著公司轉型精細化工等產業的不斷深入,公司的戰略轉型和投資價值將繼續獲得市場的關注。(證券時報網)
11月控股股東再掀增持潮
時隔九周之后,再度超過10家上市公司股份被自家大股東增持。iFinD數據顯示,11月首周共有12家上市公司控股股東對自家股票進行了增持,累計增持股份接近1.3億股。對此,有業內投資人士認為,伴隨股指跌破半年線,又給產業資本進入市場提供了最佳時機。
時間步入11月,以中國石化為首的多家上市公司宣布了大股東增持自家股票行為。上周,中國石化三天內兩度宣布大股東中國石化集團增持股票,共計增持3971.2萬股。此外,正和股份(行情,問診)、魯西化工(行情,問診)和深長城(行情,問診)均在11月首周增持股票超過千萬股。統計數據顯示,上述幾家上市公司大股東分別增持4800萬股、1475.24萬股和1121.2萬股。
值得一提的是,除上述4家公司增持股票超過千萬股外,還有8家上市公司大股東在上周增持了自身股票。而上次單周超過10家大股東增持股票的行為出現在9月首周,距今已時隔兩月有余。iFinD統計顯示,上周上市公司控股股東增持股票數量接近1.3億股。
不過,僅從大股東增持股份數量來看,11月首周數據在近九周增持行為中只能排在探花的位置。其中10月第二周和第三周大股東增持股份數量分別高達1.39億股和1.51億股,均超過了上周表現。當時,中煤能源(行情,問診)和國電電力(行情,問診)分別被各自大股東增持了9681.5萬股和1.43億股。
對於這一現象,有業內投資人士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中國石化的增持行為在市場上還是較為搶眼的,其象征意義擁有一定的影響力。而上周宣布的增持又具有很明顯的護盤味道。在大公司的帶動下,再度出現多家上市公司增持的現象,或多或少都會為當前A股市場傳遞出積極的信號。”
而對於增持時間點的選擇,上述投資人士則表示,主要是伴隨股指跌破半年線,又給上市公司產業資本進入市場提供了最佳時機。“大股東增持多為戰略性投資,因此這種不為短期獲得利益的投資多選擇在市場轉換前夜進行。一般而言,這種逆市場投資行為會出現在市場整體下降的尾部時期,而此時,也可以說反彈隨時可能出現。”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據北京商報記者統計發現,盡管11月首周出現大股東顯著增持的現象,但期間市場凈買入股份數仍為負值。這表明,大股東增持顯著的同時,主要股東減持的現象並未有減少。市場資金仍處於流出的狀態。
山西證券(行情,問診)分析師杜亮表示,上周五兩市全天凈流出資金75.04億元,流出量較前一交易日有所放大。兩市全天成交額再次萎縮,市場仍在糾結觀望。對於后期走勢,渤海證券認為目前做空情緒有衰減跡象,近期或存在超跌反彈的可能性。(北京商報)
近200家公司被凈增持 A股出現產業資本增持潮
昨日,中國石化大股東宣布擬在二級市場增持不超過總股本的2%,吹響了央企增持的號角。記者昨日根據WIND數據統計,截至11月5日,下半年有近200家公司被股東或高管凈增持,累計凈增持金額達111.9億元。不過從整體看,上市公司凈減持仍遠高於凈增持,整體凈減持額達365.3億元。業內人士指出,產業資本增減持凈額的變動對判斷市場具備參考意義,減持與增持的此消彼長出現后市場有望迎來大的轉機。
近200家公司被凈增持
昨日,中國石化發布公告稱,11月5日大股東中國石化集團通過二級市場增持了606萬股。公司同時表示,中國石化集團自11月5日起擬在未來12個月內繼續在二級市場增持公司股份,累計增持比例不超過總股本的2%。
