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港外資創新高 日企居冠 內企13年猛增124%最勁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3-10-24 09:43
雖然香港的競爭力有所下滑,但良好的營商環境仍對外企有巨大吸引力。投資推廣署昨(23)日發表《2013年代表香港境外母公司的駐港公司按年統計調查》結果顯示,截至2013年6月1日,母公司在海外、中國大陸及台灣的駐港公司數目達7449間,按年上升2.7%,為有史以來新高。其中大陸企業共有901間,亦創新高紀錄。投資推廣署署長賈沛年表示,調查結果顯示香港的經濟強健,尤其受區內商家及投資者垂青。
香港《文匯報》報導,據《調查》披露,此次共收集了7449間公司的數據,當中共有1379間地區總部、2456間地區辦事處及3614間當地辦事處。按母公司所在的國家/地區分析,日本居榜首,共有1389間公司,比去年的1218間上升14%。美國居第2位,共有1339間。大陸以901間名列季軍。第4位及第5位分別是英國及台灣,數量為586間和448間。
雖然大陸公司的數量不及美國和日本,但多年來的增幅均保持強勁。《調查》披露,2001年大陸公司的數量僅為402間,雖然當時已經是季軍,但與排名第1的美國(913間)和排名第2的日本(808間)相比遠為遜色。不過,13年來大陸公司來港數量急劇增加,大幅拉近了彼此距離,13年的累積增幅高達124%,在所有國家和地區中最為強勁。累積增幅次佳的則是台灣,為100%。新加坡和法國以89%和69%緊隨其後。
賈沛年昨日於記者會上表示,大陸公司來港數目於今年上半年再創新高,「這麼多大陸公司來香港設辦事處,以前從未見過」。他稱,這表明大陸經濟早前放緩,對大陸公司來港經營業務的意慾影響輕微。由於中央政府近期持續公布多個大型投資項目,加上實行「走出去」戰略,可望支持未來有更多大陸公司來港開設分公司,投資推廣署近期亦不斷接到查詢,顯示不少大陸公司正在進行準備工作。
有傳媒問及上海自貿區崛起,是否會搶走來港公司數量。賈沛年回應稱,上海的確是好地方,有其自身的吸引力,如一間公司的主要業務在大陸,且看準自貿區提供的新發展機會,將更多資源投入大陸發展亦屬正常,對此可以理解。但他強調,香港一向有諸多競爭對手,與其他城市相較,香港的優勢在於擁有優越的地理位置,不但成為大型跨國企業設立全球總部的理想地點,亞洲企業亦紛紛利用香港作為據點,將業務擴展至亞洲其他地區和世界各地。
《調查》又披露,受訪的7449間駐港公司的總就業人數約38.50萬人。按公司規模計,大部分受訪公司屬中小型企業,有5109間公司的就業人數少於20人,而就業人數介乎20至49人的公司則有1141間。
外企青睞香港的原因,同往年一樣以低稅率為首。《調查》披露,大部分(73%)受訪公司認為簡單稅制及低稅率是香港的有利因素;其他的有利因素按獲評的有利程度由高至低排列,包括資訊的自由流通性(69%);地理位置(63%);自由港地位(63%);法治及司法獨立性(60%);以及通訊、運輸及其他基本設施(60%)。
至於不利因素,與往年調查也大致相若。有43%及42%受訪公司分別表示,居所的供應及費用與工商業樓宇的供應及費用是香港的不利因素,認為是有利因素者僅分別為12%及15%。有63%受訪公司認為,香港的整體營商環境與一年前比較大致維持不變。5%的公司認為整體營商環境有所改善,23%則持相反意見。
有傳媒問及香港電視(1137-HK)未獲牌照,是否會影響外企對營商環境的信心。賈沛年回應稱,對事件本身不會作評論,但香港作為自由經濟體系,資訊的自由流通性非常重要,是保持香港競爭力和吸引外資的最主要原因之一。他認為,目前香港總體仍有資訊自由和公平的營商環境。 (接下頁)
[NT:PAGE=$]
駐港公司的主要業務範圍,頭3位的排名亦與去年相同:以進出口貿易、批發及零售業居首位,共有3411間公司;其次是專業、商用及教育服務業,共有1330間;第3位是金融及銀行業,共有1219間。
按地區總部的主要業務範圍分析,690間地區總部從事進出口貿易、批發及零售業,其次是專業、商用及教育服務業(236間);金融及銀行業(175間)排第3。按地區辦事處的主要業務範圍分析,1312間地區辦事處從事進出口貿易、批發及零售業,其次是專業、商用及教育服務業(451間);金融及銀行業(246間)。按當地辦事處的主要業務範圍分析,1409間當地辦事處從事進出口貿易、批發及零售業,其次是金融及銀行業(798間);專業、商用及教育服務業排第三(643間)。
賈沛年表示,諸多外企中以日本公司涉及的總類較廣泛,涵蓋交通、物流及食品等多個行業,投資額亦相當大,期望增長趨勢可持續。他又稱,暫時未見日元貶值影響日企來港開設分公司的步伐,由於企業通常需要3-4年籌備,相信日企對來港拓展業務的興趣仍然強勁。
《調查》亦披露受訪公司在未來3年內有關香港的業務計劃。約一半(49%) 表示其在港業務計劃維持不變,而21%表示未能肯定其業務計劃。此外,20%的公司表示計劃擴充在港業務,但3%的公司則計劃把部分或全部在港業務逐步終止或遷離。在有計劃擴充業務的公司中,76%的公司表示會增聘員工,而分別有51%及37%的公司表示會擴展業務範圍及擴大辦事處面積。
香港金融體系穩健、簡單稅制、低稅率等一向成為吸引外企投資的「殺手(金間)」,而大陸企業一直有「走出去」的盲點,故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加上無語言障礙等,對內企可說是無縫接軌,一直深得其心。據商務部數據,截至2010年底,大陸在港投資設立直接投資企業4200多家,累計投資淨額1990.6億美元,佔大陸對外投資總額的62.8%,按香港政府統計處數字,截至2011年底,大陸於港直接投資存量市值計達3,900億美元,佔所有來源地的36.3%,均反映內企熱衷投資香港。
其中,近年A股頹勢未止,削弱投資者信心,IPO市場綠燈未開,部分內企唯有走出去,他們通常優先選擇香港市場作試點,尤其是部分融資需求較高的內房企。當中包括榮登今年《福布斯》中國首富的大連萬達集團老闆王健林,正因A股上市遙遙無期,終於今年三月借殼恒力於港上市。而去年A股四大內房包括招商地產及萬科亦先後來港借殼。
除了買殼上市,內企亦喜於香港進行收購。於2009年,大陸海通國際控股就成功收購香港最大券商之一的大福證券,其後易名為海通國際(0665-HK),作為海通證券走向國際化的一步。
近年中資銀行來港擴張,亦多通過併購港中小型銀行進行,其中更有招行(3968-HK)以逾3倍市帳率的高價收購永隆銀行,以及昨傳賣盤予越秀集團且已近達成共識階段的創興銀行(1111-HK)等。
但需留意的是,香港以往雖是大陸對外直接投資的最大市場,但今年已出現變化,據早前商務部資料顯示,大陸首9個月對港直接投資,按年減少11.7%。對此,商務部發言人沈丹陽指,隨更多內企直接「走出去」及投資政策及國際化程度提高,包括投資外匯管理的放寬,都令透過香港作中轉的投資減少。但他指,此新變化未見影響大陸對香港投資,因隨著內企對港實際投資相關協定實施,雙方更加緊密關係的發展還會繼續擴大。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