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響賢:支持服務實體經濟 推動壽險銷售模式轉型發展
鉅亨網新聞中心
金融界網站11月1日訊 由北京市金融工作局、西城區人民政府、中國金融學會、中國銀行(行情,問診)業協會、中國證券業協會、中國保險行業協會主辦,西城區金融辦、北京金博會投資有限公司承辦的2013中國金融年度論壇在北京展覽館報告廳繼續進行。中國人壽(行情,問診)保險公司副總裁張響賢出席本次論壇並發表主題演講。張響賢從我國經濟戰略性態度的角度對中國壽險業如何把握機遇實現轉型發展分析了自己的看法。
他認為為了適應擴大內需需求,必須積極推動壽險業務的轉型發展。同時要加大力度把握國家養老保險稅收制度的政策變革,不斷開發和豐富。當前我國財富管理市場形成了銀行、信托、證券、保險、基金、第三方理財等群雄逐鹿的格局。我國必須支援服務實體經濟,積極推動資產業務轉型發展,實業興則百業興,把握科技發展趨勢,積極推動壽險銷售模式的轉型發展。
中國人壽保險公司副總裁張響賢
張響賢: 第一,適應擴大內需需求,積極推動壽險業務的轉型發展。長期以來,在推動經濟增長的投資出口消費三架馬車中,投資和出口對我國經濟增長的貢獻度是我國經濟高速發展的主要原因,2008年經濟危機以來,全球經濟持續低迷,國際貿易持續疲軟,導致我國的出口大幅下降,經濟發展受到了較大的影響,擴大內需已經成為穩定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舉措。造成我國內需不足城鄉收入差距過大,總體收入總體偏低的原因,更有養老、醫療教育等缺乏足夠保障的原因。要擴大內需就要減少人民群眾面臨的各種不確定性的后顧之憂,使人民群眾敢於消費。保險作為管理風險的重要手段,可以使投保人沒有必要為了預防不確定的風險因素的發生而進行足額的預防,因而可以把更多的貨幣收入月於當期消費。
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商業養老保險、醫療保險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績為鼓勵和促進我國居民消費作出了積極的貢獻。截至2012年底我國企業年均個人養老保險保費存量累計達到了6500億人民幣左右。實現健康保險的保費收入達到了862.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4.7%,但與經濟收回發展和人民群眾的期望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管理好風險穩定消費預期,促進內需既是保險業服務國家經濟建設的立足點,也是保險業實現轉型發展的重要契機。當前,我認為重點需要在以下幾個方面實現突破。一是創新養老保險產品,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借鑒國際經驗和做法,我國建立了社會基本養老保險,企業補充養老保險盒個人商業養老保險等共同構成的三支柱保障體系。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加快,保險不堪重負,財政壓力很大商業保險公司通過拓展企業年金業務,直接向個人提供養老保險等形式,強化第二第三的保險業務,是應對人口老齡化的方式。
下一步我認為要加大力度,把握國家養老保險稅收制度的政策變革,不斷開發和豐富。根據我國國情社會基本醫療保險實行的是多層次、保基本、廣覆蓋和持續的制度。這就決定了必須通過發展商業健康保險來滿足人民群眾更高的健康保障需求。從目前的情況看,我國健康保險的發展還遠遠不夠,因病致貧、因病返的情況還廣泛地存在,重點要關注社會基本醫療保險無法覆蓋的內容。當前國家六部委下發指導意見,推動地方政府與保險公司合作,開展城鄉居民大病醫療保險業務,就是對基本醫療保險進行補償的有效探索。目前,中國人壽承包服務的城鄉居民醫療服務的大病保險一次性突破了6000萬人次。
三是大力發展財富管理業務,提高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可支配收入的增加能直接帶來消費水平的提高,雖然居民收入的不斷增長,居民理財意識和理財需求在逐步提升。壽險產品從傳統的建議險、兩全險定期和終身險、萬能險等,把人民的財富管理需求向融合金融屬性相統一。變傳統保險為現代保險的發展進步,滿足 人們的多樣化需求。
當前我國財富管理市場形成了銀行、信托、證券、保險、基金、第三方理財等群雄逐鹿的格局。截至2013年上半年,我國金融機構合理管理理財資產約34萬億,積極參與財富管理領域的競爭,使保險業穩定發展,提高在金融業的戰略舉措需要進一步加強。
二、支援服務實體經濟,積極推動資產業務轉型發展,實業興則百業興,受國際經濟形勢變化的影響,我國實體經濟、企業利潤持續下滑,造成市場在金融和地產領域空壯而不愿意進入實體,反過來又加大了實體經濟發展的難度。發展實體經濟是推進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根本途徑,為此,國務院頒發了關於金融支援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保險業積極發揮擁有的巨額長期資金的優勢,支援國家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既是保險業服務國家經濟發展大局的需求,也是保險投資盡快變長淺短投、收益率不匹配的需求。在金融跨界競爭日益激烈的情況下,資金運用對保險業發展的支撐作用越來越重要。近三年來我國壽險業的發展放緩,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保險資金的投資品種有限,利率下行等使保險資產負債匹配非常困難。投資收益受資本影響大幅度下降,投資收益率和分紅的水平低下,既降低了保險業的市場競爭力也影響了保險業的整體形象。利率市場化改革以后,普通壽險的預定利率提高到3.5%,其他類產品預定利率也將逐步地放開,這將導致整個行業的負債成本進一步提高。從而對投資收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以預見,隨著利率市場化改革的逐步加快,保險資產的投資能力將在整個行業中承擔更多的責任,也將成為一家現代保險公司提升市場競爭力的核心要素。推動資產業務轉型發展,實現資產負債的有效匹配,已經迫在眉睫。當前我國保險業正在加快建立市場化的資金運用機制,放開了新型金融產品,另類投資渠道以及境外投資市場,放開了投資比例的限制,為保險資金更好地支援實體經濟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保險資金要抓住機遇不斷探索支援服務實體經濟的新模式,新路徑,推動資產業務轉型發展,比如可以通過債權投資計劃,產業投資基金,直接股權投資等多種形勢,為城鎮化進程中的基礎設施建設等項目提供資金的支援,參與投資養老醫療機構等經濟實體,支援地方政府保障房的建設棚戶區改造,發起設立中小企業的投資基金,項目支援計劃等。近年來,中國人壽作為中國資本市場上最大的機構投資者,已經在北京、江蘇、山東等地城鎮化進程中的基礎設置、土地儲備、清潔能源等項目提供了巨額的資金支援,不僅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地方政府的資金缺口,而且有效提升了保險資產的投資收益率,實現了雙贏。
三、把握科技發展趨勢,積極推動壽險銷售模式的轉型發展。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要實現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並強調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戰略征程,必須擺在國家發展全域的核心位置。當前,快速發展的資訊技術正在改變整個社會,也在改變著我們的金融保險,其中最顯著最直接的就是銷售模式的改變,網絡銷售成為近兩年發展最快的保險渠道,據不完全統計,2012年中國保險電子商務市場在線保費的收入比2011年增長了123.8%,據預測,今後的十年全球保險業務中將有近30%的商業保險和40%的個人險種交易將會通過互聯網進行。保險在互聯網渠道方面的發展潛力巨大,是未來最具潛力的渠道。我們要順應和把握科技發展的大趨勢,在傳統銷售渠道的同時,充分發揮互聯網在保險銷售中的重要作用。近幾年中國人壽這在這方面進行了積極的探索。目前我們在推動中國石景山區電子商務保險公司的建設,另外我們還要建立第三方渠道。網銷已經成為未來的大趨勢。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