受此訊息刺激,昨日中國石化一度沖高至5%,截至收盤仍逆勢上漲2.16%報收於4.72元。不過,盡管昨日中國石化和中國石油均逆勢拉升,但仍未能改變市場下跌的態勢,滬指收盤下跌0.82%。
此外,天橋起重(行情,問診)、魯西化工、荃銀高科(行情,問診)、鄂武商A(行情,問診)、力生制藥(行情,問診)等多家公司近日也發布了控股股東增持的公告。根據WIND數據統計,截至11月5日,今年下半年以來有194家公司被股東或高管凈增持,累計凈增持金額達到111.9億元。
說到被大股東增持,其中最典型的例子莫過於四大行。根據中行、工行、農行和建行三季報,中央匯金第三季度增持四大行股份近億股。其中,匯金對中行增持力度最大,增持股份4353.87萬股,持股比例增加到67.77%。
“從匯金和央企大股東的增持行為來看,顯然代表了國家隊的態度,有穩定公司股價和市場的作用。”英大證券研究所所長李大霄昨日對記者表示,“這在一定程度上彰顯了央企的大局意識,不經意間也透露出一絲政策信號,值得投資者高度重視。”
值得一提的是,部分近期股價大跌的公司股東也開始出手護盤。貝因美(行情,問診)和恒順電氣(行情,問診)等公司因為三季報不及市場預期,股價大幅下跌,公司股東出於各種原因也開始增持。
10月31日,貝因美公告稱,公司控股股東貝因美集團增持62.15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0.1%。10月31日、11月1日和11月5日,恒順電氣實際控制人賈全臣分別增持自家公司股票44.84萬股、245.89萬股和49.75萬股。
對此,李大霄表示,增持也有真假之分,有些公司股東增持金額較小,似乎只是象征意義,對公司影響較小。
被增持公司股價表現不一
從增持數量來看,最多的公司是中國建筑(行情,問診),根據中國建筑9月27日發布的公告,公司控股股東中國建筑工程總公司累計增持股份2.035億股,約占公司總股本的0.68%。從增持金額來看,川投能源(行情,問診)增持金額最多,高達15.84億元;其次是中國建筑,增持金額為7.06億元;接下來是中煤能源,增持金額為6.85億元。數據顯示,凈增持金額超過1億元的公司共有22家,被凈增持的公司不管是從數量還是金額來看,都是主板公司居多。
從增持次數來看,輝煌科技(行情,問診)最多,7月15日至10月21日,共有多位高管和股東增持了27次。此外,上海醫藥(行情,問診)、吉鑫科技(行情,問診)、大富科技(行情,問診)等公司增持次數也在20次以上。
從被增持的公司股價表現來看,可謂是差異較大。如昨日宣布增持的中國石化,最近兩周表現較為強勁,累計上漲超過10%;川投能源下半年以來穩步上漲,至今漲幅接近兩成。
不過,被增持金額較大的中國建筑和中煤能源的股價走勢卻相當一般。中國建筑下半年以來僅上漲2%,離今年2月份的高點相距甚遠,遠跑輸大盤。中煤能源下半年漲幅超過5%,略輸大盤。此外,被匯金增持的四大行表現也一般,如工商銀行(行情,問診)在被增持的三季度下跌近4%,中國銀行(行情,問診)三季度上漲逾2%,均跑輸大盤。 對此,海潤達資產總經理仇天鏑昨日對記者表示,“由於今年資金對以創業板為代表的小盤成長股瘋狂追捧,導致主板中一些傳統周期類股票受到冷落,價格被低估,所以出現了股東或高管增持的現象,增減持是一種正常的現象,無須過分解讀,當某些股價被高估的時候,也會被減持。增持只是說明產業資本對公司有信心,但對股價影響不會很大。”
凈減持金額仍然較大
數據顯示,下半年被凈減持的公司遠多於被凈增持。WIND數據顯示,截至11月5日,下半年有569家公司被凈減持,累計凈減持金額高達477.2億元。如果與凈增持的金額匯總計算,合計凈減持額達365.3億元。
在被凈減持的公司中,日海通訊(行情,問診)、向日葵(行情,問診)、廈門鎢業(行情,問診)、鳳凰傳媒(行情,問診)和海康威視(行情,問診)均被重要股東或高管累計凈減持超過10億元,其中日海通訊被大小非減持高達15.6億元。
三季報剛剛披露完結,部分產業資本被季報視窗所壓抑的減持沖動再度井噴。數據顯示,自10月28日以來的最近一周時間內,兩市共有53家上市公司發生重要股東減持行為,合計減持1.51億股,套現市值達19.06億元。
對此,華泰證券首席規則分析師徐彪表示,從下半年的重要股東增減持情況看,盡管有部分主板公司股價出現了一定的低估而被大股東或高管增持,但是有更多的以創業板和中小板為代表的小盤股由於出現大漲和解禁潮的來臨,部分大小非股東在高位瘋狂套現。
“產業資本的增減持凈額變動對觀察市場的后市走勢有一定的參考意義。”徐彪表示,“如果凈減持額開始減少,凈增持增加,整個市場開始出現凈增持,這個時候往往意味著后市醞釀一波較大幅度的反彈行情。從目前整個市場的增減持情況來看,盡管已經出現部分央企和主板公司大手筆增持,但大小非整體仍以減持為主向。”
同信證券胡紅偉則認為,下半年呈現的是部分創業板和中小板大小非在高位套現,而少數被低估的大盤股大股東大筆增持,如果未來越來越多的大手筆增持出現,市場或許將出現較大的轉機。(深圳商報)
四大信號暗示A股將崛起 改革或迎超預期行情
10月份CPI達3.2%,超出警戒線為A股埋下了一則重磅利空。早盤兩市股指也在這一利空下來了一波跳水,滬指更是一度跌破2100點整數關口,而創業板指的1200點關口也岌岌可危。
盤面上,兩市個股弱勢明顯,跌停的股票仍一度達到6只。其中上海自貿區概念繼續暴跌,整個板塊大跌了5.5%,前期龍頭股上海物貿(行情,問診)被主力砸向跌停,從而引發外高橋(行情,問診)、陸家嘴(行情,問診)也紛紛再暴跌,嚴重拖累了市場人氣。而自貿區的大跌也直接影響了階段漲幅巨大股票跳水,如今年的妖股昌九生化(行情,問診)與冠豪高新(行情,問診)繼續跌停,短時間股價就暴跌了50%以上,主力不計成本兇狠出逃非常明顯。個股最大的利空就是股價被炒高后被主力大舉出貨,其殺跌往往不能以一兩個跌停來形容,這從昌九生化連續5個跌停就可以看出。因此,在做空氣氛蔓延下,投資者千萬不要對自己手中的股票置之不理從而再次深套,而應對主力出貨、形態破位、階段漲幅巨大且沒業績支撐的股票趕緊調倉換股。據個股主力監控最新分析,412只股具有這四大不利因素,后市或仍將暴跌調整。
前期龍頭再次被打壓,且當前大盤已經跌破所有重要均線,這是否意味著大盤后市將重回“1”時代呢?我們廣州萬隆認為,雖然大盤仍是下跌為主,但是當前盤面也呈現出四大信號,這或暗示A股后市將在風云后見彩虹。
1,三中全會將出臺全域改革方案,這意味著改革或超預期。而從歷史來看,改革所帶領的行情也將會是超預期的行情,當前下跌並不足畏懼。
2,四大行再次擔當了護盤的角色,只要這一護盤力量存在,A股深度幅度就不會大。
3,從盤面來看,今日下跌幅度為5%的股票大幅減少,著意味著殺跌已近尾聲。
4,從好股道分時圖來看,早盤股指幾波下跌力度明顯不如從前,意味著做空力量的衰竭。
綜合來看,在上面四大信號及改革的大背景下,大盤未來的行情將會在風雨后見彩虹。股指當前跌下來,正是我們逢低介入的絕佳機會,投資者不妨可對以下四類品種進行積極版面。
其一,具有實質性改革題材但跌幅已巨大的股票,如今日鐵路改革板塊的大漲;其二,主力深度介入但近期卻被錯殺的品種,如今日高盟新材(行情,問診)的大反彈;其三,本年度超跌且具有抗通脹板塊的股票,如今日釀酒股的逆襲;其四,並購重組股仍唱獨角大戲,在A股市場演繹烏鴉變鳳凰的就只有重組股,如福建南紡(行情,問診),聯信永益(行情,問診)一樣。據個股漲跌機最新預測,223只個股符合這四大類個股,且今日主力護盤明顯,投資者勿要錯殺。(廣州萬隆)
調整是買入好時機 三主線迎結構性牛市
上周A股市場表現疲弱,除上周二外,其余4個交易日均為陰K線,多空雙方反復爭奪的滬指半年線也在上周五完全失守,滬指已逼近2100點整數關口,從技術分析來看,跌破2100點的幾率非常大。投資者對后市的預期較悲觀,普遍認為A股將展開大幅調整。經過對多位市場專家的意見進行分析,筆者認為,本輪市場調整幅度和調整時間均有限,A股走牛的時點越來越近。
首先,對於上周三以來的連續調整,分析人士認為主要來自兩方面原因:1.10月中旬以來,經濟面、政策面和資金面的不確定因素均在增加:經濟環比增長放緩;通脹預期抬頭;資金面波動有所放大。這些不確定性因素增加致A股調整,此外,IPO重啟等因素仍有待進一步明朗。2. 利率近期持續走高,前期股市獲利資金兌現利潤對A股短線走勢形成壓制。
其次,支援后市A股走強的因素有四方面:第一、10月份經濟數據顯示經濟復甦明顯。國家統計局發布的10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和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數據顯示,CPI環比上漲0.1%,同比上漲3.2%;PPI環比持平(漲跌幅度為0),同比下降1.5%。中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研究員張立群在官方PMI數據出爐之后的一份聲明中指出,中國10月份PMI數據持續上升,表明中國經濟初步趨於穩定。10月份出口由負轉正,當月出口同比增長5.6%,而9月份是下降0.3%。專家們認為,隨著歐美經濟逐漸好轉,今後出口有望能夠保持個位數增長。
再次,三中全會的召開,將進一步增加政策的確定性。申銀萬國[]認為,轉型和改革的長效政策將產生正面效應,后市關鍵看政策與市場預期的差距及市場如何解讀。長期來看,轉型是正在進行的必然趨勢。近期市場下跌中,政策不及預期或政策利好兌現的風險已經在釋放,習近平和李克強在月初的會議上均再度強調改革,改革已是確定性事件,因此市場中的改革紅利預期有望再度提升。
第四,從股市占GDP的比重來看,A股已無多少下跌空間。2014年的中國GDP將達到55萬億元,而目前滬深兩市總市值不足24萬億元。按照一般常態其比值也應該在50%,且歷史上極少出現二者比值低於40%的情況。從這個角度來看,大盤下跌空間已經不大。
第五,從技術方面來看,滬指繼10月底跌破年線后,上周再度跌破半年線,滬指后市走勢堪憂。寧波海順認為,雖然滬指短線已經破位,但投資者完全不必恐慌,縱觀滬指近年來的走勢,2100點仍處相對低位,金融、地產等權重股也多年未有強勢表現,完全有理由看好A股市場的未來走勢。
市場分析師表示,A股深幅調整的可能性較小,未來投資可圍繞三條主線展開:一是針對產能過剩的調節孕育重大新機遇。在產能調節上,與鋼鐵、水泥、煤化工、風電設備、汽車、煤炭等相關的實體行業雖面臨動盪,但在資本市場層面,痛苦的背后往往代表著新機遇即將到來。二是由增量改革帶動存量改革的機會,典型代表就是能源領域。頁岩氣、光伏等新能源開發,將為石油、電力改革打開突破口。三是輿情倒逼且社會十分不滿的機會,這方面節能環保是典型。(證券日報)
周末訊息面對銀行構成利好 靜觀其變為上策
近期滬指先陰陽交錯橫向溫和波動,軸心在半年線附近,但在年線演變成反壓線的角色之后,滬指上周末開始再度考驗89天均線,重心下移。整個過程中量能極度萎縮,在千億元下方的交易日已經有8個交易日了,顯示市場觀望情緒相當濃厚。
創業板指數在前期寬幅震盪之后,一度想再“以小帶大”引領整個市場反抽,但是號召力明顯弱於先前。略作反彈后,前期60天均線生命線也演變成了反壓線,短期已跌破89天均線,重心仍在下移中。
臨近年底之際,市場普遍進入防守狀態,雖然仍有熱點在表演,但力度上與先前也無法比擬。從盤口來看,頁岩氣、油改氣、煤化工、土改概念股、農業股等紛紛有所表現,但是維持時間均不長,熱點跳躍性極強,有些很快又進入跌幅排行榜中。 值得關注的是,“兩桶油”近期出現護盤跡象,但其他權重股似乎並不配合。
上周央行歐洲意外宣布降息,讓市場大跌眼鏡,大宗商品承壓下行。但美國公布三季度GDP數據同比強勁增長2.8%,道指上周末強勁反彈又開始接近前期高點。從道指走勢來看,多空雙方已進行連續三輪拉鋸戰,現在又到了高點決站期,值得關注。
近期我國央行的公開市場操作也耐人尋味。首先,在觀望了兩周后,央行在10月29日再度重新恢復130億元逆回購,同時在10月31日繼續進行160億元的逆回購,本周二進行了80億元逆回購,但在本周四突然又暫停。很明顯,央行也在中性偏松和中性偏緊之間猶豫不決。
同時,央行在貨幣政策工具中又悄悄地增加了“常備借貸便利”一項,意在金融機構根據自身的流動性需求申請,今年6至9月份的金額分別為4160億元、3960億元、4100億元和3860億元。這種“一對一”和覆蓋面較廣以抵押方式的個性化模式調節模式,更增加了央行調控的靈活性和有針對性。
而上周末公布的經濟數據,顯示了央行異動操作的原因。今年10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同比上漲3.2%。其中,食品價格上漲6.5%,非食品價格上漲1.6%;消費品價格上漲3.2%,服務價格上漲3.1%。這與10季節性和節日因素也有關係,食品還是主導性因素。而高企的CPI正是央行轉向謹慎的原因。而10月份PPI同比下降1.5% 降幅連續收窄4個月再擴大,顯示PPI要擺脫負增長和蕭條還需等待。
上周末,據證監會新聞發言人介紹,中國銀監會和中國證監會日前聯合發布《關於商業銀行發行公司債券補充資本的指導意見》,允許符合條件的商業銀行公司債券,補充資本金。該《指導意見》自11月6日起施行。發行的公司債券包括一般公司債券以及具有減記條款的公司債券。
銀行發行含減記債的公司債券,是一種創新舉措,對銀行也構成利好。這意味著上市商業銀行除通過定向增發股票募集資本金,現在還可以發行公司債券。多了一種補充資本金的渠道,從而對股市再融資減少壓力。同時也建議盡量不要考慮優先股的方式去補充資本金,讓優先股的利好在新股和存量環節發揮其真正的利好。
后市改革預期仍將是投資者關注的重點,政策能否在預期基礎上有驚喜,是決定未來股市運行的重要因素。但考慮到本月期指結算日將在下周末,故就短期走勢而言,仍會保持反復震盪的格局,在此趨勢未結束前還是靜觀其變為好。
滬指2050點具備較強支撐
上周A股市場呈現持續陰跌的走勢,滬深股指相繼跌破半年線支撐,市場觀望氣氛十分濃厚。周末公布的10月份經濟數據顯示,宏觀經濟延續了三季度穩中有升的良好態勢,全年CPI漲幅控制在3.5%的目標基本能夠實現,這將對A股市場的穩定運行創造有利條件。我們認為,雖然短期大盤弱勢特征較為顯著,但向下調整的空間不會太大,滬指 2050點附近具有較強的支撐力度,低位不宜盲目殺跌,結構性機會依然存在。
從上周的盤面情況來看,創業板指數在經過連續三周的深幅下挫之后,跌幅開始有所收窄;而主板市場由於權重板塊反彈乏力,調整壓力顯著增大,滬深股指在上周后半周連續三日收陰,給市場信心帶來沉重的打擊。除此之外,市場對於改革紅利的預期也在逐步降溫,前期受到資金熱烈追捧的土地流轉、民營銀行、互聯網金融 、油氣改革等題材股的炒作力度全面降溫,獲利回吐壓力的涌現進一步加劇了股指的殺跌力量。雖然兩大指標股中國石化 、中國石油盤中積極進行護盤,尤其是中國石化在控股股東增持的利好訊息刺激下,上周逆市上漲5.52%,但依然“獨木難支”,依然無法扭轉大盤的頹勢。
訊息面上,國家統計局公布了10月份主要經濟數據,其中CPI同比漲幅為3.2%,漲幅較上月微升0.1個百分點,低於此前市場預期。在糧食等基本農產品(行情,問診)供應充足的背景下,未來兩個月物價大幅上漲的可能性較小,全年物價漲幅控制在3.5%以下應該沒有問題。從投資、消費、進出口以及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等其他經濟增速核心指標看,10月份經濟延續了三季度經濟穩中有升的良好態勢,經濟增速和物價形勢總體穩定對A股市場的運行較為有利。我們認為,在四季度宏觀經濟穩定回升的大環境下,A股市場繼續向下的調整空間已經相當有限。
值得注意的是,十八屆三中全會的召開,將對我國資本市場產生深遠的影響。從目前市場的關注重點看,股市的頂層設計受到市場高度關注,其中新股發行改革更是關注的焦點。經濟轉型將繼續拉動成長性行業崛起,科技、媒體和通信產業、互聯網金融等成長性公司依然具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不過,改革紅利的釋放是一個長期過程,金改、土改、電改、油改、醫改以及國資國企改革等投資主題后續仍將具備非常強的生命力。三中全會之后,預計市場對相關的改革受益行業及個股的挖掘,將會成為A股市場的長期亮點,未來市場將仍以結構性機會為主。
技術面上,上周滬深股指跌幅明顯擴大,滬指跌破半年線后在2100點附近獲得短線支撐,5日、10日以及20日均線呈現空頭排列形態,5日線與半年線即將構成“死叉”。周線上,滬指一根中陰線向下擊穿了30周均線的支撐,5周均線持續下行對股指形成反壓。從中短期技術形態看,滬指弱勢運行的特征非常明顯,短線仍將進一步下探。市場量能方面,上周A股總成交量萎縮明顯,較前一周減少近兩成,更是創下近五周以來的地量水平,顯示出殺跌動能正在逐漸衰減,后市探底反彈的概率很大。我們預計,滬指在下檔2050點上下具有較強支撐力度,本周滬指有望走出先抑后揚的行情 ,上檔阻力區域在2130-2150點之間。
總體而言,在四季度宏觀經濟持續復甦的背景下,本周大盤持續下跌空間不大,滬指短線擊穿2100點后有望迎來超跌反彈行情,銀行、電力等低估值藍籌品種的表現值得重點關注。持倉設定方面,可以逢低適當加大節能環保、醫療服務、家電以及食品等板塊的投資比重。
民生證券:多空雙方會有一番爭奪 弱勢延續期待政策助力
上周市場並沒有出現企穩反彈的走勢,而是在多重訊息的交織影響下,出現了縮量震盪、重心下移的態勢,2100點再次面臨考驗。唯一形成強支撐的是周BOLL線中軌(2103點附近),多空雙方可能在此會有一番爭奪。本周,即將召開的重要會議能否釋放出超預期的訊息,對市場也會產生重要影響。總之,僅依靠市場的內力,弱勢格局很難改變,需要借助外力的影響,市場才能有所反彈。
訊息面上,周六即將召開的重要會議上,改革的頂層規劃預計將會出臺,為經濟的發展帶來綱領性的指導。此外,10月一系列經濟數據將公布,包括CPI、PPI以及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從機構的預測看,受食品價格小幅上漲以及去年基數低的影響,10月CPI可能繼續回升,同比達到3.3%左右,溫和通脹仍將延續。工業品價格繼續回落,PPI可能繼續負增長。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延續9月的態勢,繼續小幅回落,但如果仍能保持10%以上的增速,將好於預期。市場也在等待訊息面的變化,謹慎觀望明顯。
資金面上,資金趨緊預期增強。近期,央行發布了2013年第三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重提加強流動性總閘門的調節作用,央行政策口徑的變化,意味著政策偏緊的預期在較長時間不會改變。央行除了在公開市場上進行流動性調節外,還增加了常備借貸便利工具(SLF),對短期流動性進行“雙重調節”,增強了對貨幣市場的維穩操作,防止資金利率的大幅波動。市場期待的釋放財政存款和外匯占款以帶來流動性寬鬆的預期,可能會落空。
從整體市場來看,謹慎操作占據上風。中登公司的數據顯示,上周新開A股賬戶數為9.01萬戶,較前一周回落11.4%,交易賬戶數也出現了回落,市場進場交易資金的步伐減緩。臨近年底,機構調倉換股以及資金回籠的要求,特別是創業板能否止跌企穩等因素,都對市場人氣產生影響。
華泰證券:市場重心下移 等待市場方向明朗
相關重要會議召開在即,投資者普遍謹慎,市場上周整體呈縮量震盪調整態勢,市場重心下移,失守半年線。相較而言,前兩周調整較大的創業板上周跌幅有所收斂,相對主板也較抗跌。
從市場表現看,行業表現較為分化,其中化工、農林牧漁、公用事業和輕工制造行業均取得了一定的正收益,而醫藥生物、家用電器、交運設備和食品飲料行業則表現偏弱,跌幅居前。主題方面,國內大范圍霧霾天氣助推PM2.5板塊上周拔得頭籌,同時環保概念也聯動走強,另外濱海新區、互聯網金融和生物育種概念表現也較好,明顯強於大市。
從基本面看,海關總署最新公布的今年1-10月外貿進出口數據顯示,我國前10個月進出口總值21.16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7.6%。10月出口增速5.6%,進口增速7.6%,貿易順差311億美元。出口增速高於預期,但進口增速則低於預期。不過,從作為出口風向標的廣交會數據看,本屆廣交會成交316.9億美元,環比下降10.9%,同比下降3%,出口仍面臨較大壓力,尤其是對新興經濟體出口不容樂觀。周末即將迎來10月宏觀經濟數據的發布,雖然上周公布的數據顯示PMI指數的繼續攀升,但分析PMI分項數據及10月以來的中觀數據,我們認為,四季度經濟整體放緩仍為大概率事件。經濟數據披露疊加重要會議召開的關鍵時點,市場觀望氣氛濃厚,缺乏明晰的主線,待政策明朗后,市場才會有明確走向。
財通證券:大盤仍未見底 不排除技術反抽可能
上周市場縮量陰跌,人氣渙散。由於市場都在等待相關重要會議開幕,場外資金在會議未給予明確信號之前,進場意愿並不強烈。由於改革力度是否超出預期存在不確定性,短期市場對於相關會議題材已有充分預期。因此,投資者仍需注意利好兌現帶來的投資風險。
從本輪調整的特征看,創業板調整幅度明顯強於主板,前期被爆炒的成長股有退潮的趨勢,而以汽車、水泥、家電、石油石化為主的藍籌股已經止跌回升,這或意味著未來一段時間甚至是明年行情的主線將從創業板轉移到主板市場。創業板在經歷本年度的瘋狂炒作后,“故事”能否轉變為“業績”是擺在高位的創業板個股不得不面對的最現實問題。因此,與其等待業績的不確定,不如轉戰仍在低位、估值不高的藍籌板塊,而相關重要會議以后預期將實施的國企改革、優先股試點、土地改革等改革政策,將給藍籌股帶來政策紅利的溢價。
資金面上,10月四大行新增貸款投放較去年同期少增近400億元,M2或將進一步回落,且接近年末,貨幣政策難言放松。隨著年初銀監會8號文的進一步落實,未來資金面將進一步收緊。總體而言,大盤調整趨勢仍將持續,雖然不排除有技術性反抽,但仍需提防高位創業板和題材股的殺傷力。
西南證券:短期均線壓力很重 大盤有望止跌回升
上周大盤在前半周略作盤整后,后半周持續下跌,將前一周的漲幅全部吞噬,周五以接近全周最低點報收。成交萎縮顯示機構投資者偃旗息鼓,大盤藍籌股表現乏力。預計本周在經濟數據和政策性利好的推動之下,做多熱情有望得以恢復,從而促成主板市場止跌回升。
從基本面上看,海關統計顯示,10月份,我國進出口總值增長6.5%。其中出口增長5.6%;進口增長7.6%;貿易順差收窄3.3%。而9月份我國進出口總值增長3.3%。其中出口下降0.3%;進口增長7.4%;貿易順差收窄44.7%。相比之下不難發現,10月份進出口形勢好於9月份。11月9日國家統計局將公布10月份CPI和PPI,工業增加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等主要經濟數據。11月12日央行將公布10月份金融數據,11月14日國家能源局將公布10月份全社會用電量,預計主要經濟數據將向市場持續釋放利好效應。
從技術上看,大盤周K線收出長陰線,大跌2.02%,而前一周上漲0.78%,日均成交金額比前一周縮減近兩成。周K線均線系統處於交匯狀態,5周K線下穿10周均線,短期處於弱勢格局。從日K線看,周五大盤收出長陰線,處於短期均線壓力之下,考驗2093點的前一周底部支撐。均線系統正由交匯狀態轉為空頭排列,5日均線下穿10日均線,呈現弱勢形態。擺動指標顯示,大盤空方強勢區下探,仍有下跌空間,中期走向轉弱。
低位承接盤意愿顯現 短期調整或告一段落
周一早盤普遍出現一定幅度的拉漲,這表明資金低位接盤的意愿較強,這也從另一個側面印證白馬股的殺跌存在錯殺的可能。其次,從今日逆市上漲的板塊來看,普遍還是以“吃藥喝酒”為主,這表明市場整體心態偏向防御,而在經歷了前期的大幅殺跌之后,這類板塊的相對設定價值或再度逐步彰顯。再次,從政策面來看,三中全會的綱領性檔案即將公布,短期資金的觀望將實現一個了結,從這個角度而言,“會前”的短調也將就此進入休整期。(中證網)
耐心等待訊息明朗 短期行情值得期待
從周末的經濟數據來看,外貿出口數據有所好轉,雙十一淘寶銷售數據也比去年同期大幅增長,這說明整個經濟復甦形勢還是比較樂觀,對於市場來說是利好訊息。不過市場現在熱點不突出因此賺錢效應受到抑制,投資者大多在等待三中全會出臺改革措施因此短期心態也比較謹慎。不過隨著會期臨近結束,這種平淡的行情有望得到改變。投資上,謹慎的投資者可以等待三中全會的最終結果再選擇標的。 (科德投資)
個股風險釋放明顯 短期震盪還將持續
市場目前總體處於殺跌勢頭中,個股風險釋放仍在繼續,短期在沒有利好刺激之下,弱勢震盪還將維持。而從技術上看,目前的下跌也屬於標準下跌的末端,也就是說隨時可能出現企穩反彈情況。而能否企穩最重要的就是重要會議的影響程度,或者說是否符合之前的預期。我們認為,重要會議對於市場能否穩定將起到決定性的作用,而會議所釋放的訊息將是判斷影響的重要標的。
目前來看,市場處於訊息的真空期,走勢上或將趨於謹慎,即大盤將以震盪為主,個股將會繼續分化。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